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2022年06月29日23:55:24 科技 1846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一度“出钱”扶持了早期ARM团队,曾强烈建议台积电立项EUV技术……

这家企业,就是苹果公司

1976年成立的美国苹果公司“出钱”、1978年成立的英国艾康公司“出人”,联合另一家“提供技术”的VLSI公司,1990年秋季共同创立了ARM公司。

抛开早期iPhone 3G S搭载“三星”供应的ARM架构芯片,苹果展开了“四处挖人”组建芯片团队后,2010年发布iPhone 4系列、开启了A4处理器“起步”的ARM芯片自研!…

另外,随着MacOS适配了ARM架构M系列芯片,苹果“老本行”Mac电脑产品,也完成了历经IBM芯片、Motorola芯片、Intel芯片“三代换芯”之后的自研“芯片王朝”时期……

从“出钱”1990年成立ARM公司,完善ARM架构苹果“自有”生态,已经三十年时间了。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再就是,佳能尼康等日本光刻机设备厂商、半导体领域对EUV技术(Extreme Ultra-violet:极紫外光刻)基本“不抱希望”之际,苹果“强烈建议”台积电进行EUV研发!

联合另外两家协助ASML推出光刻机设备,台积电率先部署“第一代EUV”光刻机,开始了制程技术“领先”英特尔与三星时期,苹果“顺势”成了台积电“第一大客户”

综上所要指出的事实是:苹果公司在战略“前瞻”、研发实力方面相当强悍!

可就算强如苹果公司了,也有个“Dàn”高通攥着:兼容4G/3G/2G的5G基带芯片!

一度被调侃是苹果“老Qing人”的英特尔,推出4G基带芯片博得了苹果的青睐,至少iPhone 7系列就搞出了“双基带芯片”策略,试图“抵消”高通4G基带芯片的垄断性~

甚至,还传出了苹果“限制”高通4G基带性能、“均衡”性能略差的英特尔4G基带事件。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无可奈何的是,彼时的英特尔5G基带芯片,项目研发“停滞”不前了……

一些科技资讯分析人士认为,2019年发布的iPhone 11系列,苹果硬是顶着“4G旗舰”发布,大概率牵扯到了英特尔“拉胯”研发进度、难以忍受“屈服”于高通~这两个因素。

借着“前文”所述内容的铺垫、以及“果粉儿”用户迷之自信,一句相当响亮的“苹果应该 自研5G基带芯片”就这样被喊了出来!

事实上,苹果公司真的那么做了:

一是 花费超过10亿美元“接盘”英特尔5G基带研发团队,二是 投入海量的研发资源介入5G技术专利等核心层次。

此前的美国高通公司,还煞有其事的“担忧”:2023年的iPhone 15(命名顺延)恐怕只有20%份额的基带芯片“丢给”高通了!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时间进入2022年6月底,长期被认为是 苹果产品资讯“爆料小能手”的知名分析师 郭明錤,公开给行业丢出了一个算得上是“重磅”的消息:

不缺钱也不缺人、不缺台积电代工,但5G基带芯片、苹果自研失败!

按照分析师 郭明錤 披露的进展,至少2023年度的iPhone 15系列(命名顺延)依然会“依赖100%采购”高通骁龙X系列5G基带……而不是此前高通“担忧”的20%份额!

事实上,业内能够搞定“高性能5G基带芯片”研发的企业,真的是屈指可数了:

我们中国的重科研企业中,此前与高通骁龙X系列5G基带“掰手腕”的顶级对手,就是 华为技术海思研发的巴龙系列基带芯片(连带 麒麟SoC暂时无法量产,那是后话了)

另外的主流“中企”入门者,还有华为技术 前 高管 楚庆 带队完成突破(后又莫名出局)的 紫光展锐,以及那个经常被调侃“一核有难,多核围观”​的“发哥”联发科……

然后就是“韩企”中的三星,旗下猎户座系列处理器,搭配了“秒谢”的自研5G基带~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执行高性能数据表现、高精密核心算法的基带芯片,基本上是“中美韩”企业的技术竞技场~

或许还会有“果粉儿”用户不服气:华为技术在内的至少3家“中企”可以做到、以及和苹果都是“美企”的高通有一席之地,为什么“不差钱、不差人”的苹果,就不行了?

需要了解的是,华为技术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全球市场的行业龙头!

2000年左右的高通,将旗下“功能手机”业务出售给日本京瓷、电信设备业务出售给瑞典爱立信,之后连带着收购+研发的重点领域,也是蜂窝移动网络通信技术范畴!

