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我国的芯片产业又开始了打压,妄图在全世界禁用中国产的先进芯片。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别扭?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不用中国产的计算机芯片,而且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使用。
至于美国是怎么做到的,无非是利用双边的经贸关系,对别的国家进行威逼利诱。
新措施刚要推动,英伟达又泼了一盆冷水,这几年对中国芯片的打压和管制是彻底失败的,非但没有拦住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还让美国的企业事实上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毕竟,这家企业原先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具有主导性,如今却下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
美国人既然出招了,我们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我国的芯片产业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协助美方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老美的思路简单而粗暴,大国和别的企业,不能从中国这里买芯片。我国已经明确表示,美国的措施构成了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和限制。
如果别的企业或者是个人执行美方的措施,以及协助美方执行相关措施,往后也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清楚不过的告诉美国人,接下来他们操作将要付出什么样的后果。
如此一来,围绕芯片,双方接下来会展开进一步的博弈,这势必会影响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因为全球大部分的芯片目前都是中美等少数几个国家在生产和供应,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主要供应国在打架,整个市场的需求还怎么保持稳定?
问题就在于,打架这种局面是美国人率先挑起来的,看似美国想和老中掰手腕,实则还想顺手把其他国家的手腕彻底砍断——不让他们发展。尤其是在先进计算机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如果掀起的战争很大,其他国家的供应需求一定会受到波及。
所以,问题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又不复杂。美国人不顾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就是要对我国进行遏制和打压,换句话说,哪怕美国自家的芯片发展受到影响,美国也会不管不顾地挑起战争。
技术进步不能被竞争对手获取
老美从来都把大洋彼岸的老中看成对手,而且还是战略级的,自从美国人彻底认清这一形势以后,他们在各个层面就对我国展开了遏制和打压,尤其是在技术层面,越是能够体现技术进步的领域,美国对我国的打压就更甚。
去年拜登快要卸任的时候,再次针对我国的芯片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更广泛的限制措施。拜登和民主党人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限制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然后又能证明这是他任职时的政策遗产。
美国的官员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国制造更先进的计算机芯片,尤其是具备了这种能力以后,就对美国构成了安全威胁。我们这边还有很多人天真的认为,在技术领域未来可以和美国进行竞争式的合作,可是美国人根本不这么想,他们的思维是零和博弈。
一方面,美国试图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和打压中国在计算机芯片技术领域的更快进步。能限则限,美国的思路措施一以贯之,拖慢中国在技术突破上的进度。
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已经存在的芯片产业在全球的销售和供应领域,美国也想开展一系列的打压。简单来说,不允许别的国家或者是企业跟我国的芯片制造商合作。
围堵可谓是360°全方位无死角,限制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确保我国的芯片技术不会很快突破,限制供应链就是在彻底斩断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势头。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只要中国的芯片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收益,没有收益又何谈继续发展?
美国人的想法确实不错,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越压越强,我们反倒在老美面前,展现出了弹簧的一面。
跨越万亿大关
截止到去年11月,万亿出口大关跨越。去年 1~10月份,我国半导体出口增长幅度为21.4%,每个月的出口额度都在930亿元左右。美国人看了肯定想骂娘,不过他们愤怒和疑惑的背后,并不能阻挡住这股潮流趋势。
为什么美国的限制措施会失效?那是因为美国人的思路完全错了,就像开船要出海,却直直把船开到了岸上,是彻头彻尾的南辕北辙。
过去几年,美国人的一个主要思路是在芯片技术的最前沿对我国进行制裁,从而打压我国整个芯片产业。可美国人恰恰忘了,目前在这一领域,全世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具体来看,过去十几年的时间,推动全世界芯片行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就是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庞大需求。在这一领域,芯片技术的先进与否,要让位于芯片的稳定使用以及产业链的供应是否成熟。
什么意思呢?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需求量相当庞大,对于芯片的要求,最具突破性的技术反倒并不重要。市场看重的是芯片产品能否稳定供应,也就是说,哪家企业能够大量稳定生产芯片,就能够掌握市场主导权。
美国要限制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确实对我国的芯片产业构成了打压。但是对于芯片市场的成熟应用,尤其是全球的稳定供应,美国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
如今,除了电脑和智能手机外,汽车实施上也跟芯片成了“亲密朋友”。2023年,汽车芯片需求规模增长了15%。相比于电脑和智能手机,汽车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更不要求什么便携性,也不要求芯片更高精尖。换句话说,未来汽车市场芯片的增量依旧看的是稳定供应。
在这方面,我国恰恰具备很大的优势,不但每年的产量能够保证,芯片产品的良品率也在持续提升。
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才想采取新的措施限制我国的芯片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但是美国人现在才限制,实际上已经迟了。
芯片出口世界第一
4000亿颗以上,1.03万亿元规模,这是去年芯片产业交出的答卷,产量和出口规模都在猛增,芯片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供应体系,尤其是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产业发展更加迅猛。在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芯片市场的真正需求并不需要更小,绝大多数的需求量都在24nm以上,甚至于对一些领域来说,24nm的芯片技术都有点儿高了。
原先,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把控着庞大的市场,也包括国内的大量市场份额。但后来美国对我国的芯片产业展开打压,使得我国难以从他们那里进口芯片,如此一来,反倒在客观上促使了我国中低端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
这就是英伟达在近期所说的,美国对中国的限制已经完全失败了,非但没有限制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反倒还让美国自己的芯片制造商白白丢失了市场。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丢失了中国这个市场,完全可以去开发别的市场。逻辑上确实是如此。但在实际层面,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对芯片的需求量如此之庞大,尤其是中低端的芯片。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我国的芯片市场越来越大,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在迅猛发展。有了市场以后,接下来就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不断在技术上迭代。如此一来,美国人既没有阻拦住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也没能够斩断中国芯片产业链。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我们确实应该感谢美国,如果不是美国的限制措施,像高通这样的美国企业,他们在我国的芯片出货量就不会一再降低。
再来看英伟达,他们的技术确实更先进,但并不是说国内就没有可以代替英伟达的产品,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技术上就能不断迭代。
在目前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市场的增长规模最快,美国市场还排在我们后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集成电路单一市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65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30.1%。
所以还是那句话,只要庞大的市场存在,就不愁技术不会迭代。
结语
美国采取的限制措施没有一项真正取得了成功。对抗策略,反倒让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更迅猛,这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有决心,关键是已经有能力自主发展芯片产业了。
反倒是美国自己,如果继续采取固步自封的措施,再过几年,美国的芯片企业就会吃惊的发现,他们所谓的技术领先将会被中国的企业彻底赶超,就连芯片市场,他们的份额也会不断丢失。
时至今日,美国的科技企业也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一直在强烈反对美国政府施加的各种限制措施。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跟中国的企业合作,未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产业市场,将会彻底跟美国人无缘。
参考资料:
《美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失败,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暴跌》 财联社 2025年5月21日
《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 人民网 2024年12月5日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6000亿美元,中国增速最快》 第一财经 202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