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座高山,有的人喜歡不停地攀爬,有的人更願意在風景好的地方,停下腳步小憩。
無論你選擇怎樣的成長方式,到了退休之年後,都要給自己做一個重新的生活規劃。
退休後的最初一年,很重要,需要做一個生活和心態上的過渡。並且,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定下一個基調。
當然,不用急於「定調」,每個人適合的生活都有差異,可以在實際生活中一點點地去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式。
但有一點,我們需要在內心裡明確,那就是「看淡」。我們的一生,有太多的追逐、太多的疲憊,如今應當讓自己靜下來了。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走這一遭,沒有什麼東西能長久地屬於你。活得越是計較、越看不開、越不懂得變通的人,便會遇到更多的無可奈何,把晴朗的日子都過成陰天。
年輕時,爭強好勝。退休後,我們其實只剩下一件事要做:看淡。能夠領會之人,餘生都是福氣。
看淡名利
名利場,最蛀人心。
人們都會下意識地與人比較,能夠做到對名、對利不在乎之人,少之又少。
可等到年老之後就會知道,有些東西夠用就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過度,反添煩惱。不如,學會退讓幾分。
清朝時,曾有一個地名叫「六尺巷」,傳為美談。有個官員身居高位,老家親眷與鄰居因為府邸之間的空地起了爭執。
這是一處供雙方通行的狹窄通道,鄰居卻私自建房搶佔。官員的家人寫信將此事告知他,官員回信道:「讓他三尺又何妨?」
收到回信後,官員的家人主動退讓三尺。鄰居見狀,竟也主動退讓了三尺,於是,就形成了這「六尺巷」,人車通行皆不再受阻,便利了起來。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做人只有看淡名利,放下慾望,才不會被生活所累。退休之後的人生更當如此,我們爭過了、拼過了,應當懂得放下了。
看淡關係
人際關係,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佔據著一定的地位。畢竟,誰也無法活成一座孤島。
可凡事要有一個度,做人,別執著於各種關係的周旋中。說句實話,過於重感情的人,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無論是朋友、同事、鄰居,甚至子女,彼此間的關係都不是百分百穩固的,即使你很用心地去經營,也總會有著千絲萬縷的意想不到的分歧。
《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在賈府的提攜中日日精進,官越做越大。最初,是賈雨村一味地巴結,最後賈府也把賈雨村放進了需要維繫的關係網中。
結果,賈府落難之時,賈雨村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為這段以利益為主導的關係畫上了句號。
那些苦苦的維繫、算計、耗時耗力,已然如雲煙般,完全沒有了價值。
退休之後,不必花大氣力再去維繫這些關係了。甚至,子女的生活也不必插手,謹防反目成仇。
看淡執念
人生之苦,在於執著。佛曰:「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些人,做人做事,不撞南牆不回頭。更有甚者,即使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如此,受累受苦的只能是自己。
退休後的人,都是經歷過風雨、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之人。通常有分寸、知進退,怕的是有執念在心,種得太深。導致他們已然忘記,把當下的生活經營好,才是真本事。
人世間的苦惱很多,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背負太多行囊上路,早晚有垮掉的那一天。執念太深,終成心魔。
《菜根潭》有言:「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說實話,退休意味著我們有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要已過半。如果把自己一味地沉浸在未了之事中,這餘生便只剩下苦澀了。
盡自己所能,無論是否成功,便可安心放下。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逆境不悲,順境不喜,才是值得的餘生。
人生之所以難,就在難以抉擇。可當凡事看淡後,再去選擇就容易得多了。人生的路途中,舍與得,其實是交織在一起。
退休後最好的狀態,不過是每天醒來面朝陽光,嘴角上揚。不必羨慕誰,不必討好誰,人生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一世,不過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孑然一身,得得失失,聚聚散散。
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危機便是迷茫。做選擇的時候,猶豫不決的時候,才是最難的。一旦下了決心,就不必糾結了。
茶清夢正好,不覺已一生,覓得一份清歡,就好。
正如曾國藩所說:「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然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
人生,不盲目樂觀,也不必過去悲觀。心寬一寸,路寬一丈,人生三千繁華不過是過眼雲煙。
唯願:心中無塵,心自安。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