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又土又木”探索转型“安全智能”丨专访同济大学张东明

2022年06月30日19:53:30 科技 1919

从本科直博到最终留校任教

对张东明来说

“热爱”是指引他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作为首届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中的一员

他是年轻一代上海科技人才中的佼佼者

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曾想到

那个几十年前在江滩上挖沙坑通道

那个深受父亲影响

从小梦想着参与建造台湾海峡隧道

渤海湾隧道的小男孩

会成长为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

安全与控制研究的“探索者”

在大多数人对科技工作者的刻板印象中,健谈似乎不是他们的强项。即便是对外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也是专业名词频出,让不懂行的人以为在听“天书”。

可张东明却有些特别,他很健谈,但又不是极具专业性的谈论,他很擅长将一个个土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案例转化成普通人都能听懂的小故事。

或许,这就是因为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而导致的吧!毕竟,他要长期出入施工现场,长期与施工人员打交道。

一身“泥土气”的“两同”教授

不同于生物医药领域中不能有分毫偏差的精细化科学实验,土木行业的科研则略显粗犷,它要更多的深入施工现场。

正是因为如此,让张东明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会碰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

如何控制地下隧道的安全?

哪些因素影响地下隧道安全?

影响地下隧道安全的机理是什么?

出现问题时,怎么样防止影响扩大?

……

这是地下安全管控的核心工作

也是其难点所在

地下不同于地上,地下的整体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危险情况时,很多测量人员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地下隧道,才能一一测明隧道的整体情况,进而制定整体的方案。

为此,张东明将目光投向了安全的感知、控制的硬件研发,通过科技手段,快速、准确捕捉地下隧道的变形数据。

从“又土又木”探索转型“安全智能”丨专访同济大学张东明 - 天天要闻

同济大学教授:张东明

“在读博士期间就跟随导师团队和电信学院团队合作,将基于微机电系统的无线感知支点所捕捉的电学方面的变化转化成土木隧道工程力学方面的变化,主要感知并诊断分析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线型隧道的纵向变化情况等。”

2019年,某地下隧道由于施工设备故障,导致隧道出现长时间渗水,原本圆形的隧道出现了较大的纵向变形甚至出现了裂缝。

由于当时地下隧道情况未知,考虑到施工和监理人员的安全,传统的测试方法已经无法测量地下隧道的整体情况,最终施工方决定使用传感器无人化快速采集数据,并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划定风险等级,再由专业人员评估、监测,最终解决了危机。

对于张东明来说,这次的事件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它验证了安全管控在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从“又土又木”探索转型“安全智能”丨专访同济大学张东明 - 天天要闻

目前,张东明及其所在的整个团队已经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隧道施工、运营管理等一整个流程达成了相关合作。

2020年,张东明还参与了市科委社发领域的科研课题,该项目计划将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盾构隧道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感知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自适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环境与突发情况。

张东明表示:“从当前的情况看,无论是从传感器自身还是外部的环境来说,让安全感知与动态预警真正的与所有的工程建造与运维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无缝连接,仍有一定的困难。”

多层制约,传感器全面应用任重道远

依靠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对于土木工程行业却依旧有些“稀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土木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在参加土木领域的会议时就曾表示:“土木的人工智能在全行业排倒数第二!”

说起这个事儿,张东明也自己调侃道:“我怀疑土木就是倒数第一,只不过是因为在土木的会议上,人家不好意思说!”

