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浩海投研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春节以来,资本市场上除了DeepSeek大模型板块获得持续的关注外,近期算力板块的不少概念同样走出强势行情。作为AI大模型基础层核心组成部分,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如优刻得(688158)、首都在线(300846)、云创数据(835305)等相关玩家近日都迎来了大涨。毕竟,国内外AI大模型相继涌现,深度学习等复杂模型的应用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想而知的结果就是算力需求的增长。
就在几天前,IDC和浪潮发布的报告就显示,去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幅接近75%,市场规模更是同比增长了87%(规模已经达到了190亿美元)。而且据上述机构预测,到了明年年末,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
这无疑给众多投资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玩家是否享受到了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呢?而我国的算力供需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宁可多投不可错过
其实,就在不久前DeepSeek爆火后,有一些投资者开始质疑未来大规模投入算力的必要性。因为DeepSeek声称只用2048张英伟达H800芯片,就能训练出和OpenAI旗舰模型性能接近的模型。这意味着其训练成本能够大幅降低。
但从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的投资情况看,去年四家公司的资本支出总额已经突破了2400亿美元,同比增长63%。而今年亚马逊还将投入1000亿美元资本支出,增速将接近30%。无独有偶,谷歌的增速也将超过40%。
而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来说,一般资本支出的超过六成都会用于投资算力(比如服务器、网络设备、芯片采购等)。美国不少科技巨头们一致认为,目前AI算力还属于供不应求。
所以,现在多买算力,虽然有一定浪费的可能,但是如果不去买算力,彷佛就会错失未来。这种“宁可多投不可错过”的心态,让科技巨头们仍在加大马力,投资算力。
玩家们也通过算力投入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就以微软为例,去年四季度,微软Azure和Microsoft 365的1亿美元以上合同数量有所增长。公司的AI业务年化收入超过1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将近180%。
二、玩家业绩稳中有进
而将视角看向国内,据笔者粗略统计,受益于算力投资持续增长,大多国内算力玩家的业绩都是稳中有进。
就比如新易盛(300502)发布去年的业绩预告,去年归母净利润至少能上涨306%。公司业务主要涵盖全系列光通信应用的光模块,业绩能够上涨主要原因也是高速率产品(比如800G产品)需求快速提升,预计这也是今年销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机构(Light Counting)最近也上调了应用于AI集群的以太网光模块的市场规模,即在五年后能达到120亿美元。
除了光模块市场,海光信息(688041)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幅也都能超过40%。公司近些年加入到国产算力芯片的角逐之中,其DCU系列产品以GPU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CUDA”环境。
公司业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毛利率和高研发投入,其从2023年起,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在国内的芯片行业都名列前茅的。而在背后,是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接近50%在支撑。
而展望未来,我国运营商不断加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去年中国联通采购的AI服务器中,国产服务器比例超过了40%),政策层面也在寻求自主突破(比如北京市提出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如在算力芯片有所突破的玩家,有很大概率能站上风口。
三、算力供需究竟如何?
随着近些年算力投资不断增长,算力短缺和过剩两种矛盾的声音同时存在。不少玩家采取了适度超前投资的策略,仍在大规模采购算力。
然而,据笔者观察,短期算力够用,局部算力存在闲置,成为当下算力的现状。
据IDC的数据显示,目前企业级通用算力中心的利用率仅为10%~15%,虽然国家级的算力利用效率较高,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占少数。这意味着大量算力资源被闲置,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据统计,去年上半年我国的智算中心项目接近140个,有一些算力中心建成后缺乏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此外,假如算力节点无法通过网络实现灵活高效的资源调配,将进一步加剧资源浪费的问题。
去年,我国算力租赁市场的年增长率目前仅为5%,远低于之前预期的10%以上,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当下的闲置算力必须要用好,比如使用云服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算力,在训练、推理环节提高AI芯片利用率,这都可以有效提升算力效率。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