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公关部老大璩静被爆离职,为什么会有底层人跟她共情?

百度公关部老大璩静在自媒体上的言论,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她认为员工家庭琐事导致要离职的,她秒批,因为在职场,她根本没有义务去了解员工的家庭状况。

我不去评论这个女人的各种生平经历,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一个公司到底该不该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

这个问题其实很傻逼的,因为无论从面子上还是从里子里,公司都应该对员工关怀,上至国务院,下至个体户,所有人都应该持相同观点,至少表面上都应该承认要关怀。

但这个女人把潜规则都翻了开来,告诉人们中国社会的职场,哪怕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都没有关怀员工的说法,只不过是用来充门面的空中楼阁。

所以很多人就很赞同她的观点,认为她说出了实情,不管各位承认与否,中国社会就是这么运行的。

而这点恰恰是我没办法理解的。

璩静作为百度公关部老大,一个年薪几百上千万的食利阶层,她说出这话,我觉得情有可原,但那些混在底层的打工仔,一个个快要面临35岁时刻准备被裁员的社畜,你们哪来的资格和食利阶层共情?

她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年薪,这样的地位,是因为各位头上的剩余价值被她剥削走了那么一丢丢。

本来就是应该对立的两类人,现在居然有底层人帮着“理解”和“共情”。

老夫大受震撼。

这不禁让我想到网络上的那段名言:

社会上有那么一批人,明明已经是社会最底层,自己的权利不断地被侵犯,他非但不反抗,却依然胸怀天下,甚至帮着侵犯自己权利的人共情,然后获得一种被群体认同的快感,整个星球没有如此傻逼的物种。

类似行为在疫情期间我们看的不要看了,支持无理由封小区的人有多少,但是真的封到他们身上,当他们也买不到菜的时候,立马翻脸不认人开始咒骂zf。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都已经2024年了,这种奇葩的思想还会大行其道?

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人口红利。

璩静之所以能有如此底气,是因为她开掉一个人,立刻能够找到替补,百度这么大的公司根本不缺人才。

而那些共情的人,恰恰也看到了这种状况,于是“不把人当人看”就成为了两边的共识。

但是在那些欧美发达国家,可完全不是这样,一个人头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初我在德国读研究生的时候跟着教授做课题,有一次我要去领馆续签,正好和教授约的时间冲突。

于是我只能跟教授说,实在不好意思,我要请假,因为我要去签证blabla……

教授都没有等我把话说完,甚至战术性地后退了一步,他说,nee,nee,nee,你不用告诉我你为什么请假,这是你的私事,我们可以改天再做这个课题,你尽管忙你的事情去。

当时他说出这样的话,我是特别震撼的,因为在国内,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把“为什么”挂在嘴边,甚至可能还会编造理由,深怕老板不批准,怕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得罪老板。

在德国,你完全不用有这样的顾虑,是你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这是一种非常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不需要有任何的请假羞耻症。

我想来想去,还是跟人口红利有关,因为他们干活的人少,没有内卷,所以雇主必须满足雇员的合理诉求。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工会的长期斗争,这就不展开说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人口红利这东西牛逼就牛逼在,它不单单给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关键还把那些劳动力的思想给奴化了。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非理性的环境中,他就会认为这样的环境是正常的,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红利中脱颖而出,哪怕主子在践踏他的权利,他也要笑脸相迎,为的就是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完全无视了自己合理合法的权利和诉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样的人去创业当老板,或者成为了公司高管,甚至成为了政府官员,他会怎么样对待后面的人呢?

所以作为一名劳动者,提出自己合理合法的诉求本来就是应该的,不能因为环境的压迫,就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如果公司拒绝,就应该斗争到底。

像璩静这种带有明显剥削者气息的人,就应该彻底封杀她。

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觉悟,现在中国的就业环境也不至于如此暗淡。

但遗憾的是,从璩静事件中可以看出,很多人依然无视自己的权利,这也就意味着他也不会在乎他人的权利,只会在人口红利的大环境下,把人视为一种没有感情的劳动工具,把公司和员工看成主奴关系。

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