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認為物質是實在的。但在相對論那裡,物質就是能量;在量子理論那裡,物質是波粒二象性;在佛學那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謂的物質只是一堆暫時聚合的粒子而已,根本沒有恆常不變的物質。如果說物質,即非物質,是名為物質。換言之,物質只是存在於人的主觀世界裡的名相而已。
同理,世界,即非世界,是名為世界;我,即非我,是名為我;心,即非心,是名為心。一切只存在於我們的主觀認知里,改變認知,就是改變世界。
我們常常觀照自我,我即非我,昨天的我已經死去,明天尚未可知是不是我,只有當下是自我。你仔細想想,絕大多數的煩惱都來源於過去與未來。如果只是活在此時此刻,你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又何必為難自己呢?
我,無非身心,及我所有。外在的東西根本不屬你,只是暫時寄存於你,比如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並不屬於你。你佔有外物時,外物也在佔有你,佔有就是暫時擁有,可能轉身就不是你的。
身體也不屬於你。我們的肉體來自父母的生育,來自天地萬物的給養,身體哪一個部分真正屬於你?蘇軾有詩,「長恨此身非我有」,莊子有言,「汝身非汝有,天地之委形;汝生非汝有,天地之委和;性命非汝有,天地之委順;子孫非汝有,天地之委蛻」。一句話,身體不屬於你。
心也不屬於你。所思所想,所知所識,皆因外在而起,外在變化無常,內在也恆常不居。《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皆因諸心因緣所生,也因緣所滅。所以,從根本上講,心也不屬於你。
身心及我所,皆不是「自我」,獨立而不改的「自我」,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一個幻相而已。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雲,「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都是陰陽混沌體,我與非我同時存在,是你的,同時也不是你的,你活著,同時也在死去。世上並不存在一個純粹的「自我」。
每個人都活在自我的主觀世界裡,一切皆為名相(概念、觀念、認知等主觀的一切)而已。如果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人為虛構的名相就是複印件的複印件。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沒有純粹的客觀世界,世界離不開人的意識,那麼意識究竟是什麼,與老莊的「道」一樣不可思議。這是不是又證明「自我」的存在又離不開「名相」?
我與非我,同時共存,名相似乎也不可或缺,人只能並必須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只是不要執著「自我」,「自我」只是一個幻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