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蒙开物》看我国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丨商业高研院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5月19日,首次应用鸿蒙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在成都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等国外操作系统长期掌控操作系统市场数十年,华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将坚持推动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你们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改写中国软件业的历史”。

华为成功推出鸿蒙电脑具有多维度的战略意义,不仅在技术、生态、产业层面实现突破,更对全球操作系统格局和中国科技自主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应该说,鸿蒙的历史不是一部英雄史,而是一部创新史、奋斗史。”

今天推荐的这本《鸿蒙开物》就是一本完整记录鸿蒙终端操作系统从无到有的重磅作品。

2019年5月16日,华为遭遇美国政府的极端制裁,面临“断供”风险。从底层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到每一行代码,真正成功打造完整生态的也就是微软、谷歌和苹果这几家,而在鸿蒙之前,这一切从未在中国发生过。面对这样的巨大危机,华为别无选择,被迫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开启鸿蒙时代。

本书作者方兴东等采访了超过100位关键人物, 形成了近200万字的一手素材,全景式还原了整个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争论。在记录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奋力搏击、勇于创新的精神。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序言中表示:“这本书完整地记录和见证了鸿蒙操作系统酝酿、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客观呈现了华为一路攻坚克难的痛楚和欣喜,也如实反映了华为开发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争论。”

华为公司顾问、《在悖论中前进》作者田涛指出:“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鸿蒙的‘开物’与崛起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史诗级企业案例故事。”

任正非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挑战,也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用勇气、智慧、决心和使命感,在一次次失败与跌倒后,最终完成了一次it史上的壮举

在观察者网与方兴东的对话中,方兴东直言:这本书是2019 年规划的,是华为《根技术六部曲》的第二部。

“在华为的相关管理类著作中,已有不少从专业视角展开的系统论述。《鸿蒙开物》读来十分过瘾,它的独特在于突破了中观维度,在宏观架构和微观细节层面我们可以学习、模仿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了解具体的产品打造、技术研发、决策过程等关键内容。

科技战的爆发为我们提供了记录的契机。当时华为突然遭遇来自美国多方面的打压,大部分人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华为内部人员,都对美国的这一举措感到难以置信。2019 年相关态势显现后,我和徐直军沟通,计划用这6本书,把接下来的5年全程记录下来。我们原本设想每本书采访约50人,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数字很快被突破,像鸿蒙这本书就采访了超过 100 人。”

方兴东透露,原本计划到2024年,能把6本书全部出版,但实际到现在为止只正式推出了两本。有另外两本关于半导体的书还需要找合适的时机发布。

在谋划中,鸿蒙是《根技术六部曲》中,最需要c端家喻户晓的,外面的光鲜与里面的酸甜苦辣是两件事情。我们当时预估相关的问题用5 年的时间就基本能够解决,但实际情况是5年时间不够。

方兴东认为,到今天为止,鸿蒙也仅仅走了一个开端。

“我们之前所使用的大多数手机鸿蒙还不是‘真正的’鸿蒙,今年3月20日发布的鸿蒙版本以及5月9日推出的首批pc版鸿蒙才是真正的鸿蒙。纯粹的鸿蒙,才刚刚开始,这个时间进程肯定比原来估计的慢了一点。”方兴东说:“但从总体进程来看,我们当时的研判前瞻性还不错,刚好有这么个机会能够微观、具体、成规模、成系统地回顾华为这款产品,它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作者简介:

方兴东,清华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求是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媒体传播、互联网历史与文化、数字治理与网络安全等,出版互联网相关著作30部。

徐玮:资深媒体人,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编辑,从事多年期刊与图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