外人听起来,这些似乎都是玩笑话。可对于选择在土木工程领域进行智能化创新的张东明,这些困难他深有感触。

张东明向上海科技表示:“目前,土木工程行业的智能化缺乏多学科人才,这也是制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们可以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发,但其他学院对土木工程缺乏了解,可能无法完美的实现需求。”

在传感器的研究初期,张东明及其团队面临了很多困难。像传感器电学特性到结构响应的有效关联、传感器精度算法的改进、传感器在空气、液体甚至是土体、混凝土等多相介质中的信号传输效果等等,这些都是传感器需要攻克的科学方面的困难。

与此同时,在生产建设一线,人的问题同样非常重要。由于现场施工环境的各种干扰,传感器的数据经常性的出现失真、报警等情况,而这也导致一线的生产工作者对传感器的功用产生质疑,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从“又土又木”探索转型“安全智能”丨专访同济大学张东明 - 天天要闻

其实,这些也恰恰证明了前往工地现场的重要性。毕竟,传感器本就是要在复杂的环境下运行的,其多种复杂的现实情况是计算、数字模拟完全无法达到的。

这些困难在他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下,这些困难都被他们一一克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第一代传感器的面世。

从点状的传感器到线状的传感器,相较于国外同类型百万元级别的产品,张东明并没有开创全新的领域,但却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性能,降低了成本,未来还将形成传感器感知系统的构建。

从“又土又木”探索转型“安全智能”丨专访同济大学张东明 - 天天要闻

“在科技部、市科委的相关课题的支撑下,我还将不断提升传感器的感知能力,在智能化和精细化方面不断发力。”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最新消息!她已离职!曾凌晨发文道歉 - 天天要闻

最新消息!她已离职!曾凌晨发文道歉

本月初,百度副总裁璩静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几条出镜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特别是其提到“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等职场话题引发网友质疑,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淘宝取消“618”预售机制后,京东宣布“现货开卖” - 天天要闻

淘宝取消“618”预售机制后,京东宣布“现货开卖”

继5月7日天猫宣布取消“618”预售机制后,5月8日,京东也正式宣布“现货开卖”。今年京东618将于5月31日晚8点全面开启。据了解,现货开卖的同时,京东还将同步推出百亿补贴日活动。在6月2日、6月3日、6月8日,还将先后推出9.
细思极恐网络暴力和群殴 - 天天要闻

细思极恐网络暴力和群殴

互联网高速发展利用时代踏实做事和说实话的人都不被人待见,时时刻刻遭受网络暴力,声讨,群殴,格力电器董明珠,踏踏实实做企业,创税收,促进就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大半辈子青春,心血, 汗水,本该退休安享晚年,侍弄儿孙遗憾找不到合适放心接班人,七
探秘vivo影像之美,与X系列技术沟通会共同见证卓越蓝图 - 天天要闻

探秘vivo影像之美,与X系列技术沟通会共同见证卓越蓝图

前段时间的vivo X系列新品发布让我们记忆深刻,而刚刚结束结束的“影像新蓝图X系列技术沟通会”也十分精彩,这次沟通会不仅告诉了大家vivo在影像领域的最新成果,也让粉丝们对vivo影像背后的故事有更多了解,在vivo影像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vivo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像技术实力,另一方面,vivo...
华为再次亮剑,鸿蒙系统亮点多多 - 天天要闻

华为再次亮剑,鸿蒙系统亮点多多

5月15日,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科技的盛宴,看得我热血沸腾!不得不说,华为这次真的是大招频出,新品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先说说那个华为MatePad 11.5 ” S吧,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它的设计简约而不失时尚,屏幕清晰得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新机】升级了个寂寞?蓝厂新机发布 - 天天要闻

【新机】升级了个寂寞?蓝厂新机发布

昨天晚上蓝厂发布了新机iQOO Neo9s Pro,机子采用了6.78英寸1.5K 8T LTPO直面屏,支持144Hz刷新率。搭载天玑9300+,前置1600万像素,后置IMX920主摄+5000万超广角。电池容量5160mAh,支持120W快充。新增白色版本,用上了白色玻璃后盖,颜值确实提升了不少。不过还是塑料中框+短焦指纹。12+256GB 2699元
AI Agent在哪些行业领域会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AI Agent在哪些行业领域会产生影响?

在如今飞速前进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浪潮中,Agent AI智能体以其卓越的能力脱颖而出,它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能够胜任一系列复杂任务,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