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能真有定数,曾经那无数个如果有一个实现,我的梦也就圆了

我去教育局问过,领导说:“你想考大学就能考啊?国家的教育计划哪能说改就改,那不成了儿戏?”

我也与爸爸谈过,如果我有机会报考大学,他能不能支持我?他的回答非常坚决:“不可能!”

我们家确实孩子多,姊妹四个,我是老二,如果真的是因为家里负担重,我可能不会有这么不甘心,但事实不是。

我记得我读中专第一年的寒假,曾亲眼见到家里连存款带现金,爸爸的账本上记的差不多有8700元。按我当时的生活标准,用80多年都用不完。

还有我的姐姐妹妹们,都复读过,家里想尽办法满足她们。

所以,我觉得自己可能不是亲生的,但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无论是看照片,还是平时的某个瞬间表情,我们都太像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到大,我一直那么努力做父母眼里听话的孩子,但却永远不被关注。我比别人更努力地学习,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却无能为力。我哪里做错了?

在这样一种情绪的支配下,毕业前一年冬天,我选择了自杀。那一年,我不到20岁。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我现在工作不错,也算有点建树;生活也不错,该有的也都有;我自己很多时候也觉得状态不错,安逸、悠闲。《人世间》里有一句话,因为时代在变,国家在发展,我们大部分人都过上了“想想都美”的生活。

可是,在我的心底里有一份遗憾一直摆脱不了,偶尔会涌上来。

人的性格可能主要来自先天遗传,但后天父母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不是有句话说:“童年的伤害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治愈。”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讲的,我的性格中有许多顺从、取悦、依赖等因素,可能我一生都很难摆脱。

毕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生活目标,说有些目标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们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或者能做的事情就行。

那么,我不乞求忘掉曾经那些不愉快,但记着并不代表我一定会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