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瑣記
國慶長假最後一天。早起,難得的陽光明媚,心情很好,於是,把我喜歡的電影、電視、演員採訪等的短鏡頭齊齊地過了一遍,有一種故意虛度光陰的快慰感,也有一種久違的感動輕鬆在。其實,人到了某個時間節點,在日子的長河裡,都會有一種懷舊:傷感的、無法忘記的、刻骨銘心的、歡欣愉悅、甚至痛徹心扉都有。怎麼消化這些情緒,就是做你自己最喜歡的最無用的最能消磨時間的事,不關錢,不關名,不關利,不關明天和未來。在這樣悄然淚流的痛徹淋漓中,你才能感覺到一個新的自己回來了。
新的自己回來的感覺真好。這時候,你的身心充滿了正能量,元氣滿滿。做家務,幹活,讀書,甚至和家人聊天,都是一種正在經歷的幸福。正所謂:境由心造!心,要緊緊地回到自己的懷抱,安靜下來,感受與四季同行,與日月同呼吸,才是最其樂愜意的。生活的苦與累,痛與傷,又有什麼!
這時候,在你的周圍,總有一個氣場吸引著你,將你一個一個小小的目標匯聚成一個個大的目標,再將很多個大的目標,交匯起來照耀你夢想的路,也許,某一天,夢想就在前方不遠處等著你,也不是沒有可能,萬一實現了夢想了呢。
前天閑逛書店無意中淘到一本朱正先生的《魯迅傳》,趕緊買下來。給我的魯迅書籍隊伍里,又拉扯了一位夥伴。這麼多年,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只要能讀到和搜集到寫魯迅的書,我都如獲至寶。此書算我的假期重要收穫之一。
安定城區附近的幾個書城,我不能算常客,但是那些書架上大大小小的書籍,尤其是我心儀的書籍,我多少次戀戀不捨的用初戀般的目光愛撫過她們,記不清了。但我就是喜歡這樣做。只要時間允許,買一本讀一本。《朱自清散文經典全編本》和《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是超便宜的版本,裝幀不錯,一本不落地抱回家。當時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一看見標題就愛不釋手了,但是又不能確定到底買還是不買,畢竟書價很貴。中午回到家,百度了熊培雲,一下午一直想著長樂書城的那本《自由在高處》。終於過了一天,昨晚把她抱回了家。
宋代文人,最早深入接觸的是蘇東坡。余秋雨那篇《蘇東坡突圍》讀完後,有一種震懾感。後來讀了《蘇東坡傳》,《品文人》之蘇軾篇等,對東坡有了近距離了解。這幾天讀完歐陽修和曾鞏,現在又在讀《王安石突圍》。我想,這在我的歷史視野一塊必然會有一個大一點的突破。
讀歷史對人的啟發和好處,就如你心頭壓著的一些未解的問題,某一天突然豁然開朗了,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為什麼?因為你的實踐對接了你儲備的知識,解惑了。一直以來生活的腳步比較單一,看待和理解問題,總是從文學的角度出發,所以獃頭獃腦,死板,不活泛,也撞過南牆不少回。但,總改不了與現實生活的融匯,是比較純粹的。常常想,再如果能用客觀的歷史學的知識,去觀察,去摸索,是不是會更好!如果,有更多的慧根,文史哲三方面都要精進一點,這也可以安撫一顆整天忙亂的心。吃喝拉撒,油鹽醬醋,衣食住行,幹活掙錢,睜眼起床,日升月落,閉眼睡覺。庸常的日子裡,總要找出一點詩意和安慰來。
這個長假第一天,我們姐弟妹三人陪著父親去北二十里鋪現場,確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我們家族共同商量好一定要做的事。傳承優良家風,做正能量的事,是父親教誨了我們。然後去了鄉下老家,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節日:在乾淨、整潔、寬敞的農家院子里,吃燒烤,聊天,東拉西扯,院門外,犬吠雞鳴,院內月季開的正熱鬧,陽光灑滿了院落,孩子大人,愜意融融。真是要感謝感恩親人們的款待!久違的鄉村氣息,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很慶幸,假期的最後一天秋陽燦爛,人的精氣神也格外清爽。盤點這幾天的生活,是為了給接下來的工作,一個信心,一個擁抱,一種力量,一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