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2024年03月26日17:45:11 科技 1033

互联网企业造车,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夸张。

雷军表示,自己的小米SU7是50万以内最好的轿车,根据行业预估,小米SU7的主销车型价格应该在20万左右。

不足5米的尺寸、纯电动、轿车,这些参数叠加在一起,定价很难突破至更高的区间。

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 天天要闻

那么问题来了,一台定价和50万有着巨大差距的全新车型,企业创始人为什么要说出“50万以内最好”。

汽车消费存在着很大的认知盲区,主要是不少用户对于汽车的了解度不够深。

全新的企业进入到全新的产业,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本身该如何做好优化,而是让更多人知道这台车的存在。

这是传统的普及路线,从认识、认知到认同。

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 天天要闻

先让人知道,再让人去了解,最后让人去认同消费,所以雷军的“50万以内最好”,其实和余承东的“1000万以内最好”,目的是一样的。

用极其夸张的方式,让不关注汽车的人,快速了解到这台车。

这是传统的互联网营销伎俩,这个事情不难理解,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其拼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制造工艺的板块,由于超长的回本周期以及极大的资金投入,一旦入局就没有回头的希望。

所以雷军所谓的“50万以内最好”,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小米SU7。

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 天天要闻

由于认知的信息差,有很多消费者都不了解一台车的制造、设计、生产工艺,甚至很多人对产品点的认知都不够清晰。

所以雷军常常在自己的个人平台上表示小米SU7多项技术的“领先性、唯一性”。

比如雷军所说的100%电泳漆覆盖,其实目前几万块钱的微型面包车都是这种工艺,过于普遍,再比如说所谓的高级油漆面,其实就是巴斯夫配套的专用低温、修补漆,也是行业的通用标准。

压铸机、电池、电机等等,所谓的唯一、领先性,其实都是用货币采买而来的。

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 天天要闻

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在“行中知”,“知中行”的,不断的升级、改进,在用户反馈之后得出不足并进行迅速调整,是需要用户的沉淀以及实践的。

小米汽车能发明出来目前汽车行业没有的工艺和技术,这很难,全球汽车工业已经卷到了极致,连第一台车都没有开始大面积交付的小米汽车,凭什么会有百年企业拿不出来的技术?

所以我们得出一点,新势力、新企业的营销往往会夸大,释放出来夸张信号,目的是引起用户的注意,营销手段是可以弥补产品不足的。

的确乘用车市场不懂车的人居多,当然用户也不需要懂车,企业只需要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注入“同级最好”的概念就行了。

20万的车,为什么非要说是50万以内最好? - 天天要闻

所以在这种舆论环境下,那些不会夸张式营销的企业就会显得非常被动。

不管一台车如何进化,到最后看的永远是三点:

耐用、安全和可靠,这三点缺一不可,这是一个工业时代产品的基本素养,营销能够让产品迅速上位,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卷营销”的重要原因。

不懂车不是用户的错,但这往往会成为企业营销的巨大漏洞。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