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蘇燕
到「麴院風荷」時,已是午後時分。鳴蟬聲聲中,盛夏的陽光明晃晃的,好刺眼。這個時段,來看荷的人竟然不少,想必,都是來覓得一方清涼的。
麴院的荷是沿著湖畔種的,這兒一大圈,那邊一整塊,在湖岸上望去,綠葉粉荷在一湖秀水的映襯下尤顯清雅。水月廊前,有好幾位拿著「長槍大炮」的遊客在拍攝。我走過去一看,這一方的荷長得真好呀!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田田的荷葉如一把把擎著的綠油傘,高高低低,挨挨擠擠地簇擁在一起。荷花還未全然盛放,幾朵亭亭的粉荷從綠傘間冒出,有的羞答答地露出小半邊粉臉,有的大大方方地舒展著花瓣,嫩黃的小蓮蓬俏皮地朝你張望,更多的還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
此時,湖上有風過,那綠雨蓋似的荷葉翻卷著,荷花搖曳著,荷香淡淡來,一時之間,湖岸上多了不少舉著手機的賞荷人。人們讚歎著,指點著,這午後湖面上的靜謐被打破了。幾隻小野鴨該是從那貼水的荷葉底下鑽出的,竟也不怕生,悠閑地在湖面遊動著,似乎也在賞著荷韻,聞著荷香,聽著荷風。而荷呢,葉柄自自在在地立著,荷葉舒舒然然地張著,荷花安安靜靜地淺笑著,小蓓蕾也俏生生地顧自蓄力。它們和如火的驕陽、閒遊的野鴨、熱情的遊客、施施然的夏風淡然相對,粉色的花瓣、翠綠的葉蓋傳遞給我們的是一種令人感動的恬靜。
一時之間,岸邊拍照的遊客只是輕輕地走動著,目光虔誠,選著宜拍的角度,邊上佇立的賞荷人亦是眉心舒然,靜靜地觀荷,而那三三兩兩的小野鴨也似被這一方雅荷感染了,它們停止了劃游,竟微閉著眼在湖面漂浮。夏風緩緩,萬物的心頭皆拾得一方清涼,這是清涼的荷風啊,最是滌心的呀。
沿著湖岸往前走,隨處可看到荷,離它們近的,遠的,賞荷人的眼神是歡喜的,他們都在尋找心中最美的午荷吧?不由想起十多年前那個盛夏的午後,在麴院,我第一次看到神往多年的粉荷。那份驚艷,那份動容,那般激動,至今歷歷在目。當時因為匆忙成行,並未帶相機,未能留下麴院最美午荷的倩影。瞪大眼睛,久久地望,細細地端詳,心底留下「戀戀風荷」四個明媚的字眼和一首氤氳荷香的短詩。也就是從那一年,那個盛夏的午後開始,心底對「聽荷」有了莫名的感動,深深地痴戀。喜歡荷的圖片,喜歡荷的文章,喜歡荷的詩詞。我任教過的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荷香四溢的名字:青荷中隊。而我的小友們,他們也成了朵朵菡萏臨水照。
走著,看著,麴院景觀是熨貼動人的,每一處的荷,每一處的蓮,還有那綠葦,那藍紫色如薰衣草般的梭魚草,均是長在最適合它的水域。儘管睡蓮亦是恬靜無憂,儘管梭魚草亦也風雅無限,但我的目光還是在尋覓心動的荷影。
順著曲徑,走過虹橋,遠遠地,幾株荷影映入我的眼帘。加快步子走近,那一刻,心底「怦然」。開得多麼好的荷啊!可偏安一隅,甚至未聽到蟬鳴,小野鴨們也不見蹤影,蜻蜓呢?也未見。可每一根葉柄上荷葉的顏色翠綠得如水洗,如墨在濃淡渲染,飽脹的花骨朵如粉色的軟毫,舒展的花瓣,清清淡淡地散發著荷香。
「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這一株株荷,粉衣綠裙,在水面上送來馨香,送來心語。一朵清荷,知人生。喧嘩處,不驕亦不燥,守得一方清明,一身寧靜。孤獨時,吸日月精華,豐潤藕根,豐盈蓮心,花開花謝,自在無憂。此刻,靜靜地,看一一風荷舉,聽淡淡荷風來。心底,自有清涼寺的鐘聲緩緩地敲響……
這荷風,需憑欄靜聽。聽它的心,聽它的魂,聽它的一聲聲禪語:自在無憂,至真至純。
《巴蜀文學》出品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學」平台上同期閱讀量較高的優質稿件,將被達州廣播電視報選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特別說明:作者投稿時,須標明「原創文章,文責自負」字樣,如沒標明或不是原創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