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在山区教学租住民房,房东儿子从部队回来探亲,给我一封信

故事来源于朋友陈丽梅的讲述,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扎根于山村35年了,我的同事调走了一茬又一茬,可是我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里。

我教学的这个小村子,位于我们县城的西部山区,属于最偏远的地方,而我家在县城东边,两地相距100多里路。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我是家里的大姐,我还有两个弟弟,那时候农村里家家户户日子紧巴,好多农村孩子对学习根本不重视。

但是我就是听中了老师的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我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一到冬天就咳嗽,家里的重活干不了。

那时候我和两个弟弟都在本村读小学,天一亮我们就去学校上课,上完一节课再跑回家吃饭。

别的孩子回家就吃饭,虽然没有好的吃,但是一碗热糊豆还是有的。

可是我们姐弟三个回家的时候却是冷锅冷灶,母亲吭吭咳咳地还没有起床,父亲在地里干活还没有收工。

我安排两个弟弟去拾柴火,我就开始刷锅,在锅屋里生火做饭。

我做好了饭以后先舀上一碗,给母亲端到床前,让她坐在床上吃。

这时,父亲也回来了,我们爷四个开始呼啦呼啦地喝稀饭,喝上两碗稀饭,我们再小跑着去学校里上课。

下午放了学的时候,我去打猪草,母亲还教会了我做针线活。一家人的旧衣服,我会用细密的针脚给缝补好。

晚上我趴在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地认认真真写作业,两个弟弟在我的管教下也很老实,只有小弟弟偷偷摸摸地玩一会儿自己制作的弹弓。

虽然繁重的家务劳动占用了我不少时间,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落下,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86年我读初三了,那时候考中专是要进行预选考试的,学校里把学习好的同学分到了中专班里,其余的再去考高中。

预选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校第二,首当其冲被分到了中专班里。

在中专班里,我发了疯一样学习,晚上我只睡几个小时,即使躺在宿舍的大通铺上,我的脑海里也在回想着白天学过的知识。

中考时我一举夺魁,顺利地考上了中专,读了师范。

那时候师范毕业生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我没指望分到县城,我希望分到离家比较近的学校,就心满意足了,但是当我去教育局拿到分配通知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我的通知书上赫然写着我们县里西部最偏远一个山区学校,我只听大人说过这个乡镇,但是从来没有去过 ,更不知道在哪里。

快要上班的时候,我急需要一辆自行车,因为从我们家到学校100多里路,步行是不可能的,坐车又不方便。

但是我们家里经济困难,当时一辆自行车得200块钱左右,弟弟在读书,家里是不会给我买自行车的。

我家离乡镇的客车站还有七八里路。父亲帮我拿着行李,把我送到了客车站就回家了。我坐车到了县城,又倒车才去了那所学校。

学校位于山脚下,几排红砖瓦房,校园里倒是干干净净的,当时还没有开学,我们是提前两天来报到的。

但是中心校里不缺老师,我没能留在中心校里,我需要去一个村子的小学教书,离中心校有二十里路。

我当时都要哭了,但是校长安慰我说:“那里学生不多,教学任务不重,你是年轻教师,一定能把教学成绩提上去。”

就这样,我来到了这个村子的小学,学校的规模比我想象的还要小,只有一排房子,那是教室。

这个村小的校长是个老教师,他和蔼地对我说:“陈老师,欢迎你来这里教学,咱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你就担待点吧,有什么困难你就提出来和我说一声,我尽量帮助你。”

我问校长我住在哪里,校长说已经把教室东边的一间房子收拾出来了,让我住在那里

我进去一看房子,破破烂烂的,墙角堆着一摞报纸报,地面上有很多碎纸屑,一看就是被老鼠咬过的。

一张小木头床上面铺着一张破席子,墙上有很多蜘蛛网,一看就是好几年没有住过人了。

这个学校单门独户在村子外面,离村子最近的一户人家也得有半里路,我一个姑娘家怎么住在这里?

当时我就哭了,校长只好向中心校反映情况,到了下午,校长说可以让我先去中心校住几天,习惯一下再说。

有一个李老师家在中心校里,下午放了学, 我就让他用自行车带着我去中心校住下。

但是这样坚持了几天很不方便,再说一直麻烦别人,我过意不去。

当时农村学校没有双休,到星期六的时候得上半天课,那天中午放了学,李老师去中心校开教研会了,我没法回去了。

我一个人游荡在学校外面,我到底是留在这里还是步行着回中心校呢?

