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慝者有殃

据说这是一句周时的谚语,意思是眼光锐利能够看见深水中的鱼,就不吉利;非常聪明能够发现隐藏的邪恶罪行,就会有灾祸。

这句谚语表达的意思与“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有些类似,但更狠。人的视力太好不行,头脑太聪明也不好。

故事发生在春秋晋景公时。

晋国发生自然灾害,收成不好,遍地盗贼。当时晋国执政官员荀林父找到一位高人,到市场上一转,随便指一个人说是盗贼,抓来一问,果然就是。

高人名叫郄雍。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那个人看到市场上售卖的货物有贪色,看到其他人有愧色,听说我来了,有惧色。”荀林父高兴坏了,有这高人,还愁盗贼抓不完吗?每天都能抓几十个。

大夫羊舌职对荀林父说:“周谚有云,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慝者有殃。不等强盗抓完,郄雍的死期就到了。”

荀问为什么,羊舌职说:“靠郄雍一个人,抓不完强盗。但强盗联合起来,却可以弄死郄雍。”

还没过三天,郄雍就被人弄死了,脑袋被人割走了。荀林父也郁闷死了。

晋景公问羊舌职:“郄雍死了,荀林父也死了,但盗贼还是治不了,怎么办呢?”

羊舌职说:“用心机对付心机,就像用石头压草,草会从缝隙里往外长;用暴力对付暴力,就像用石头碰石头,两边都囫囵不了。对付强盗不是抓得多就好,要教化,树立道德模范,给他们荣耀,让盗贼自觉羞耻才行。让士会干这个活吧。”

士会上任后,把荀林父为了抓捕盗贼制定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全部废除,专门实行教化。盗贼一看,大家都在学好,自己不学好,挺不好意思的。于是一部分做了好人,另一部分也忍受不了别人鄙视的眼光,都跑到秦国去发展了。

故事是这么讲的,但以现代人的思维及生活习惯推断一下当时,应该不只教化一项措施,或者还有最低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不然,老百姓没有饭吃,要饿死了,只怕也很难达到故事中的效果。

这个故事换个题目,也可以叫“士会治盗”,对于处理的一些遇到瓶颈的事情,很有启发。我们现在遇到一些事情,也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去追究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新颖的关于如何处置的看法。

我身边还有一个事例。本地一处公园是著名景点。前几年一直坚持对本市居民前往游玩的收取全额门票费用,但一直不景气。后来出台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六十岁以上免费,除周末、节假日外象征性收取一点费用,结果每年收入反而大大增长。

看起来一些不可思议的措施,反而能收到更好效果。开阔思路真是很有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