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电商的恶性低价竞争,而且没有底线的低价竞争,绝对是我们所独有的特色。
那么恶性低价竞争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形成的?
首先,在电商出现之前,我相信我们很少碰到说在哪一个商场或者哪一个市场,突然有一个商家,他卖的东西比那个市场里面所有的商家都便宜。
所以这种恶性竞价的模式是电商之后才出现的,就算是现在,它也主要集中出现在电商领域。而这种恶性竞价形成的电商模式对实体店的影响绝对是毁灭性的。
而这一切的主要推动者应该是风清杨的淘宝。
但是对于马云,我们无法否认的一点是马云推动了网络发展的进程。
甚至可以说是以一种完全加速的方式改变了商业的格局。他的影响会非常的深远,会为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进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跟随科技的进步,电商的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发展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的方式,或者说,因为某一些人的推动所产生的方式。而这其中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无底线的低价促销,也是最没有规则、最不公平、最不道德的一种竞争方式。
这种方式摧毁了大家原本都遵守的、约定俗成的、正常且公平的价值取向。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而产生这一点的基础是马总的淘宝最先发起并且推动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的呢?
风清扬的步伐。
1,搜索比价是起步,
2,聚划算是高速推进,
3,然后到光棍节,
那是直接的核爆升级。
这几步环环相扣,一步比一步强悍,一步比一步凶狠,一步比一步更加疯狂。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搜索比价〉。
最开始的网络购物其实跟我们在实体店购物是非常相似的,你打开平台首先看得到的,就像你逛这条街,首先在你面前的店铺是一样的,你第一时间所能知道的就是你打开店铺的相关信息。然后你对面前的这个店铺的产品价格不满意,你可以自己慢慢去搜索,自己慢慢去翻看,和实体店相似,你可以再去找其他的店铺再慢慢逛。
没有第三方给你提供任何的操作方式以更快的速度来解决这个选择的问题。这个时候更多的人肯定会就近选择,就是差不多就可以了。这就相对于整条街上的所有同类型店铺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另外,就算某一个店铺特价促销,他也顶多拿一两个款出来促销,而每一个店铺款式也都会有所不同,这样自然就把消费者的不同的需求区分开来。实现了一定的平衡!
这个时候,京东开始快速增长,而京东最开始是以电器切入,主打的口号是以品质为先。正品,加之价格跟实体店其实相差不大,他主要推的是一个便捷。而淘宝鱼龙混杂,总体上是以价格和量级取胜。淘宝是自认为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竞争打响!
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不怎么道德的 搜索比价的出现。(为什么说搜索比价不道德?这就好比平台是“房东”,“房东”因为可以拿到商家扣点,这种情况下,他就把整条街的商品的价格故意的摆到消费者的面前,而他家就以最低的价格出现,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恶性竞争)。
第三方(也就是平台方)通过搜索比价主动把商家推到前台进行竞争,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大家各卖各的,做好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打破了这种这种正常的交易秩序、交易流程。
也必然加剧了各个商家之间的强化竞争,毫无疑问,类似产品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便宜的,这个时候就逼迫商家不得不以价格战的竞争方式来求生存。但是对于平台的收益,你卖的便宜或者卖的贵是没有任何影响的,相反,你竞争加剧了,你的营销投入自然就会更多,但是你的利润却变少了。
而过低的利润很难支撑商家的生存,这个时候商家能做的只能是提高销量,就是只有天量的销量才能够维系商家微薄利润所能带来的生存现状,并且开始无限循环。这种情况下对商家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但是对于平台,这个状况那它是相当开心的,因为商家的营销增加了,平台多了一块收入,商家的成交量更大了,平台扣点自然也就更多了。
平台自然更赚钱,除了广告,还有一个巨大的利益方向,就是交易的比重,也就是交易的金额越大,他赚取的利润也就越高。那在越短的时间产生越高的交易金额,他赚的钱自然也就越多。
一边是商家的恶性循环,一边是平台的指数级增长,一家欢喜N家愁[流泪]。
最终,平台就形成了一种以价格便宜为特色的标签,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购当中。
然而到这里还远远不够,因为一年一年又一年,对于投资人,他希望看到的是下一年比前一年的增长更大,所以他必须马不停蹄,然后第二步就应运而生了。
二,〈聚划算〉。
平台还不满足这种业绩的增长,又挖空心思推出了聚划算。这个玩法是在原本销售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超高速的越级的竞争行为。这种售卖方式把正常的店铺销售变成了一种低价的倾销。对,倾销 就是倾销,就是经常国际贸易里所说的那个倾销。
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能带来好处,那最大的好处的获得者只是平台。真正对于产品来说,他从工厂生产线上直接到消费者手里面,这里是有一个不健康的成分在里面的。这就跟刚装修的房子不适合马上居住是一样的道理,有些产品,比方说服装鞋子是直接接触皮肤的,大家可以想象吧。而且在极端的赶工和低价低利润的驱使下,偷工减料就必然变成了理所当然。
而这个时候,工厂和正常的商家销售主体两个群体之间已经开始慢慢模糊。(从这个角度看,它不是增加了就业,他是抹杀了一部分就业,而且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就业。)
这个时候也就第一次产生了淘宝小二的腐败行为,因为一次聚划算的巨大流量带来的巨额交易实在巨大。导致了这种腐败的滋生。
毫无疑问,聚划算让商家的价格竞争更加赤裸裸 更加的没有底线。但是,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贪婪的资本依然无法满足现有的业绩增长。
此时,就有了光棍节的强势加持,横空出世。
一,〈光棍节〉。
如果说聚划算只是个体商家之间分段式的搏杀,那光棍节是全体商家同时在线的互相绞杀。
天量的交易带来的并不是大部分商家的天量利润,但一定是 也必定是平台的吸金狂欢。不仅仅是天量的金钱入库。一天交易从几百亿到几千亿,而且还名声在外,响彻环球。
而且光棍节似乎还不够,所以后面又整出了个双12,另外京东也被他带出来整出个618。
就这样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又一年,大家的价值观被习惯性的加速扭曲,撕裂。
这就是风清扬推动的网络恶性低价竞争的脉络。
有时候我在想,
我们真的需要那一天去消费那么多?
去买那么多东西吗?
难道说
偶尔去买买东西不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吗?
而低价下的各种劣质商品满天飞,由此产生的亿万计的包装垃圾也会是后患无穷的吧!
这只是一个聪明人 拉着天量的网民一起玩的一个资本游戏,而我们这些普通的网民好似在温水中的青蛙,毫无知觉。
还有很多人说实体店不行是因为高租金,这是一个天大的谬误。我自己也开过店,生意不好的时候并不是租金最高的时候。相反生意不好的时候,反而是租金很便宜,很多空店铺的时候,当生意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的时候,就算租金高,商家也都抢着租。
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不要说以前,就像现在每个城市里面还是会有一些街道商铺还在运作,但是你会发现这些还在运作的往往是这个城市里面商业位置最好,租金也最高的。
生意好的时候,租金的成本是可以化整为零的,而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块钱的租金有时候都是无法承受的,因为没有利润去支撑。
大家想一下,
是不是这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