说白了,起家于“电脑设备”的苹果没有那个“蛋蛋”……或者说,没有“金刚钻”~

苹果能够斥巨资“收集”全球各地顶尖芯片研发专家、可以借助ARM核心架构指令集“开发”A系列、M系列高性能芯片,但苹果并不能依靠“砸钱”自研高端5G基带芯片。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 - 天天要闻

苹果自研失败,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尽管受限于“产业”暂时技术掉队、无法继续 巴龙5G基带芯片 量产,却依然不是苹果“之流”可以赶超的……

第一、涉及到兼容2G/3G/4G网络的5G基带芯片,根本没有办法“绕过”华为技术、高通公司这些“专利大佬”……高精密算法技术的研发,离不开通信技术的积累!

苹果当然可以“付费”获得华为技术、高通等“业内霸主”的专利授权,就算自研基带芯片的iPhone新款“大涨价”,也有“果粉儿”用户兜底~

第二、兼容2G/3G/4G网络各种制式标准的5G基带芯片,达成高性能与高效能的基本要素,就是掌握堪称是“难如上青天”自主核心高精密算法技术!

不同于通信技术“起家”的华为,基于电脑设备“起家”的苹果,还“嫩”得很~

所以说,尝试自主5G基带芯片、却传出苹果自研失败,除了再一次证明“华为被低估了”的事实,也不至于疯狂的“嘲讽”苹果……

有些技术领域,并不是有钱就行~


作者:蔡发涛 | 今日头条号内容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获巨额云计算合同!甲骨文股价创新高 - 天天要闻

获巨额云计算合同!甲骨文股价创新高

智通财经APP获悉,甲骨文(ORCL.US)表示,该公司已签署一项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的单一云计算服务合同,这一金额已超过其当前整个云基础设施业务的规模。受该消息推动,甲骨文股价周一早盘一度上涨8.6%,创下盘中历史新高,收盘涨近4%。今年以来,甲骨文股价已累计上涨约32%。甲骨文在周一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中披露,这笔收入...
中金:运营商配合意愿亟待提升 eSIM热度有望重启 - 天天要闻

中金:运营商配合意愿亟待提升 eSIM热度有望重启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随着消费电子轻薄化、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终端漫游需求增加,eSIM的应用有望在2025年加速。但eSIM的应用落地仍面临运营商配合意愿度不高的阻力,支持终端数量有限。eSIM卡具备小尺寸、...
网易腾讯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未成年人每周限玩3小时 - 天天要闻

网易腾讯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未成年人每周限玩3小时

随着暑期来临,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需求显著上升。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6月30日,网易游戏、腾讯游戏分别发布了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7月1日-8月31日),两家企业均采取严格时段限制措施,规则基本一致。
“闪灯即推+边推边开”!太原机场开启高效运行新模式 - 天天要闻

“闪灯即推+边推边开”!太原机场开启高效运行新模式

近日,东航MU5273航班在T2站坪顺利完成“闪灯即推+边推边开”新流程操作,这标志着航空器地面高效运行新模式在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入应用。资料图 据介绍,太原机场公司二跑道预计在2025年底正式投运。经模拟机测算,航空器地面滑行距离、滑行时间将显著增加。不仅直接冲击航班正常性,也将极大影响机场整体运行...
特斯拉官宣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28.55万起售 - 天天要闻

特斯拉官宣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28.55万起售

7月1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升级,CLTC续航升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升至3.8秒,售价28.55万元起。特斯拉表示,7月31日(含)前下单,还可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5年0息、8000元车漆选装金等购车优惠政策。...
央视新闻报道:全国加能站充电桩配置率达45% - 天天要闻

央视新闻报道:全国加能站充电桩配置率达45%

报名 | 扫描上图二维码,锁定超级沙龙重庆站席位 产品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需求 可高效对接 本文来源 | 中国石油石化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加油(能)站发展蓝皮书2024-2025》,数据显示,当前,传统加油站正从单一能源供给,向综合服务生态深度转型。《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
韦东奕,民族的脊梁,崇尚他,国家民族更有前途和希望 - 天天要闻

韦东奕,民族的脊梁,崇尚他,国家民族更有前途和希望

最近,北大韦神韦东奕又“霸屏”了。这位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因开通个人网络账号,两天涨粉两千万。这是什么概念?一般头部网络主播,即便有团队共同打造账号,要涨粉两千万,没有几年时间也难以达成。这说明什么?
厉害!荣耀400系列三周激活量超70万台 - 天天要闻

厉害!荣耀400系列三周激活量超70万台

上周行业消息显示荣耀400系列全球激活量已经突破100万台,还引起了行业的热议。大家都在讲这一次荣耀400系列的销量确实牛,市场认可度确实高。不过当时给出的是全球数据,并不知道国内与海外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