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8年出生,今年54歲了,60後最大的63歲最小的也有54歲了。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50歲的年齡的人應該是有自知之明了。
能夠幹什麼,不能夠幹什麼?能有多大的本事,自己比誰都清楚。
所以到了這個年齡的人,要根據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利用現有的資源,合理地配置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可以為自己減少煩惱和焦慮,平靜祥和的進入晚年。
1、生活上選擇低配,過極簡生活,多省下一些錢。
在餐廳吃飯,品質和衛生都無法保障,往往是花最多的錢,吃最差的東西,自己在家做飯吃,健康、省錢、衛生,何樂而不為呢?
在選擇住房方面,到了這個年齡,可以購買改善型住房,歲數大了,住電梯樓更合適。
有多少錢就買多大的房子,放棄和人攀比的心理,不要再去購買超過自己經濟實力的房產。尤其是不要再貸款了,無論是你還得起還是還不起,在心裡始終是個事,扛著這個壓力對於五十多歲的人來說是不健康的。
把省下的錢存好了,等你老了,身體會出各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是自然規律,無法克服,需要花錢,你拿得出來,不用向子女伸手要,就會減少很多的麻煩。
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了,只要你手中有錢,就可以請人照顧你,不用麻煩孩子。
孩子們有自己的家庭,他們要工作,也有自己的生活,只要你存下了錢,不但可以請人照顧你的生活,不麻煩孩子,還可以用錢支持他們的生活。
所以,有人說錢能夠解決90%以上的問題,剩餘10%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錢去解決。
2、過低配社交的生活,減少各種社交活動,退出各種圈子,學會享受孤獨但不寂寞的生活。
社交活動的實質,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一旦失去了被利用的價值,各種關係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要合群,就是為了生存。
你已經50多歲了,職業生涯立刻就結束了,事業上沒有什麼奔頭,需要你做的就是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要麻煩別人。
只要你不多事,你對你的子女,對社會,就算做出了貢獻了。
退休以後,堅持鍛煉身體,崇尚健康飲食,再培養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業餘愛好。
力所能及地幫助子女,爭取做一個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家庭的老人。
3、高配家庭,關心家人,維護好大家庭的關係。
對待親人和家庭要選擇高配,儘可能地善待自己的親人,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古人就說過:「百善孝為先。」
孩子們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拒絕。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幫助他們。
現在的孩子很不容易,工作繁忙還要養育子女,房貸車貸的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作為他們的親生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幫助了他們,他們會記得你的好處。
隨著你年齡越來越大,你需要孩子們幫忙的地方也會越來越多,維護好和子女的關係,是你能夠平安祥和地度過晚年的重要保證。
4、多配知識,不要拒絕學習新的知識,多讀書。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業餘愛好。
多看書,可以開拓你的視野,讓你對生活有更多的理解,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
學習各種新的知識,可以讓你與時俱進,在與年輕人交流的時候,少一些代溝,多一些理解。
書讀得多了,你的心態和氣質都會變得更好,精氣神也會提高,無論你讀什麼類型的書,對你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
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業餘愛好,充實了你的生活,打發了大把的時間,同時也可以避免你沾染不良的惡習,遠離各種壞人壞事,杜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再做出違反道德規範,有害健康的不良行為。
5、不配壞情緒,學會難得糊塗。
歲數大了,管不了那麼多了,差不多的事兒,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不要太較真。
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這是無能的表現,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要想辦法讓自己安靜下來,少說話,更不要做任何的決定。
事實證明,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大多都是錯誤的。
寬容的心態對待周圍發生的一切,用你的善良愛你的家人,凡事不必強求,不要與人攀比,學會順其自然,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放在那裡,讓時間去慢慢的解決。
作為一個60後,按照以上五種要求配置好你的人生,爭取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