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的一席话震动全球:英伟达在中国的 AI 芯片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 95% 暴跌至 50%。这个曾经垄断中国 AI 算力市场的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 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创下 171 亿美元营收的历史峰值,但美国商务部 2025 年 4 月突然收紧 H20 芯片出口许可,导致英伟达 Q1 中国区订单交付风险激增,股价单日暴跌 6%,计提 55 亿美元库存减值。彭博行业研究更预测,英伟达今年可能损失 140 亿至 180 亿美元收入。
黄仁勋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中国 AI 芯片自给率从 2024 年的 5% 跃升至 18%,国产芯片在推理市场的占有率突破 20%。华为升腾 910B 芯片在 FP16 算力、INT8 推理等核心指标上已超越英伟达 H20,单卡训练性能达 H100 的 85%,功耗降低 20%,价格却低 36%。2025 年第一季度,升腾 910B 出货量突破 60 万片,百度、阿里等企业的千亿参数大模型已大规模采用国产芯片训练。
美国政府的 AI 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正在反噬其自身利益。黄仁勋直言,“当初制定 AI 芯片扩散管制规定的基本假设存在根本性缺陷”。2025 年 1 月出台的《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将中国列为最高级别管制对象,要求英伟达等企业出口至中国的芯片必须采用 GDDR 显存而非高带宽内存(HBM),直接切断了 Hopper 架构的合规路径。
这一政策导致英伟达被迫放弃 Hopper 架构对华出口,转而开发性能更弱的 H20 青春版和 Blackwell 架构定制芯片。然而,技术阉割的边际效应显著,H20 青春版需进一步削减内存带宽和互联速度,可能影响其在大模型训练中的竞争力。波士顿咨询测算,若中美科技完全脱钩,全球半导体产业将损失 1.2 万亿美元,美国企业将丧失 18% 市场份额。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限制反而加速了中国技术自主化进程。华为升腾生态已吸引超 500 家合作伙伴,寒武纪、壁仞等企业获国资基金注资,2025 年 “新基建 2.0” 计划投入 3000 亿元扶持 AI 芯片研发。正如黄仁勋所言,“如果美国企业不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那么中国技术将传遍世界”。
黄仁勋的担心正在变为现实,中国 AI 的崛起绝非偶然,是人才、政策与生态协同发力的结果。黄仁勋多次强调,“中国拥有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员”,这一论断在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中得到验证。2022 年 NeurIPS 会议上,中国培养的顶级 AI 研究人员占比从 2019 年的 29% 跃升至 47%,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跻身全球顶级 AI 机构前十。
政策支持更是关键。中国将人工智能列为 “新基建 2.0” 核心领域,2025 年投入 3000 亿元资金扶持芯片研发,并通过 “东数西算” 工程构建全国算力网络。在政府引导下,华为升腾、寒武纪等企业形成 “芯片 + 算法 + 应用” 全栈能力。例如,寒武纪思元 370 芯片率先采用 Chiplet 技术,2025 年一季度营收暴增 4230%,净利润同比增长 256.82%。
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正构建替代 CUDA 的自主体系。华为升腾通过优化编译器和工具链,实现与 CUDA 生态的兼容,降低企业迁移成本。百度昆仑芯、天数智芯等企业则在特定领域实现突破,2025 年一季度国产 AI 芯片在国内服务器市场的占比已升至 15%,预计年底将达 40%。
面对这种情况,英伟达也只能被迫调整战略。2025 年 5 月,英伟达宣布计划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聚焦定制化产品开发、全球研发协同和本土生态合作。该中心将参与芯片设计验证、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并与理想、长城等车企联合研发车规级 AI 芯片。
然而英伟达的转型能一帆风顺吗?核心设计和生产仍需保留在海外,且需遵守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这限制了其技术输出的深度。同时,中国企业对国产芯片的信任度持续提升,2025 年一季度华为升腾在国内 AI 芯片销量中占比达 23%,直逼英伟达的 70%。
黄仁勋也应该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人工智能市场,未来几年规模可能达到 500 亿美元”。为抓住机遇,英伟达正探索 “云服务 + 订阅制” 模式,绕过硬件出口限制向中国企业提供算力服务。这种 “技术隔离” 策略虽能缓解短期压力,却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 “阵营化” 趋势。到 2026 年,中国 AI 市场规模将达 500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这一预测背后,是中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和人才储备上的全面优势。截至 2025 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和数据中心集群,AI 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
现在美国的 “脱钩” 策略正逐渐失效。2024 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突破 1 万亿元,其中 AI 芯片占比显著提升,华为升腾已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落地。正如黄仁勋所言,“限制 AI 技术传播恰恰适得其反,美国应加速技术扩散以保持领先”。
未来十年,全球 AI 格局将呈现 “竞合并存” 的新常态。我们凭借自主技术和庞大市场,有望在边缘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建立优势;美国则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开放巩固领导地位。英伟达的困境与中国的突围,正是这场变革的缩影 ——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碰撞中,唯有拥抱合作与创新,才能在 AI 时代的浪潮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