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2024年09月05日15:53:08 科技 1737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中国高铁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却曾遭受质疑,没有进口车轮,中国高铁根本跑不起来——这样的声音曾在国际上流传。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车轮螺母这个看似微小的零件,竟然成为了关键。

它如何成为中国高铁技术突破的缩影?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高铁车轮的紧要关头

在高速铁路的世界里,车轮是列车的脚,而螺母则是固定这双脚的关键,然而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却曾是中国高铁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想象一下一列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每小时要经历2100万次的震动。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普通的螺母很快就会松动甚至断裂,这不仅会导致列车故障,更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

因此高铁车轮螺母的技术要求极其苛刻,它必须具备超高的强度、耐疲劳性和抗震性。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同时还要能在极端温度下保持性能稳定,这样的技术,曾经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在国际高铁车轮螺母市场上,德国、日本等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垄断了全球高端市场。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中国高铁在起步阶段,不得不依赖进口,这种依赖带来的不仅是高昂的成本,更是潜在的技术风险。

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整个高铁系统都可能陷入困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的艰难征程。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工程师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反复试验终于在螺纹结构、材料配方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从卡脖子到领跑者

2003年中国高铁事业刚刚起步,彼时国内工程师们面对的是一片技术荒漠,高铁车轮螺母这个看似简单的零件,却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国外技术垄断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德国、日本等国家对核心技术严防死守,实行三不政策:不申请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参观,这种技术封锁,让中国高铁发展举步维艰。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每一对进口高铁车轮的价格高达60万元,而一列高铁需要数十对车轮,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耗费20多亿元外汇。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依赖可能成为他国制衡中国的筹码,然而困难与压力恰恰成了创新的催化剂。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2008年中国高铁工程师们开始了自主研发的艰难征程,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较量,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研发过程中,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一个微小的参数调整就需要几个月的反复试验。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工程师们常常通宵达旦,只为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这种执着让人想起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2017年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车轮螺母。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种螺母不仅性能卓越,而且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这一突破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中国高铁从此摆脱了卡脖子的困境,开始了向领跑者的华丽转身,2020年中国已经掌握了包括车轮螺母在内的全套高铁核心技术。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国产高铁车轮不仅满足了国内95%的需求,还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当年那句没有进口车轮,中国高铁根本跑不起来的嘲讽,如今已成为中国科技进步的最好注脚。

这段历程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的故事,更是中国坚持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永不言弃才是制胜之道。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如今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它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是中国创新的象征。

从曾经的跟随者到如今的引领者,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中国崛起的缩影。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自主创新的螺旋上升

突破高铁车轮螺母技术,仅仅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开端,工程师们并未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和追赶,而是开启了一场持续的技术革新。

中国的创新之路,犹如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每一次突破,都为下一次飞跃奠定基础,在车轮螺母领域,中国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体化设计的创新理念。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种方法将螺母与车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大大提高了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材料科学的进步为螺母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中国研发出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还具备了优异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种材料使得螺母能够在极端温度和高速运转下保持稳定性能,大大提升了高铁的安全系数。

他们开发出了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螺母的受力状况和松动程度,为及时维护提供了可能。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高铁的安全性,还极大地延长了螺母的使用寿命,过去需要每行驶50万公里就更换一次的螺母,如今可以运行超过100万公里。

这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还提高了高铁的运营效率,高铁车轮螺母的创新,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带动了整个高铁产业链的升级。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更高效的螺母意味着更快的行车速度、更长的运营里程,这促使车体设计、轨道铺设等相关技术也不断革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中国的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还延伸到了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螺母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50%,同时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种全方位的创新,让中国高铁的性价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一位国际铁路专家评价的那样:中国不仅赶上了世界高铁的发展步伐,更是在某些方面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

然而创新之路永无止境,中国工程师们深知,今天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的领先。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他们正在探索新的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力求在高铁技术的军备竞赛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持续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高铁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的关键所在。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走向世界的中国螺母

当中国高铁车轮螺母技术突破重围,一个新的篇章随之展开,这个曾经被质疑的领域,如今正成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2018年一个令人瞩目的消息传来:德国向中国订购了60件时速320公里的高速车轮。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紧随其后印度、泰国等国家也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希望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其中车轮螺母作为核心零部件备受关注。

中国的高铁螺母,就像是给列车装上了一双可靠的翅膀,然而国际市场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面对竞争中国企业选择以更高的性价比,更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他们不仅提供产品,还输出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赢得了广泛好评。

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车轮螺母等关键零部件上的创新,正在重塑全球高铁市场格局。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未来他们将致力于开发更轻、更强、寿命更长的新一代螺母,以适应未来更快速度的高铁需求。

同时高铁螺母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其他领域扩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制造业都对这项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这预示着,中国的创新成果正在为更广阔的工业领域带来变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并未将技术作为垄断的工具。

相反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高铁技术的全球共享,在最近的一次国际铁路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共建高铁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获得了广泛支持。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深知,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推动全球高铁技术的进步。

从曾经的跟随者到如今的引领者,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而这个看似普通的螺母,则成为了这段传奇的最好注脚。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结语:

中国高铁车轮螺母技术的突破,不仅是一个零部件的创新,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缩影。

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领先,这段历程诠释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中新网于2022年4月28日所发布《安徽马钢高铁车轮国产化取得关键性进展》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观察者网于2017年7月10日所发布《中国钢研集团研发时速300公里级高铁车轮钢 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高铁螺母”只有日本能造?中国高铁遭质疑,反被我国给狠狠打脸 - 天天要闻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三星Galaxy Watch Ultra 2025发布 售价4999元 - 天天要闻

三星Galaxy Watch Ultra 2025发布 售价4999元

7月9号消息,三星在今晚带来了一系列新品,其中Galaxy Watch Ultra(2025)可应对高达55℃的高温、9000米海拔高度和10个大气压的深海压力,并且搭载新一代3nm处理器,运行更平稳。
Imagination GPU部门被中芯国际收购?官方回应 - 天天要闻

Imagination GPU部门被中芯国际收购?官方回应

近日有网传消息称,中芯国际通过全资子公司以5.6亿美元现金收购英国Imagination GPU IP部门,甚至交易已经获得中国和欧盟监管部门的批准。Imagination官方也被逼无奈,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份澄清函。
全网最严格,白泽奖评测标准公开 - 天天要闻

全网最严格,白泽奖评测标准公开

辅助驾驶的评测方式五花八门,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评测都是将主动安全、领航辅助与智能泊车分开。并且这里面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户调研。我们做白泽奖,目的是做全面的评测和评价,那么用户调研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白泽奖是
北方桑拿天超长待机 未来一周这些地区人员注意防暑 - 天天要闻

北方桑拿天超长待机 未来一周这些地区人员注意防暑

近期,我国南北方多地持续高温酷热未来一周,北方桑拿天频现不少地方体感温度可达40℃以上将生生被“蒸”服其中,山东、河南等地热得十分突出济南、郑州桑拿天将天天见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桑拿天也可持续6天未来十天河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注意防暑降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