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郭丁然 韩玉/文 宋亚猛/图
1月7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上,10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围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人工智能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文化的传承创新离不开科技赋能。作为一位科技文化工作者,省政协委员巩文围绕如何用科技+文化,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等话题谈了自身的感受。
巩文认为,第一步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更“活”的传统文化。
“大家都去过龙门石窟,你可能也注意到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龙门石窟里有很多窟龛残损,有很多石像缺失,他们原本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作为从事科技和文化行业的专业人士,我尝试用我们的技术,用科技的力量弥补这些残缺,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巩文说。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中,有个国宝级文物《帝后礼佛图》浮雕,曾遭盗凿贩卖,流散海外。
“2021年,我们接到任务,参与了帝后礼佛图的活化工作,我们通过大数据查阅了海量的文献,根据线稿和3d扫描数据,复原了43套服饰和100多套配饰、还原了浮雕中人物的姿态,让皇帝皇后以数字化方式重逢,用影像让国宝“活”起来。内容一经推出,瞬间火遍全网,一周内阅读量突破5亿!很多观众看完之后,都发出了‘翩若惊鸿、一眼千年’的感慨!”巩文介绍。
以更新颖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是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第一步。而想要真正“火”起来,还要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大家生活,这是关键的第二步。如今在河南,殷墟博物馆的裸眼3d陈列展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风起洛阳》vr实景体验等,都成为了热门的文旅项目,在科技的驱动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打破时空界限,博物馆活了、文物活了、诗词歌赋活了、汉服活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让大家触手可及,通过产业让文化融入生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巩文认为,河南拥有几千年的厚重文化遗存,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文化ip,应当被记录好、展示好,传承好。
“我们目前,正在筹划通过现代技术,打造一套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在内的‘非遗数字化档案’,这是我计划中的第三步,我们要长久的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让它成为文创的雏形,文旅的ip,让传统文化和产业‘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巩文说。
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活、长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此,巩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设立科技文化融合专项基金,并实施税费优惠,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第二,鼓励高校增设科技文化专业,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提升文化人才质量。第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设立专业性文化创新示范园区,集中展示与推广成功案例,让大家看到文化的无穷力量。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