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2日,以“视听改变生活,文化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线下展览共设置11个主题展区,展览内容突出视听领域内容、技术、业态的创新应用。同时,还有30余场专业论坛活动,将有近300名专家学者就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交流经验。
19日,在本次大会的首场论坛“北京新视听年度峰会”上,各方嘉宾围绕视听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流媒体网将其中部分话题与观点进行了整理,供业界参考。
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建杰
——《整合再出发,新时代视听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吕建杰分享了中国广电“有线+无线+内容”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有线方面,本地类业务“统一规划,分省运营”。基于各省原有的存量业务和资源,不断提升用户的本地化服务水平,开展在地化敏捷运营;发力本地有线电视业务、本地宽带接入业务、本地政企集团客户业务等。
无线方面,全国类业务“统一规划,统一运营”。在“全国一网”下对全国性、核心战略业务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运营;建设具有广电特色的5G网络,实现“全国一网”与5G的融合发展;紧抓5G广播发展契机,抢占产业高地。
内容方面,基地类业务“统一规划,基地运营”。逐步夯实广电特色内容优势;以“一省一特色,各省有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地方分设内容“基地”:依托各省的资源禀赋条件,汇聚全行业资源,面向全国市场开展垂直运营。
吕建杰还分享了中国广电的愿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媒体、信息和科技融合的平台型企业,成为创新驱动、有市场活力的国家级新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领先的数字生活服务提供商和智慧广电网络运营商。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烁
——《奋力推进北京新视听高质量发展》
杨烁分享了北京新视听创新实践的一些启示。
1、全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如制定智慧广电三年行动方案,智慧广电第一次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认定第一批市级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等。
2、加快5G+8K+高新视频产业布局,如编制北京新视听5G+8K产业地图,发布北京新视听重点场景,推动设立5G+8K专项资金和京津冀新视听发展基金,建设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和应用实验室等。
3、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如成立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等。
4、抓好视听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加强视听精品创作规划生产引导,用好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基金,调动网络视听平台作用,使优秀视听作品不断涌现。
5、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整体呈现融合发展、逆市上扬的态势。
6、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
杨烁强调,要贯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打造北京新视听,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爱奇艺创始人、CEO 龚宇
——《高品质影视作品和科技创新构造美好生活》
龚宇首先强调,现在的观众需要更多高品质的影视作品。龚宇从用户圈层、内容创作、网剧、电影、综艺等不同维度分享了他的看法。
关于圈层,龚宇表示,如今的观众逐渐成熟,再也不会轻易“被骗”,每个圈层的观众清晰、稳定地喜欢适合自己的作品。当下,主流观众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少女圈层“充满幻想”,女青年圈层关注“现实的焦虑”,男青年圈层是“逻辑癖”,比如爱奇艺今年推出的“迷雾剧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出来的。
关于创作,龚宇强调,要尊重艺术家,特别是给青年艺术家机会,他说,10年来,爱奇艺给了众多年轻导演第一部商业片的机会。
关于网剧,龚宇分享了网剧提高品质的四大发展趋势:题材古转今,创作天转地,形式长转短,表演弱变强。
关于电影,龚宇表示,电影是艺术价值最高的视听作品形态,疫情让我们重新考虑网络电影以及互联网和电影院的关系。
关于综艺,他说,广告综艺已见天花板,不会再有明显的增长,而付费综艺还是处女地。
关于动漫,龚宇认为国产动漫还是“22岁的儿童”,因为整体产业不够成熟,前途光明但路途漫漫。
关于技术,龚宇表示,科技创新是网络视听构造美好生活的长期驱动力,5G、超高清、HDR、AI、VR/AR等技术将持续提升用户体验。科技创新也将助力更多创新形态的网络视听作品,加速中国影视行业工业化的进程,并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使效率更高,公平性更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晓明
——《拥抱变化,谋划未来——站在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年的起点》
张晓明表示,如今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新旧媒体面临着转换与重构的问题。
他说,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是由单一的政府主管主办的“文化事业单位”构成的,直至2003年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启动全面改革。
经过近10年来文化发展过程中剧烈的结构变化,由于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以出版广电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系统,已经变成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全新系统了;网络内容已经构成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互联网服务公司已经成为最大的文化内容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
但是问题在于,以往由政府主管主办的、以出版广电等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服务体系,如何能向数字化平稳转型,如何能与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以新兴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崛起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相互配套、相互支撑、日益融合,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
华为融合视频产品线总裁 何晶晶
——《高新视频,加速文创视听产业升级》
何晶晶表示,基础设施发展重构内容表现,更加高清、沉浸、自由的高新视频成为趋势。高新视频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空间视频成为主要技术投入方向。他说,高新视频将引领新视频体验,培育新业态、新服务,带动新消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何晶晶介绍,高新视频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如增强体验需求暴增,5G新基建战略推进,产业数智化升级加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如高新内容生产不足,产业标准仍需完善,商业变现尚未闭环等。
在内容方面,何晶晶表示,华为采用立体化的内容策略,扩大供给,平衡供需关系。
通过构建协作、互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高质量高新视频节目生产。
他分享了当下的三层内容架构:第一层是托底内容,主要为精品2D/3D内容,是由海量片源构成的基础内容;第二层是粘性内容,主要为社交化教育、娱乐内容,创新用户付费场景;第三层是精品内容,即周期性、常态化内容,可以创造全新消费意愿。
优酷总编辑 张丽娜
——《坚守初心,理性前行》
张丽娜分享了三个关键词:理性、回归、包容。
关于理性,张丽娜表示,理性是市场的需要,无论片方还是平台,都在回归理性,比如今年优爱腾与六家影视公司联合发布了倡议书,反对内容“注水”,规范集数和长度,以及多拍良心剧、口碑剧、精品剧等,就是回归理性的表现。
她说,如今用户也更加理性,不能再用原来的老方法去做,用户喜欢的内容和题材都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她举例说,优酷今年第一个采用超前点映的剧集《叹息桥》,在主题等方面都非常新颖,虽然它不是流量的破圈剧,但却是口碑的破圈剧;再比如《冰糖炖雪梨》,更多关注的不再是年轻人的恋爱观,而是年轻人的成长观,因此也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关于回归,张丽娜表示优酷要做到双轮驱动,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阿里擅长的电商等领域。比如《奋斗吧主播》把综艺和主播、电商结合,在生态方面进行了创新;再比如《花小厨》推动了线上线下的结合,《街舞3》创新了文化消费模式,在商业方面产生了创新;再比如LED数字背景系统、北斗星智能系统、帧享、6DoF、智能桌面等的利用,在技术方面带来了创新。
关于包容,张丽娜说,行业要尊重专业,更要有对内容创作人的包容。此外,她还提到,其实并不存在长短视频的竞争,主要是要有好的内容,内容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精品。而关于“行业寒冬”,张丽娜说,猛兽也需要冬眠,积蓄力量就能迎接更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