文 | 十八言
原創 · 抄襲必究
引言:
人到晚年:最好的養生,就這9個字!
養生二字,只要看到,就倍感溫暖。如何做到,卻很少有人頓悟。
人都說這一輩子,是個修行的過程。所謂的修行,就是修心!
而養生,與修行息息相關。所謂的養生,便是「養心」。
一個人,懂得修心,則諸運升。
一個人,懂得養心,則萬事順。
從青澀年華走過,一路而立、不惑、知天命的風景,讓人越來越對修心、養心有所看重。
畢竟,這一路走來,自己太不易了!
都說,人到晚年之時,如落葉知秋。正所謂「枝繁葉茂一百年,飛灰湮滅一瞬間」。人越是上了年歲,越開始了對自我的珍惜。
只不過,如何珍惜自己這件事,並不是每一個晚年之人都能做好。
有些晚年人,運用了偏頗的自我珍惜,卻換來了晚景凄涼。其實,人到晚年的自我珍惜,就是做到地地道道的養生就行了!
人到晚年,最好的養生,就如下這9個字。耐心看,看懂了、悟透了、做到了,晚年也就順遂幸福了:
1:少說話
人上了年紀,就容易話多惹禍上身,讓人厭煩也為難自己。
到了晚年,少說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就行了!
話多,是一個人晚年凄涼的直接原因。
對兒女話多,兒女早已成人。面對你的話多,兒女不是表面敷衍背後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就是當面和你對著來了。
惹了一肚子氣,不值得!
對鄰里話多,鄰里並不會真正對你「領情」。你和鄰里談心時,你好鄰里以為你在炫耀,你不好鄰里覺得你整日負能量。
說出去的話,讓自己難承受,那又何苦?
對親朋話太多,親朋有幾個真正是「交心」的人呢?左右你都只有自己「有用」,親朋才是親朋,否則和陌生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說出去的話,反而讓自己引來心理負擔,又何必?
任何關係之間,你有用時,你說的錯話都是對的大道理。人在不中用的時候,你說的道理,也不過是別人也懂的「說教」。
人到晚年,要學會讓自己適當閉嘴。與人往來中,無論是對子女還是對鄰里,再或者是對親朋,都要懂得「寡言」才是養生的第一步。
少說話,就會少期待。少期待的人,少抱怨、少悲傷。人,也就好過多了!
2:少憂慮
人活著,哪有那麼一帆風順的?一大把年紀的人,該知道,這一生幸運才是意外的驚喜。
三起三落是人生,浮浮沉沉一輩子。
這一輩子,遇上過什麼人、與誰擦肩、與誰相擁,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因果。
凡事,不可強求。
對人,更不可太一廂情願。
想的越少,人越輕鬆。
人到晚年了,別太想不開。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僅存的晚年屈指可數,就只管在當下怎麼取悅自己怎麼活就行了。
人這一輩子,往往就是這樣,想要得到的得不到,沒想得到的還得到了!到了一定的年紀,這樣的感觸並不會太模糊吧?
人到晚年,經歷過了大風大浪、得失聚散,就要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失去,是為了更好的擁有。只是一味沉浸在失去之中的人,看不到別處的獲得是怎樣的精彩。
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只是一味地傷離別的人,根本無暇關注另一種相聚是怎樣的歡喜。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
一個人最大的煩惱,都是因為對無可改變的人或事想的太多。
對於不可改變的事,看淡就行了。對於不可改變的人,要麼改變自己、要麼學會少關注。
一輩子,如意之事三三兩兩,不如意之事常來常往!看淡、看清、少憂慮,把心養好,餘生才能過好。
3:少脾氣
人老了,經不住折騰了!尤其,經不住壞脾氣的折騰。
到了一定的年紀,要學會沉穩面對諸人諸事。情緒,除了讓你整個機體跟著受苦、難承受之外,並不能解決問題。
到了晚年,要運用從前的經驗和見識,學會用最合適的方式方法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發脾氣,是最消耗自己的無能之舉。
要知道,你已經不再年輕,你無論從身體機能的退化上還是中用的價值上,都在逐漸退化。服老這件事,是你必須認清的事。
現實生活,哪有那麼多公平可言呀?善與惡,好與壞,黑魚白,它們本身就是對立而生的!沒有兩極對立的存在,人生就會失去色彩和意義。
我們不喜歡那些和我們「唱反調」的負面,但我們必須尊重負面的存在。不接受,你又無力改變,發脾氣又能怎樣?無能為力的事,還在繼續,不是嗎?
說白了,發脾氣,就是和自己作對。一個和自己作對的人,又怎樣讓客觀的人或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呢?
人老了,要懂得對自己好一點,別發脾氣!氣壞了自己的身子,還讓身邊的人,親者痛仇者快!真的,划不來啊!
人到晚年,要記住少說話、少憂慮、少脾氣這9個字,你就真的大了格局、成全了自己。
說到底,這9個字就是「心態」。有好心態,就能做到好的養生——養心。
心養好了,晚年就順了。
人生這場修行,學會修心、養心,晚福就來了!
負面情緒人人都有,當你願意把負面情緒拋開,你就可以不被它束縛。最終,還是看你是否願意那麼做!
—End—
話題討論:你覺得相愛的人,會因為客觀因素而分開嗎?把你想說的話,留在下方評論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