我心里一阵忧愁,离家100多里路,想回家回不去,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怎么办?

我坐在学校前边的那片空地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时一位大婶走了过来,她和我主动说话:“姑娘,你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吧?学生都放学了,你怎么不走?”

我擦了擦眼泪,和这个大婶说了我的情况,这个大婶我以前见过,她就是就是村头离学校最近的那户人家。

大婶你对我说:“唉,姑娘,你当老师也不容易啊,让你受苦了,你一个姑娘家住在学校里不安全,去中心校住又太远了,来回跑也不方便。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我让大婶赶紧说一说。

大婶说:“姑娘,我家离这里不远,房子住得宽敞,我闺女已经出嫁了,我儿子在外面当兵,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就去我们家的东厢房住吧。”

我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是我怎么去忍心麻烦大神呢?我和她素不相识,我连忙说:“大婶,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不能去麻烦你!”

大婶说:“姑娘啊,你要是去我们家住,我高兴都来不及呢,你是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你去我们家住就等于看得起我们,我脸上有光呢!”

大婶非常热情,她一把拉起我说:“走,姑娘,去我家看看,我家里刚刚蒸出的一锅大包子,还冒着热气呢,去我家吃中午饭。”

就这样,我跟着大婶来到了他们家里,我一看这是一个干净的农家小院,虽然是石头房子但是盖得板板正正的,屋里也收拾的特别干净,鸡鸭都拦在一个网子里。

大婶领着我去了东厢房,我一看房子墙壁洁白,用石灰水刷过,墙上还贴着几张年画,有一张大木头床,铺着干净的被褥,床前还有一张写字台。

大婶说:“这是我女儿以前住过的房子,年前她刚刚结婚了,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住在这里吧。”

大婶又拉着我来到了他们家的锅屋里,一个竹筐子盖着一个白包袱,大婶掀开包袱拿起两个大包子,就往我手里塞。

她说:“姑娘,你尝尝我蒸的包子,是用山野菜包的,虽然没有猪肉,可是我倒了不少花生油,喷香!”

我说:“大婶,头一回来你家,我怎么好意思吃你的饭呢?要不我给你钱吧!”

我的话把大婶逗笑了,她说:“姑娘,你可把我笑死了,你吃个包子给什么钱呢,两个包子值多少钱?”

大婶让我去了堂屋,给我倒上了一碗水,还给我拿过来了几个蒜瓣,让我吃大包子。

这时候大婶又说:“姑娘啊,你觉得我家里满意吗?你就来和我作伴吧,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我老伴儿农闲的时候就跟着人在外面打工,很少回来,平时我一个人住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望着大婶期盼的眼神,我点了点头说:“大婶,我住在这里可以,但是我必须是租住,你要是不要钱的话,我就不住了。”

我说得非常坚决,大婶只好点了点头说:“行,那你就照乎着每月给我个三元两块的吧。”

三元两块的肯定不合适,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86块钱,我一个月给了大婶20块钱。

就这样,我在大婶家住了下来,下午我放了学,我在学校的那间小伙房里自己做点饭吃,再去大婶家住。

离学校七八里路远的一个村子,每隔5天逢集。

我去赶集的时候,买块豆腐,买点青菜,我不舍得买肉,能煮块豆腐吃,对我来说就是改善生活了。

那时候学校是放秋假的,秋假开学时,我给大婶买了二斤桃酥,还给大婶买了一件毛衣,表示感谢。

刚开始大婶不收,我反复劝说她才勉强把东西收下了,但是她说以后留我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我就不要客气了,我点了点头。

天长日久的相处,我和大婶之间已经有了亲情。

放了学的时候,大婶会在学校大门口喊我一声,让我回去吃饭,我就跟着她回去了。

有了稳定的住处,我的心里也踏实了很多,我在教学上特别卖力,我接的班是四年级,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中,由倒数第2一跃月成为了全中心校第3名。

在讲台上,每当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的心里就被无言的感动、鼓励着。

那年腊月十九放了寒假,本来我已经收拾好了所有的东西,打算坐车回家,但是到了中午,突然开始下起鹅毛大雪,地面很快就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根本无法回去了。

我只好闷闷不乐地往大婶家走去,我不知道哪天才能通车。

走到大婶家大门口,我突然看到一个穿军装的人站在那里,我一愣。

这时我突然想到大婶曾经和我说过,他儿子是当兵的,是不是大婶的儿子回来了?

