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垄断 上海这家企业创造多个“全球唯一”

从全球第一和唯一的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再到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远程手术机器人产品,上海微创医疗凭借自身创新实力,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和“全球唯一”,在高端医疗器械赛道,打破欧美品牌长期以来的垄断,不断发出中国最强音。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65岁的张老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植入支架。医生为他选择了微创医疗的药物洗脱支“火鸟2”,这款产品在2020年的全国心脏支架集采中中标数量最多,集采前7500元,集采后只要590元,降幅达到92%。这款不赚钱的第一代支架,是微创医疗的起点。

微创冠脉公司总裁岳斌介绍,之前,第一代支架的市场基本上被美国品牌垄断,他们当时的想法是要先做出来一款产品,即便老百姓不选择用国产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竞争。

“火鸟”落地的6年后,“火鹰”支架横空出世,成为全球第一和唯一的靶向洗脱支架系统。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火鹰”在欧洲的大规模临床结果:仅用同类产品三分之一的药剂量,就达到了金标准疗效。更令业界振奋的是,支架植入3年后,晚期血栓发生风险与对照产品相比下降了43%。这意味着在冠脉支架领域,中国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医生和研究者选择来到上海,走进企业学习最新的产品技术,并签下采购订单。有从巴西来的医生说,要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巴西,治愈更多病患。

事实上,微创医疗构建的创新版图,还远不止于此。去年11月,在微创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图迈”辅助下,法国著名外科专家在上海为12000公里外的摩洛哥患者成功实施了前列腺癌根治远程手术。手术横跨亚非大洲,双向通讯距离超过30000公里,但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科技,2小时手术中,全程延时低于人体可以感知到的100毫秒。

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成功实施的最远距离远程手术,也意味着,微创迈过了远程手术的商业化门槛。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超说,图迈机器人是目前全球首创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药监局体系批准的商业化远程手术产品。他们解决了远程手术最关键的一环,这会助推全链条远程医疗服务时代的来临。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微创医疗旗下的微创机器人创立于2014年,但直到2021年才开始有数百万元收入,此前研发投入多达数十亿元。再比如,冠脉公司去年问世的全球首款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三年内可以100%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练就这样的“消失术”,研发花了整整15年。微创冠脉公司总裁岳斌感慨,只要有核心技术,只要专利是自己的,产品就会有足够的竞争力,海外的市场就会更加广阔。

沃土有耐心,企业才有发展信心和加码决心。尽管多年无法获得税收,政府部门依旧持续给予公司研发性和产业化的项目支持。眼下,微创医疗的产业链还在不断拉长,对生产研发的投入也在持续增长,期待助推中国医疗器械走向更高的高峰和更广阔的市场。

看看新闻记者: 周文韵 李刚 徐进 乔楚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周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