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央视网消息: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能够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创造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借助设备发声等奇迹。近日,湖北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加快步入民生领域。
湖北发布的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分为三种:“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每次分别为6552元、3139元和966元。此次定价为政府指导价,也是全省的最高限价。

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湖北省医保局率先推出落地举措,落实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湖北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朱小平称:“脑机接口的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通道已经铺好。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从科幻到现实 脑机接口的“医学想象”
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脑机接口能够为临床医学带来哪些新的希望呢?我们接着来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姜晓兵称:“通过这种技术来解决我们临床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极大地促进医学的进步,而且为很多患者带来治疗上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说偏瘫,如果没有这种技术,患者一辈子可能就偏瘫在床上;失明的患者,还有失语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的方式恢复部分生理功能。还包括一些神经功能调控异常的,比如帕金森、癫痫、老年痴呆,还有抑郁、自闭症等等这些功能异常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恰恰这些疾病,现有的医学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让这些病人看到了希望。”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而侵入式脑机接口则是通过在大脑皮质植入电极,可实现更高精度、更复杂的神经控制功能。
此次,湖北发布的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也进行了相应区分。专家表示,从临床角度看,侵入式脑机接口更侧重于突破传统医疗手段的极限,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更适用于“早期干预”和“普惠康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唐洲平称:“侵入式应用场景很多了,比如高位截瘫、脊髓的截瘫、脑出血。非侵入式的应用范围更广,比如抑郁、焦虑、脑血管病的早期,都可以运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应该是相辅相成、不相矛盾的。”
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探索中 进展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瘫痪患者意念操控机械手臂或控制手套外骨骼,这样科幻感十足的画面已经成为现实。那么,医疗服务价格发布是否意味着脑机接口技术能够立即为患者服务?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正在进行无创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志愿者的招募,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将能免费使用无创的多模态脑机接口,用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已招募40多名志愿者。他们将借助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设备,以运动想象的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上,湖北同样在进行科研攻关。2024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人体手术,首次将高通道全国产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测试运用于患者脑部,通过芯片实时捕捉神经元活动信号,更精确地监测患者脑肿瘤周边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变化。手术结束后,脑机接口芯片也被取出。专家告诉记者,运用脑机接口技术将有望实现脑部肿瘤的同步监测,相当于在大脑中放置肿瘤“雷达”。

那么,此次湖北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的发布是否意味着临床试验成果能够立即应用到医学实践中呢?专家表示,进入临床实际应用还需一段时间。

姜晓兵教授称:“最近三到五年可能是脑机接口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比如我们用到肿瘤的和用到肢体瘫痪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都要分别走相应的程序。真正落地涉及到,第一,前期的动物实验的基础研究要扎实;第二,产品最终进入到市场要经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包括临床试验,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动作把它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