等我回过神来,这个男青年主动和我打招呼,他说:“我叫赵永波,你是陈老师吧,我听我母亲说过你。”

望着眼前这个高大帅气的青年,我突然有些不好意思了,我点了点头说:“是的,我住在这里,给你们家添麻烦了。”

他爽朗地笑着说:“你说到哪里去了呀?我妈说你来我们家住邻居家都很羡慕呢,你是当老师的,大家都很尊重你。”

大婶正在家里包水饺,看到我回来了,高兴地说:“陈老师,我儿子回来探亲了,今天中午咱们吃水饺,你也别急着回去了,人不留客天留客呀,这场大雪还不知道几天能停呢!”

当天下午大婶出去有事,家里只剩下了我和她的儿子。

我有些尴尬,赵永波说起了他在部队上的一些事,军营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新奇的而又陌生的世界,我听得津津有味儿。

我们之间的尴尬和陌生慢慢的消除了,赵永波很勤快,他拿起一把铁锨开始除雪,我也抱起一把大扫帚帮着扫雪

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大婶才回来了,原来她去供销社买回来了二斤猪肉,还有一兜苹果。

大婶炒了好几个肉菜,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当天晚上,雪已经停了,坐在屋子里无聊,赵永波约着我去外面走走,那时候没有路灯,但是由于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夜里依然有光亮。

走到了学校大门口附近,一阵寒风吹来,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赵永波体贴地把他的大衣披到了我身上。

他说:“我把你当妹妹看待,你住在我家里,我母亲说你们俩相处得特别好。”

那一晚,莫名其妙的我竟然没有睡好。

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赵永波的身影。

雪下得大,再加上天气冷,地面结冰了,我在大婶家一直直住到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赵永波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了车站。

当客车开来的时候,张永波主动给我买了车票。

我临上车的时候,他突然塞给了我一本书,我没反应过来,他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坐上车以后,我的心里就像有小兔子在蹦跳一样,我很兴奋,但是又有些忐忑不安。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送我书,我平静了一会儿,打开书的时候,我发现立面夹了一封信。

赵永波用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他写了这几天的感受,说我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好姑娘。

他给我留了一个通信地址,说他年后就要返程了,希望我们保持通信联系。

过完年正月初二的时候,我二姨来了,二姨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她说对方在县里的部门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就是想找个当老师的媳妇,对方见过我的照片了,说如果我同意的话,可以把我调到县城工作。

二姨以为我会满口答应,立马就会去相亲。

但是我却摇了摇头说:“二姨,我才刚上班不久,我还不想考虑找对象的事,过两年再说。”

二姨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丽梅,你可别犯傻呀,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你在那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教书,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错了。”

我什么都没说,转身进了里物。

其实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他就是赵永波。

我崇拜军人,他们保卫祖国,付出了很多,值得我们热爱。

开学以后,我回到大婶家里,赵永波早就回部队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书信往来,慢慢的我们互相表白了心意。

当我们俩确定了关系以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大婶了。

她激动得眼里满是泪花,她说:“没想到你竟然成了我的儿媳妇,咱娘俩真有缘分啊!”

令人高兴的是,不久赵永波在一次军事大比武中荣立了二等功,再加上他在部队上表现突出,转成了志愿兵。

结婚以后,我依然在这个小学教书,中心校里曾经几次要调我去那里工作,但是我都拒绝了。

因为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我在家门口的学校里工作,特别方便照顾老人。

这些年,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铺在了教学工作中,我教过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好,村里的邻居见了我都不住地道谢。

那年永波转业了,主动要求来到了我们的乡镇工作。

我们把家里的老房子翻盖成了一座二层楼房,公公婆婆住在一楼,我们住在二楼。

我们的女儿大学毕业以后考了老师,在我们的县一中教学。

每当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我的心里是踏实,是满足。

当年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城里工作了,但是我一辈子扎根山区,却无怨无悔。

在这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我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一辈子的幸福,也收获了乡亲们对我的认可,这是我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