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事情,年輕時不信,過了五十歲就信了。
隨著年齡的推移,人生的經歷豐富了,感悟也深刻了。忽而回首,你會發現很多彎路,不得不走,很多夢想,不得不放棄。
你有凌雲壯志,但是世界卻虐你千百遍。你終究要敗給現實。
當我們熬到退休時,看看身邊的人,過得越好的人,朋友越少,並且「懶得說話」。
歸根結底,做自己、取悅自己,才能從心所欲。
02
少友,不看臉色。
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順呢?
孔子說:「色難。」
作為父母,年輕時為了孩子,拼盡全力。到老了,還得看兒女的臉色吃飯,這樣不難受嗎?
如果不是為了謀生,估計你在年輕的時候,也不會看誰的臉色,不想一邊委屈自己,一邊咬牙堅持。
職場是賺錢的主要地方,難免要看臉色。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情況,你應該是領教過了。世上沒有絕對的「平等」。
離開職場,你還要看臉色嗎?認真想一想,連兒女的臉色,你都耿耿於懷,更何況是外人的臉色。
當一個人吃穿不愁,手裡也有幾個錢的時候,日子應該是「樂逍遙」的樣子。要是被「臉色」制約了行動,說明你沒有活明白。
在前蜀時期,有一個姓鄧的富商,閑來無事,就找人下棋。因此棋友一大堆。
他的一個朋友,叫安重霸,是簡州刺史。
安重霸仗勢欺人,每次下一個棋子,要想老半天,還讓鄧富商站到窗口,別打擾自己的思路。
下棋一整天,也是落了十多個子。鄧富商又累又餓。
無奈之下,鄧富商拿出一點錢,打發安重霸離開。從此,他不再熱衷棋局。
很多老人,喜歡去釣魚、下棋、跳廣場舞、唱歌等。有愛好是好事,但是不要強行加入相關的群,不要和群里的所有人,都稱兄道弟、做閨蜜。
因為你把「群里的人當朋友」,那麼你大概率會礙於面子,和朋友們去做什麼,導致自己很難受。似乎,你始終被人牽著鼻子走。
打兩個比方。
你愛好釣魚,但是某一段時間,不想去釣魚。有朋友約你去釣魚,也不好意思推脫,就只能勉為其難地陪同。
你很疲憊的時候,有人喊你去跳廣場舞。礙於朋友的情面,你去了,結果更加疲憊。
曾經的你,為了「路好走」,不得不交友;退休的你,為了「活自己」,堅持少交友。
看到誰,都給個笑臉,但是不當朋友;有自己的愛好,又不被「愛好圈」干擾生活。做到這一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控制在自己手裡了。
03
少言,遠離是非。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道理通俗易懂,但是做到的人卻不多。尤其是老年人,「嘮叨」似乎變成了標配的習慣。
我的同學老張,講過這樣一件事。
他在深圳打工的時候,租住在龍崗某個小區的車庫裡。
老張剛剛把行李放下,樓上的張阿姨就來詢問,做什麼工作?是不是失業了?要不要換一個好的房間?
老張隨口一說「不需要」。
結果,樓上的阿姨一臉不高興,還到處造謠,說老張是一個失業人員,日子就混不下去了。大家要提防點,也許老張因為貧困,會做坑蒙拐騙的事情。
事實上,老張在一家大企業上班,待遇不錯,只是一時半會沒有遇到合適的房子,不得不將就一段時間。
樓上阿姨的話,讓他很憤怒。
嘮叨的習慣,會讓老人和周圍的人難以處理好關係。連自己的家人,也會因此受到傷害。
《人性的弱點》中有一個例子:作家托爾斯泰,發行了自己的書,然後把收入送給需要的人,妻子卻愛財如命,使勁抱怨,指責托爾斯泰,甚至用跳井來威脅。因此,托爾斯泰和妻子感情不和,還常常離家出走。
很多年輕人,沒有找對象,害怕父母嘮叨,因此過年的時候,拒絕回家;或者帶著一個租來的女友回家,在父母面前,裝裝樣子,浪費錢,也空歡喜一場。
荀子有言:「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老人不要做「包打聽」,要隱藏自己知道的瑣事,適當的時候,還要堅持沉默。
言語多了,一傳十、十傳百,就會變成謠言。就是對自己的兒女,也不要嘮叨,少說幾句,兒孫自有兒孫福。
反過來看,那些話少的老人,更受人歡迎。在外人看來,是很有修養的,能夠自律的。
管好自己的嘴,不是不說話,而是注意方式方法,要分清場合。
對外人,禮貌似地交談幾句,需要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善良的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對家人,客觀地分析問題,傳授經驗。容許兒女有小錯誤,人生有瑕疵。用愛的行動去感化兒女。對愛人,要多牽手,少責備。
在網路上,別信口開河,做了負能量的傳遞者。
情況不明的話,需要觀察,不要開口;情況很明朗的話,要分析,點到為止;與己無關的話,一句都不說。
04
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獨居了很長時間,感悟到:「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人這一生,有舍有得。退休了,捨去什麼,得到什麼,應該自己去把握。
褪去了人生的繁華,過上了平淡的生活;捨去了煩惱的職場,得到了幸福的家庭;放下了合群的想法,享受了孤獨的境界。
退休了,你還有餘熱,一部分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部分溫暖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