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2025年04月03日21:23:06 科技 172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导航越来越“聪明”了?

不仅能判断前方路况,还能提前提醒你:红灯还有几秒变绿,绿灯还有几秒变红。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车装了外挂,连交警都没我懂信号灯了……

但冷静一想,不对劲啊——红绿灯是实时控制的,它怎么知道接下来“还有几秒”变灯?

难道导航还有未卜先知的“黑科技”?还是这背后另有玄机?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件事的真相。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

“哦,这不就是大数据吗?根据前方车辆的位置、速度、刹车情况,系统自动算出来的。”

听起来挺合理是不是?甚至还有点小聪明的成就感:“我懂了。”

可问题是——真是这样的话,那郊区、乡镇这种车流量少的地方,导航岂不是“啥都算不出来”?

但事实是,为什么有时候在这种地方,导航照样能告诉你——红绿灯还有几秒变灯?

再想深一点,大数据是统计学,不是魔法:

它算得出一个拥堵趋势,但怎么算得出一盏红绿灯“精确倒计时”?

可见,这件事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其实真正的核心原因,并不不在于车多不多,而在于一个你可能从没注意过的东西——“信号灯联网”。

有那个这个东西,红绿灯才从“魔法”变成了“现实”!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咱们以为导航是在“猜红绿灯”,其实它早就不靠猜了,它是“直接联网拿数据”。

现在很多城市的红绿灯,早就不是独立运行的“傻灯”了,而是接入了统一的“交通控制系统”。

每一个信号灯的状态、切换时间,都会实时传回后台,变成可读取的数据。

这时候,导航就不再是“凭经验判断”,而是“实打实地接入了城市交通的神经系统”。

关键就在于一个词:信号灯联网。

而让它们能联网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叫做 RSU(路侧单元) 的东西。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它就像一个“路边基站”,安装在红绿灯附近,能接收红绿灯的控制信息、车辆的信息。

然后再通过V2X车路协同系统,把这些数据传输给导航平台。

所以当你车上的导航告诉你“红灯还有6秒”,它不是在蒙,是红灯自己“告诉它的”。

这一刻你会发现,我们以为“导航变聪明”了,其实是整个城市在偷偷变聪明。

红绿灯、摄像头、车与云,彼此之间开始有了“语言”和“连接”。

这才是“聪明城市”的起点——不靠人判断,不靠经验瞎猜,而是整个系统在实时协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未来感?

可现实是,这套系统早已在很多城市悄悄上线,比如深圳杭州苏州等地。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而且,它的作用还不止是可以可以传输信息而已,还可以“治理城市的拥堵”。

说白了,过去的交通管理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

而有了这个系统,可以变成“灯看车、读车数放行”。

譬如在特别拥堵,且人流量少的时候,它可以提前结束红绿灯状态。

而在人流量多的时候,又可以增加等待时间。

说白了,就是根据交通路况的变化,进行实时管理,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

当然,要说仅靠这一套“联网系统”,导航就能实现红绿灯倒计时提醒,其实也不现实。

真正让它变得“聪明且贴心”的,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前提:精准的 GPS 定位。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你想啊,哪怕后台知道每一盏灯的状态,

但导航首先得搞清楚——你在哪儿,正朝哪个方向走,准备怎么走。

没有这些前置信息,它连你面前是哪盏红绿灯都搞不清,又怎么提醒你“还有几秒变灯”?

别觉得这事听上去很简单。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复杂的立交桥、遮挡严重的涵洞里,想要“精准定位”真的很难。

要是换在十几年前,这个系统根本搞不起来。

那时候 GPS 的定位误差动辄十几米,导航一不小心就把你“扔到马路对面”去了。

可自从北斗系统完善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定位精度不仅更高,响应速度也更快,几乎已经做到“无感偏差”。

得益于此,我们的道路管理和数据定位,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

导航怎么知道“红绿灯变化的”?你以为是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 - 天天要闻

总的来看,导航能提醒你“红绿灯几秒变灯”,听上去是个小功能。

背后却是整个城市,几十年技术积累的缩影。

从红绿灯联网、路侧单元布设,到北斗系统的落地、导航软件的升级。

每一次你看似轻松的一脚油门,其实都踩在了科技的厚土上。

它让我们明白,未来从来不是突然到来的,而是从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一点点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工业等离子体医疗应用详解,探索未来科技新趋势! - 天天要闻

工业等离子体医疗应用详解,探索未来科技新趋势!

