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022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四届珠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下称“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正式开赛。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213名参赛选手,以“线上展示+独立线下竞技”结合的形式参与竞技比拼。

听到第一场比赛开始的指令后,小学组的参赛选手深吸一口气,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拨动遥控器,指挥他们自己搭建的机器人从难度不一的“塔”上抓取橙碟,弹射到得分区域。“一开始从黄塔拿碟比较慢,我们及时改变策略,先从蓝塔拿,这样更省时。”横琴一小六年级的参赛选手林来加赛后总结道。
来自珠海市香洲区群贤小学的刘轩宁也是一名自信的“小选手”,今年刚上二年级的他报名参加了小维人工智能工程挑战赛。这一项目要求选手自己搭建、编程操控机器人穿过地图完成夹瓶子、运输方块物资等任务。比赛内容看似简单,但刘轩宁已经赛前加训了好几天,他说:“希望可以跟队友默契配合,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拿到冠军。”
“比赛涉及编程和搭建两个方面,编程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搭建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横琴第一小学教师岳赛赛介绍,“此外比赛需要组队,也能锻炼队员的小组协作能力。”
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叶杰斯介绍,本届比赛采用“线上展示+独立线下竞技”模式,即部分挑战赛中,参赛选手按照比赛标准规范各自布置机器人竞赛场地,比赛时在直播设备录制下对机器人下达指令;另外,部分创意展示、编程挑战等项目将通过选手按要求上传演示视频进行评比。
本届比赛将包含EDR机器人工程挑战赛、IQ机器人工程挑战赛、BDS机器人工程挑战赛、AI技能实践比赛、无人机编程闯关赛等8个竞赛项目,并设置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4个组别。据悉,赛事今年围绕幼龄启蒙阶段的选手首次新设AI无屏编程,超过500组家庭报名参加了这项比赛。

本次竞赛以“科技·创新·合作·成长”为主题,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珠海市教育局和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合办。
经赛事组委会统计,本次大赛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共139个学校和单位报名参加,参赛选手人数逾5000人,参赛人数再创新高。其中,澳门7个学校和协会共155人参与本次比赛。
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表示,赛事有助于让澳门青少年对接大湾区各地学生,学习和提高编程技术,透过此赛平台展示交流,也增强了澳门青少年在大湾区内交流互动的参与感,促进粤港澳青少年的深入交流和共同进步。
“虽然受疫情原因比赛转移线上,但是可以看到青少年参与比赛的劲头依然踊跃。”合作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执行秘书长陈力光认为,以科创为主题的竞技比赛有助于吸引导青少年在探索的过程中关注科学、获得技能、提升素养,“通过科创比赛带动科创氛围,通过不同选手作品之间的互相借鉴、分享创意,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会得到快速培养与提升。”
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自2019年举办至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青少年特色科创竞赛品牌,是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风采、增进粤澳青少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本年度广东省教育厅已将本届比赛列入2022-2025年面向全省中小学开展的“白名单”赛事,赛事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紫微 南方日报记者 吴枫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作者】 张紫微;吴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