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浩
深秋,大街小巷總能聞到一股甜膩膩的栗子香味,那香味似一根無形的繩子,牽引著人們不由自主地走到栗子鋪前,買下一包溫暖的糖炒栗子。喜歡那種包食品的紙袋,有點懷舊的感覺,讓人安靜。
「八月梨子,九月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滿山坡的栗樹枝繁葉茂,樹上掛滿了栗子球,青綠色,圓鼓鼓的,周身是刺,又尖又細,猶如捲成一團的刺蝟。當樹上栗子泛黃時,栗子也成熟了,這時栗殼會漸次暴裂,露出棗紅色的栗子,風一吹,栗子就會掉落下來,散落在樹葉間,草叢裡。
未成熟的栗子,生吃最好,剝掉外殼,黃澄澄的栗果便呈現在眼前,溫軟如玉。咬上一口,脆生生的甜,濃郁的清香如雲霧般散開。
上海人對栗子情有獨鍾,每逢深秋時節,滿大街都是糖炒栗子的香味。姑媽家的芸姐特喜歡吃粟子,踩著細細的高跟鞋上街,必捎回一袋糖炒栗子,她溫婉地笑著說,阿拉喜歡吃,因為栗子美容。買一包滾熱的糖炒栗子,踏著一地的落葉回家,一邊看著喜歡電視一邊吃栗子,風霜雨雪都關在了門外,這時會感覺莫名的幸福。
張愛玲在小說《留情》里寫到,「敦鳳停下來買了一包糖炒栗子,打開皮包付錢,暫時把栗子交給米先生拿著。滾燙的紙口袋,在他手裡熱得恍恍惚惚。」張愛玲愛吃糖炒栗子,每次回寓所途經栗子鋪,總會放慢腳步,細細聽師傅操著長柄鐵鏟炒栗子的「擦擦」聲,深深嗅那桂花糖和砂子混合散發的香氣。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透者無邊的蒼涼,好在有這麼一包糖炒栗子,讓人感覺到塵世的溫暖。
《紅樓夢》里,寶玉的乳母李嬤嬤來看寶玉,看見酥酪,拿匙就吃。一個丫頭說是「給襲人留著的」,結果李嬤嬤聽後「賭氣將酥酪吃盡」。寶玉回來後,襲人只得哄騙寶玉去吃「風乾栗子」。風乾栗子,就是取新鮮栗子放於布口袋中,懸掛於自然通風處,陰乾後即可去殼食用。汪曾祺曾寫道:把栗子放在竹籃里,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栗子」。風栗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
杭州西湖煙霞嶺下桂花是出名的,桂花飄香時栗子也成熟了,桂花煮栗子成了路邊一道佳品。糖炒栗子是很有詩意的美食,總是和桂花和秋天連在一起。汪曾祺曾說: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總覺栗子是一種美好的零食,喜歡剝栗子時那種閑淡的心情,坐在陽台上,一邊讀著書,一邊細細地啃著栗子,栗子里風月無邊,人生雅趣美妙橫逸,生活需要些情趣,來溫暖我們的人生,來滋養我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
李昌浩,發表作品一百餘萬字,作品散見《新民晚報》《新華日報》《小說月刊》《廣西文學》《短篇小說》《北方文學》等,散文《古鎮》獲全國散文大賽徵文三等獎。
《巴蜀文學》出品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學」平台上同期閱讀量較高的優質稿件,將被達州廣播電視報選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特別說明:作者投稿時,須標明「原創文章,文責自負」字樣,如沒標明或不是原創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