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施策 精准滴灌
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省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切实担负起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重大使命,踔厉奋发、担当勇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投、贷、奖、保、补”多措并举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引导激励、市场配置为主”的科技多元投入体系基本建立。2019年—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678.3亿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约230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超30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出资科技类天使基金近100亿元。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步提升
加大杠杆引导,推动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台阶。截至2021年底,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026家、11401家,分别增长1.36倍和3.47倍;科创板上市企业12家,居中部第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32家,居全国第7、中部第1;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指数连续居全国第8、中部第1。
全域创新格局基本成型
集中财力支持“三区两山两中心”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今年来,积极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我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居全国第8、中部第2;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8家,居全国第6。以长株潭创新一体化为核心引领,岳阳、衡阳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明显
支持实施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167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中小航空发动机等战略新产品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产业链迈向中高端。鱼类、辣椒、“双低”油菜等育种技术支撑种业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
出台进一步完善省级科研经费管理实施意见等科技创新文件,开展“经费包干制”、科技奖励等改革试点,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改革科技人才引培、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三大体系,形成了从大学生、博士后、湖湘青年英才、科技领军人才到院士的科技人才梯队体系,累计增选两院院士12人,50家院士工作站落户湖南。中南大学等5所大学、1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数量均居全国第8、中部第2。
供稿:省财政厅科教处
审核:省财政厅办公室(政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