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一位朋友散步,聊起健康來。這位朋友在侃侃而談後說道:「健康是種智慧。」開始我不以為然,細細琢磨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說健康是一種智慧,主要是強調健康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主觀能動性,又有很大的差異性,此差異折射了智慧。誰都想健康,但未必人人都健康,健康的差距反映了智慧的程度。
健康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體現在對不健康因素的積極預防上。人的肌體,從降生那天開始,就在受到外界的侵襲。聰明的人,從懂事開始就知道抵禦。為了保護牙齒和脾胃,他們不吃過冷、過熱、過酸、過辣的食物;為了保護肝肺,他們不吸煙不嗜酒;為了保護視力,他們不在昏暗的環境下看書寫字;為了保護腿腳,他們不做激烈的蹦跳運動……凡此種種,使得他們免受了許多疾病的痛苦。
健康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也體現在積極地鍛煉上。人的身體也像太陽,有一個從初起到升高再到日落的過程。人不能不老,只能放緩衰老。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就可以放緩衰老。因而聰明的人會在運動中創造健康,延緩衰老。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聰明的人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鍛煉。適合自己,就是適合自己不同的年齡,適合自己不同的場合,適合自己不同的身體條件下進行鍛煉。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就找到了通往健康的通道。
健康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還體現在一個人的心態上。人的健康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有了健康的肌體,才有好的心境;有了好的心境,反過來又會促進肌體的健康。聰明的人,會站在一定高度上去看待問題,不會斤斤計較眼前得失,不會在蠅頭小利上費心機,不會得意忘形,所以心態平和,而平和的心態又會強健體魄,滋養身心。
健康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許多先哲都在探索過。戰國時期的莊子在《養生篇》里寫了著名《庖丁解牛》一文。作者用好的廚師在解牛時善用手中的屠刀,從而使刀常用不鈍來比喻養生。文中庖丁說:「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即使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你看,這解牛的智慧不就是養生的智慧,健康的智慧嗎?
健康是種智慧,這種智慧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想要健康的朋友,挖掘你的聰明才智吧,用你的智慧,創造你的健康。
作者簡介:李哉,男,大學畢業,中教高級教師。中國楹聯家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通化市楹聯家學會副主席。出版詩文集《小溪》《歲月流痕》《醉風集》《李哉博客詩文選》《詩詞鑒賞與高考作文》等。曾執行編輯二道江區政協文史辦文集《話說二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