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了很久,愈發覺得這個時代的我們真的太容易焦慮,也太擅長給自己施加壓力了。
前幾天放假,我回了一趟農村老家,因為想給自己好好放個假,我連電腦都沒有帶回去,只拿了兩套衣服就回去了。
回到家的生活讓我整個人都變得鬆弛起來,平時住在城市裡總感覺一天沒做什麼事都已經晚上了,而在老家卻過得異常充實。
早上起來去我媽的菜地里摘兩根玉米做早餐,吃完早餐之後去幫我媽做點活,給家裡的果樹培土、施肥、除草等等,中午去我媽的菜園子里摘點辣椒、青菜、黃瓜做上幾個小菜。
下午給我媽的花園除草,用裁剪下來的葉子做點花肥。
晚上一家人吃完飯之後坐在院子的大樹乘涼,還有鄰居家的小孩、大人過來串門,我們一起聊天,一起說說笑笑。
一天的時間就過了,也很充實,而且我絲毫不覺得我在浪費時間,畢竟要是換做放假前的我,會覺得一天一篇稿子都沒寫,一個廣告都沒接,一個客戶都沒有,一定會焦慮到失眠。
但回家之後的感覺不一樣了,那樣簡單而美好的生活,真的讓我感覺自己身處在桃花源中。
所以說,真的有很多錢才能有無盡的快樂嗎?又或者說一定要有錢才能快樂嗎?
就像朋友問我如何讓自己變得快樂的問題,我也同樣問了我的媽媽。
我媽只跟我說了一句話:過好當下,每一天該做什麼做好就可以了。
仔細想想,也對。
因為我很少看到我媽抱怨,從我記事開始,就沒見過她抱怨,她不會抱怨我們家窮,也不會抱怨我爸沒錢買房買車,反而是每天樂樂呵呵的,每天出去幹活,時間到了就回家做飯吃飯,打理菜園等等。
後來我長大了,去上大學之後,家裡的條件也變得好了一些,我媽又開始鼓搗起了一個小花園,裡面種點花,種上兩顆葡萄樹,夏天陽光照下來的時候,葡萄樹的影子稀稀疏疏跟著風飄動,特別愜意。
那是一種久違的快樂。
一直覺得人的一生並不是為了金錢而奮鬥的,而是應該為了自己,為了自己能夠快樂地生活而努力。
金錢能夠帶來的快樂是非常小的,還有很多很小的事情可以讓我們變得快樂。
作家愛默生說:
一個人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讓自己快樂起來。你快樂一分,世界的災害就少一分。
無論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只有好好去感受,好好去愛,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好好去填補那些所謂的生活空白。
快樂自然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