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车标形似锤子的那家公司,有一款宣称100%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业务,在美国的某个城市开始运营了。
对于以开车为生的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司机这个职业,将悄悄淡出我们的视野。
好消息是,虽然马车夫淡出我们的视野有一个世纪了,但大家并没有因为马车夫这个职业的消失而失业,反而产生了大量的新兴职业。
所以可以以此类推,虽然司机这个职业即将消失,但我们一样会创造出很多新的职业。
比如2025年,人社部门就发布了一则公告,公示拟新增的17个职业和42个工种,比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力可靠性管理员和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
如果你身在农村,能够从事的,无非农、林、牧、渔和副业等传统农村产业,或者架桥修路盖房子、拉货拉客开挖机等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工作。
但如果你身在城市,会有上千种岗位任你挑选。
这是城镇化最核心的内涵:在城市里,我们可以拥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几亿人走出农村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深受着的那片土地,实在养活不了我们自己。

1978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在1995年前后十来年,农村劳动力一度达到4.9亿人,但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4年全国大约2.6亿人口在农村就业。
与之相反的是,1978年城镇只有0.95亿就业人口,2024年末达到了4.73亿人,近半个世纪增长了接近4倍。
从城镇到农村,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我们的工作时间,似乎变短了。考虑到城镇化发生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工作时间,正在大幅度缩短,所以这是一个大趋势。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例外情况,即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似乎变得更多了。
如果要将某一件普遍发生的事,与科技进步联系起来,更高效率的劳动算是一件,但更高效率劳动背后的工作时间下降,姑且也算一件。
回到标题所说的无人驾驶,这项新技术带来给我们最大的改变,或许不是焦虑司机的失业,而是在新技术普及之下,如何通过制度来降低人均工作时间。
毕竟司机的失业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事,但降低人均工作时间,让原本一个人干的活,分给两个人或三个人,看起来是一件雨露均沾的好事。
如果不能在技术进步和降低工作时间之间形成某种平衡,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大面积普及之后,影响的将不只是司机们的饭碗,还有4.7亿其他城镇就业人口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