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科研投入超千亿?阿里亮出“真实身份”,央媒警示奏效了

近日,科技圈传来两个消息,在任正非官宣,华为2022年科研投入超过1600亿元后。阿里的CFO也透露,阿里近三年的科研投入都超过了千亿。在做科研这件事情上,阿里、华为等都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在中企被美“卡脖”后,央媒就发出了警示,国内科技企业一定要坚持自主研发,要把“粮”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做到“心中不慌”,科研才是唯一的出路。毫无疑问,央媒的警示奏效了,阿里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事实上,搞科研这件事情,阿里并非“才开始”,早在2009年,阿里就昂首阔步的开启了“自主研发”的道路,而当时提出要搞自研的王坚,却被外界贴上了“骗子”的标签。由于当时超过90%的企业都坚信“买办”更正确,认为搞科研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所以对于阿里云的成立,外界都不看好。

但尽管当时的阿里年净利润只有十几亿,但却依然坚定的拿出十亿,支持王坚搞自研。这条路确实不容易走,王坚也多次崩溃大哭,但事实证明,王坚的选择是没错的,阿里的坚持是正确的。经过十几年的科技研发,阿里云不仅成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一哥”,还挤进了全球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王坚背靠阿里巴巴,不仅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相当于阿里亮出“真实身份”,官方也认可了其对中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客观来说,科研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那么容易。很多人都觉得,科技技术的研发是国家的责任,但事实上,作为中国科技企业,也应该主动承担其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科研责任,国家科技进步了,才能给中企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阿里就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超千亿元的科研投入或许比阿里的净利润还要高,但阿里是有远见的。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专注科技研发,聚焦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这也是阿里在十几年前就坚定不移走上自研之路的关键,有一说一,阿里是有远见的。

如果中国科技企业都能够将央媒的警示听进去,且付诸行动,那么中国科技的未来就有希望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