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有人問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
「你的老師生活境遇不怎麼樣,可是為什麼還整天樂呵呵的?」
柏拉圖回答道:
「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環境,而是心境。」
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
生活要想幸福,離不開一個積極陽光的心態。
心態好,身體好
周國平曾說:
「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
有學生問老師:「人們都怕嚴寒酷暑,如何可以免去這種痛苦呢?」
老師回答道:「很簡單,到沒有寒暑的地方去。」
學生又問老師:「去哪裡可以找到那樣的地方去呢?」
老師平靜地回答道:「滅去心頭火自涼。」
我們無法左右外界的自然變化,卻可以把握住內心的春夏秋冬。
中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恐傷腎、憂傷肺、思傷脾。
我們的任何一個情緒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如果不加克制地任由情緒起伏不定,最終損壞的只是自己的身體。
荀子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快樂的人,常常長壽,而憂慮的人,往往壽命短暫。
人生猶如旅途,過往經歷,皆是風景。沒有必要計較,也不必背負太多的憂傷。
人生海海,跨越萬水千山,到最後,你定會發現,人生最美的風景,是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心態好,事業好
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在《活法》這本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命運可以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改變。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我們的心,人生由自己創造。」
他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感慨呢?
這和他早年的經歷密不可分。
剛從大學畢業的稻盛和夫,正逢日本經濟蕭條期。
因為家裡沒有背景,沒有門路,他一直都找不到工作。
由於這個緣故,稻盛和夫變得有些頹廢,他甚至想走歪路。
最後,他好不容易進去一家公司,可誰想,這家公司面臨著倒閉,就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和稻盛和夫同期進去的幾位大學生一見面就發牢騷,每天商量的就是何時辭職。不久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相繼辭職而去,只留下了稻盛和夫一個人。
面臨這樣的境遇,稻盛和夫反而轉變了心態,他不再糾結要不要離開,工資有沒有保障,他只是埋頭好好工作。
正是這種心態的轉變,使得稻盛和夫的工作有了起色,事業也開始進入了良性循環。
他說,正是因為這一階段自己努力工作,才為日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萬事從心起,當心態轉變,人生也就跟著轉變。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
「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畫卷也不同。」
心態好,家庭幸福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中寫道: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幸福的家庭,總離不開家人的彼此關心與包容,離不開良好的心態。
有一種愛情,叫楊絳和錢鍾書。
在《我們仨》這本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在一次出國的輪船上,楊絳和錢鍾書因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爭吵了起來。
楊絳說錢鍾書的口音帶鄉音。
錢鍾書不服氣,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楊絳也用傷人的話,回擊了錢鍾書。
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夫人公斷。
最後證明,楊絳先生是對的。
然而,楊絳雖然贏了,她卻覺得很不開心。錢鍾書輸了,當然更不開心。
後來他們總結說,吵架真無趣,吵來吵去改變不了讀音的規定。
於是,他們講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婚姻的幸福,離不開良好的心態。與其爭對錯,不如講格局。
生活就是這樣,你計較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
你的心態,決定了家庭的氛圍。
人生在世,活的就是心態。只有心態平和,家庭才能幸福。
有段話說:
心態改變,態度就跟著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跟著變;
習慣改變,性格就跟著變;
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變。
人生並沒有命好不好的說法,你要相信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
「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