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
「當我們沒有能量的時候,身體會強行讓我們進入名為抑鬱的省電模式。
抑鬱是一種信號,和疼痛一樣是對我們身體的保護。
很多人只看到抑鬱、悲傷的危害、一昧強調快樂、正能量。導致很多人越來越不敢傷心、不敢休息。」
是啊,我們這代人呢,看上去挺幸運,實際上被許多瑣事纏身,導致長期處在於一種深度倦怠的狀態中。
學會和自己相處,覺察自己的心靈和身體的呼救信號:
明明感覺自己很累很疲憊不堪,耗盡所有的熱情,但結果不是想像中那麼好,導致自己不開心不快樂,自己還是會去做,最後感覺很枯竭,不能給自己能量的生活;
其實很疲倦,可以睡覺了,自己不能睡眠,然後玩手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然後弄到很晚才能昏睡過去;
明明周末沒什麼事做,一到周一的時候,沒精打采做事情,感覺提不起精神,而且容易導致自己的情緒失落和不穩定,莫名感覺不怎麼樣。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很明確的信號,提醒自己需要全身地休息和放鬆,不要跟自己耗著,千萬不讓自己長期處於在這種狀態下。
就我看到這樣的話:
當你能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不等於自己時,你就進入了一種觀察性自我。你的意識狀態會比原來開闊許多倍。
學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等有能量之後,再努力去成長和進步,這樣才能走得更遠一些。
還有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不行了,還在堅持,導致自己的身體垮了。這些都是生活和工作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擾和壓力,讓我們不得不焦慮不安,本來想好好休息一下,感覺有事還是堅持做下去,內心中有許多不安的聲音。
所以現代人的生活常態就是這樣,給自己一些壓力和焦慮,本來沒睡多少覺,沒做多少事,還是不怎麼開心。
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覺,給自己定個生活自律的方式,該休息就休息,該忙就忙,該做就做,該寫就寫,才有能量去面對所有的困難和問題。
國慶節這幾天,我也和一些朋友聊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他們面臨的挑戰、工作負荷、對周圍世界的焦慮、疫情影響等等。
最後還是給自己寫一個清單:
1.享受生活的樂趣
不需要自己想其他的瑣事,或者工作上的煩惱。
安靜下來,多想想美好的瞬間,給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去看看海邊和去散散心,需要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感覺一下大自然的空氣。
2.我需要怎麼照顧好自己呢
在睡覺前,讓自己冥想一下,聽聽音樂,看看喜歡的視頻,和朋友聊聊,總結一下一天的心情,愛自己。
3.在我有限的能力範圍內,有什麼我想做的嗎
降低自己一些需求,學會看見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我想去幫忙一些弱者,開導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可以走出舒適圈,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美好的事情。
用自己的文字表達,讓更多人受益匪淺。所以我要努力繼續寫下去,同時要自己不斷積累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