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核酸
前言
抗疫隨筆,已經好久沒有續章,也許是習慣了在災難之下的平淡和適應,也許覺得以筆抗疫,只是文人的狂妄,無論你的文章多麼尖銳,你的文字多麼自信、高昂,總歸是遏止不住肆意的病毒。
也許是真的累了,厭倦了,懶了。
可最近正常的全民核酸,總會有一部分人被村、單位或社區、小區標籤化、歧視化、全面核酸確成了一部分人無點可做的憂慮,閑了的筆、疲倦的筆、歇息的文字、如同流浪的核酸、懶散的流浪、再續抗疫隨筆之二十:
疫情一地連著一地,
一城串著一城。
普天蓋地的煩惱。
城鄉老少的疲憊,
戰戰兢兢求生的嘆息。
張大的喉嚨,
額頭的人民,
找不到面簽的方向。
長長的排隊,
良民的忠誠,
抵不過商業的銅臭。
辜負了三更五更的疲憊,
風雨無阻的等候。
可惜了十月的中華盛世,
爆屏的三綱五常,
權利的無所不能。
再豐盛的宴席,
滋潤不到底層的喉嚨,
張大的嘴巴,
在全民核酸的人民中流浪。
祈禱!
一樣的咽喉,
品嘗同樣的煙火。
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照片
作者簡介
史仙亞,渭南市臨渭區陽郭鎮坡史村人,陝西省大秦嶺文化藝術聯合會文學創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渭南市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陝西紅色文化研究所渭南工作站站長,渭南市詩詞學會會員,渭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渭南南氏文化研究第一人 ,曾經榮獲「渭南市集體標杆」榮譽稱號,編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渭南往事》,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通略》、主編渭南首部抗疫專著《渭南戰疫2020》、發起組織編纂渭南首部文史長卷《中國明史之渭南文史長卷》、帶領團隊考研、挖掘、編篆渭南首部紅色文化長卷《紅色交通線文史檔案》、創作歌曲《我的東塬你的西塬》、在《中國好詩》、《傳世經典詩詞》、《陝西廣播電視報》、《華山文學》、《三賢文苑》及各電子平台、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幾百餘篇。其作品被國家圖書館及全國各地六十多家圖書館收藏,筆耕不輟,淡泊名利。文字俗中見雅,接地氣接生活,喜笑怒罵也成詩。作品主要以挖掘和弘揚渭南地域文化為主要體裁。《渭南文壇》特約作者,《汗滴化雨伴筆耕》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