工业等离子体医疗理疗固态徽波发生器特性与应用介绍。在医疗科技与工业等离子体领域如何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能量输出?传统微波电源体积笨重、能耗高、控制精度不足,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双频固态微波电源(2.
宜信财富: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降低成本将会有更好前景 - 天天要闻

宜信财富: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降低成本将会有更好前景

近几年,人工智能AI的发展势头正盛,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在此前最新表示,人工智能(AI)的未来,或许将是“推理”的服务,但要达到如此高端的阶段,还需要先把计算成本降下来,因为这一领域烧钱太猛,成本下降可能让未来AI行业发展会更光明。
AI 不是来当员工,而是来当老板的| 46 个 AI“金句” - 天天要闻

AI 不是来当员工,而是来当老板的| 46 个 AI“金句”

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一个 AI 的大变革时代。每天都有新的 Agent 发布,新的模型开源。每天都有小 AI 公司正在变成巨头,而巨头们也在拿到越来越多的,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钱。或兴奋,或恐惧,或担忧。在所有的大变革时代,我们都难免多想。
电动车卖不好,奔驰这款燃油车之后你也买不到了 - 天天要闻

电动车卖不好,奔驰这款燃油车之后你也买不到了

奔驰甫于 2025 年 3 月 14 日带来大改款 CLA 车系,首度搭载全新 MMA 模块化平台,并提供 48V 轻油电动力与纯电车型选择。而随着大改款 CLA 车系的推出,奔驰也确认了未来新世代产品编成及发展方向,其中较大的变动,即在于奔驰表示现行 A-C
智能锁“一拽就开”,莫让技术升级沦为“黑色幽默” - 天天要闻

智能锁“一拽就开”,莫让技术升级沦为“黑色幽默”

□肖铖权(西南科技大学)山东济南的李女士称,新安装的玥玛YM-S6智能门锁,不用密码、不用指纹轻轻一拽就能开门。记者调查发现,同款智能锁的多家用户都遇到了类似问题。生产厂家承认冲模有瑕疵,可联系更换。区域负责人却推翻厂家客服的说法,称“开门
国家应急管理部就小米SU7事故发文:目前市售智驾车辆最多只属于L2级 - 天天要闻

国家应急管理部就小米SU7事故发文:目前市售智驾车辆最多只属于L2级

快科技4月4日消息,针对小米SU7出现的事故,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开表示,目前市售智驾车辆最多只属于L2级,所以大家千万别过于相信和神话自动驾驶。国家应急管理部就3月29日小米SU7重大事故发文称,依据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被分为L0到L5六个级别。其中,L0级、L1级、L2级都...
iPhone 17 Pro长焦大改 | 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 - 天天要闻

iPhone 17 Pro长焦大改 | 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

自从iPhone用上5X潜望长焦后,2X-5X的数码变焦画质就一直被用户诟病,而且因为最近对焦距离远,所以日常使用起来根本不如之前的3X长焦顺手。不过这个现象在iPhone 17 Pro上或许会引来改善,据消息源@majinbu offical近日发文称,iPhone 17 Pro将搭载革新性摄像头模组与先进长焦镜头,有望重新定义手机摄影标准。首先是焦段..
估值20亿的机器人Embodied,破产了 - 天天要闻

估值20亿的机器人Embodied,破产了

这是一记刺耳的警钟。曾风靡一时的美国 AI 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正式关停旗下公司主打的儿童情感机器人 Moxie最近迎来了最后的告别。身后创始人Paolo Pirjanian博士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曾经对产品的完美性有着如乔布斯和马斯克一样的执着。Moxie诞生之际,创始团队曾将它描述为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朋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