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詩意的棲居。而我畢生都在將這樣的生活進行到底。且行且甚。韶光易逝,慶幸自己已擁有內心的安詳與和諧。寵辱不驚,波瀾不驚。停停走走,行攝書寫,已成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我從北方寒冬的枯竭荒涼里,跌入川蜀大地煙雨蒙蒙的小城蓬溪。臨湖而居,晨起,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緩緩行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蜀中西子赤城湖畔,覽一湖之詩意,吸山野之仙氣,便想擇此城終老。在此「工詩文、善書法」的書法之鄉,筆酣墨飽的浸染于波瀾起伏、抑揚頓挫的《蘭亭序》里,聞一紙墨香,聽幾聲鳥語,畫幾筆山色,摘幾朵山花,慢慢老去。把餘下時間全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便不辜負自己的初心。
從二層的竹樓透過斜倚的枇杷樹清雅的花香,望出去,恍惚裹於斷橋殘雪。和風吹過一縷咸腥,有"鯉魚躍龍門"的聲響掠過耳畔,孤舟漸遠,湖水共長天一色,蓮葉田田,漁火閃閃,心泛漣漪,點點盪開。晨霧瀰漫的小城亦從好夢中醒來,眉目清秀。溫婉難以放懷。
微雨滴滴答答溫潤心田,露珠晶瑩跳躍於一簇一簇怒放的小雛菊翠綠的葉上,竹樓後滿山遍野未嫁接原生態的碩果累累的高大柚子樹,隆重盛開的木芙蓉,碧綠碧綠的南國喬木,我方認識的形似蘆葦風姿綽約的芭茅,望痴了的眼眉,驚嘆的疑問,江南何有冬?
行遍了中國最美古鎮周庄、烏鎮、鳳凰、芙蓉、同里,南潯,踏入蓬溪無名的龍洞古鎮,亦驚喜他小小一隅里的質樸寧靜,不染世俗的風雅,似藏在深閨人不識的鄰家小女。繞一彎水域不疾不徐款款細品,踩著青石板鋪就的小徑,偶遇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的姑娘,倚拱橋賞和風吹皺一彎湖水,曬著不溫不火的冬陽,把盞一壺碧潭飄雪的馨香,慢賞魚鴨戲水,唯覺時光好不經用。問心?可不可以停下來住在這剪不碎的時光里......
一路途經奇趣橫生手握毛筆的別緻街燈,喜歡至極,想把之化為縮小版的置於床頭,伴一瓣書香,是怎樣的賞心悅目,獨有情致。抬首低眉小城的每一方小景、每一處題字,都彰顯了這個書法之鄉厚重的文化底蘊。我想極端之美,非中國書法之美莫屬了吧!於正在興建的唐興書院拍入高聳入雲、氣勢恢宏、筆力渾厚的巨幅石刻《蘭亭序》,立於蒼翠欲滴松柏半遮的石壁前,郎郎吟詠「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思緒渺遠,恍如置身於崇山峻岭,茂竹環繞,清流激湍的蘭亭,聽眾賢才、名流之士臨流雲集賦詩;漫步在從古至今書法大師們一幅幅跌宕遒麗、筆精墨妙的雕刻長廊,沉醉無以挪足。仰視於造字第一人倉頡的巨型雕像。暗問自己,何日更重遊?古文化之韻悠悠聚攏於眉間心上。他們更是我詩意生活的根基,其美好怎能輕易忘卻。一一把他們印於記憶的底片。且行且珍藏......
煙雨江南,水墨丹青,如夢似幻,古意氤氳。寫不盡的詩意漫漫,道不盡的小橋、流水、人家。酩酊在「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里?嘆世間好詩都被詩仙太白作盡,好詞都被詩聖杜甫寫完,我之小女子只能雕蟲幾行小字,亦喜樂安康。活出生命美好的質地和寬度,何需在乎他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