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2年11月ChatGPT爆火为标志,这轮AI热潮已经炒了快3年时间。
这期间,有几家公司在AI上的声量特别大,比如A股公司里的昆仑万维。
2023年初,昆仑万维就是那轮AI热潮里涨幅最大的公司之一,短短几个月涨幅超过300%。
但概念总得有兑现的一天。
最近我看了下昆仑万维2024年年报,去年的巨额亏损就先不提了。
对于一家号称在AI上猛投了好几年的公司而言,昆仑万维去年财报里很多关于AI的数据,很难算得上理想。
01
去年巨亏16亿,一季度又亏了近8亿
昆仑万维去年财报有喜有忧。
一方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达到了56.6亿元的历史新高。
但公司扣非净利润却亏损高达16.4亿元,而2022年、2023年,昆仑万维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11.5亿元、6.6亿元。
这是昆仑万维上市以来,少有的巨亏。
分季度来看,去年第四季度,昆仑万维的净利润大幅亏损,光这一个季度就亏了近10亿元。
而这种巨亏势头,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一季度昆仑万维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46%的基础上,扣非净利润出现7.7亿元的巨额亏损。
短短一年多,昆仑万维亏了24亿。
昆仑万维把巨亏的原因,推给了研发。
公司提到,为了公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大幅增加了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5.4亿元,同比增长59.5%。这短期内显著推高运营成本,影响了利润表现。
2024年,昆仑万维做AI研发的子公司,都处于大额亏损状态。
根据财报,2024年,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比2023年高了接近6亿元。
感兴趣的可以翻翻其他公司的财报,一般来说,研发费用的暴增,都伴随着研发人员的大幅增加。
但去年昆仑万维研发人员1554人,只比2023年多了46个,并没有增加多少。
但昆仑万维给研发人员付的薪酬,却足足多了3个多亿。
算下来,昆仑万维去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从2023年的50多万,涨到了70多万。
搞AI、大模型研发其实是个相当费人的活。“不加人只加钱”,在行业内还是很少见的。
02
AI短剧收入1.2亿美元?纯AI内容实际未上线
昆仑万维给大家的印象是,这几年正在猛投AI,所以昆仑万维的股价一直涨得很好。
但高投入总得有效果,2024年财报里,昆仑万维算是第一次集中披露了几项AI产品的成绩单。大概有三个部分:
①AI社交2024年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AI应用之一;
②截至2025年3月底,AI音乐年化流水收入ARR约1200万美元(月流水收入约100万美元),
③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达到约1.2亿美元(月流水收入约1000万美元)。
昆仑万维对外把这几项打包计算,算下来公司的AI业务年化收入一共是1.4亿美元,看起来还是比较可观的。
但这里面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这里的三项收入数据,一项指的是单月最高收入,两项是年化流水收入,都不是昆仑万维去年实际获得的收入。这种提法有“抢跑”的嫌疑。
二是1.4亿美元里,短剧平台1.2亿美元占了绝大多数。大家都知道,短剧一般要靠高额投流推广,流水跟收入、利润完全是两回事。
最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产品加了点AI,就可以当成AI收入。
拿昆仑万维屡次提到的AI短剧业务来说,公司所提到的产生1.2亿美元年化流水的平台Deamawave,实际是一个短剧内容分发平台。
真正的AI短剧内容创作平台是SkyReels。根据公司5月份在投关活动中的表述,真正纯AI生成的内容,因为不够成熟,甚至都还没有上线。
在现有情况下,昆仑万维拿短剧平台的收入来证明其AI商业化进展,有误导之嫌。
2024年财报里,昆仑万维也说了,公司的收入还是主要来自传统的Opera搜索、广告业务、海外社交网络和游戏等业务。
短剧平台的业务收入只有1.67亿元,而AI软件技术业务的收入只有不到4000万元。
03
天工,快跌出行业前20了
其实现在各大企业的AI产品,还处于集中上线运营的早期,提收入规模还为时过早。
但有一个很值得参考的指标:下载量和用户量。如果评价这些指标,昆仑万维的巨额投入,砸下的水花并不算大。
我们拿昆仑万维的核心AI产品“天工”来说。2023年初,昆仑万维就是靠着“天工”大模型,来了一波暴涨。
2024年昆仑万维“天工”峰值日活跃用户超过100万,峰值月活跃用户突破1000万。
这个数据放在现在的AI应用里,已经是“不够看”的水平了。
根据“AI产品榜”发布的数据,3月份“天工AI”的MAU仅有522万,几乎是夸克、豆包、DeepSeek等龙头产品的零头。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与QuestMobile联合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AI应用榜,“天工”的下载量快要跌出行业前20了。
AI产品的基本逻辑是,用的人越多,数据量越大,迭代就越迅速,应用越智能。
所以接下来AI应用会越来越有“赢家通吃”的感觉。
04
股东超过15万,周亚辉手上的股份却少了一半
昆仑万维最新市值接近400亿元。
去年同样收入超过50亿元,净利润超过16亿元的游戏公司恺英网络,市值只有343亿元。
显然,虽然业务结构上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公司的不断灌输下,市场已经不把昆仑万维看作游戏公司。它的最新标签,换成了AI。
不得不说,被外界称之为“资本高手”的周亚辉,的确有一手。
在AI热潮刚起步时,公司就在互动平台等,回答了多个与AI有关的提问,提到相关产品。
在大多数人还在看ChatGPT热闹的时候,昆仑万维打着“防止大公司技术垄断”的旗号,宣布启动ChatGPT联合开发,发布“天工”大模型。
2023年1月到5月,昆仑万维股价暴涨了340%。
就在公司股价高位时,周亚辉前妻李琼突然出手,以超过36元的价格,减持3500多万股,套现超过13亿。
在高位减持的同时,李琼又宣布,减持股份税后所得的一半以上,以2.5%的利率,借给昆仑万维,理由是为支持公司AGI和AIGC业务长期发展。
不仅高位套现,借出去还能拿到利息,还顺势再推一把公司的AI,这是真正的“一鱼多吃”。
作为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虽然没有在高位减持公司股份,但从昆仑万维上市前一年到现在,他和前妻、一致行动人拿的股份,已经悄然减少过半。
昆仑万维上市前夕,周亚辉直接或间接持有昆仑万维72%的股份。上市后,周亚辉持有的股份仍然达到54%。
上市后不久,周亚辉与李琼就离婚,并对股权进行了分割。
根据2025年一季报,周亚辉及其实际控制的新余盈瑞世纪、前妻李琼,合计持有昆仑万维股份已经降到了35%。
变化明显的是,2023年昆仑万维的股东一度突破16万户。
今年一季度末,昆仑万维的股东户数同比增长19%,股东数再次站上了1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