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子店写作业的孩子,他妈妈是服务员

前几天晚上,我去一家包子店吃晚饭,店里人很多,也很嘈杂。我点了餐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这时,传来一个女人吵孩子的声音。在靠近窗边的一个桌子上,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在低头写作业,一个女人,她穿着店里的服装,看起来是店里的服务员,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吵着孩子,指责他做得慢,脑子笨,吵了足足有四、五分钟,听起来像是在做数学题。孩子也不说话,低头也不看她的妈妈,在纸上写着,旁边吃饭的人好像见怪不怪的样子也不在意。

我突然感觉到浑身不自在,感觉我就是那个男孩儿,我需要做点什么。我走上去,悄悄地对那个服务员妈妈说,“你不要在这儿吵孩子了,那么多人,孩子多难为情啊”。妈妈好像也感觉到自己这样吵孩子不妥了,就离开了男孩儿去服务顾客了。

我回到座位坐下,边吃饭边观察那个男孩儿,从我进店看到他到我吃完离开,他始终就是这一个姿势,就是低着头在写作业。走出饭店后我还在想,男孩儿不吭声不代表不反抗,不说话不代表心里没有主意,也许这样的场景对他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但这样教育方式肯定是适得其反。

已故的约翰·沃纳梅克(1838—1922,美国商人,慈善家)曾经说过:“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责备人是一件不聪明、甚至愚蠢的事。我即使不抱怨上帝没有将智能均匀分配,可是我对克制自己的缺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已心生怨气了。”

批评指责无济于事,因为那只会把人们置于防卫的境地,只会使他们拼命为自己辩护。批评指责是危险的,因为那会挫伤人们宝贵的骄傲,伤害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的愤恨和怒气。


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过多的指责往往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不断地批评和责骂当中,有的孩子变得内向,有的孩子则将责备藏于心中产生抵触和怨恨的心理。试想那个男孩儿在嘈杂的包子店里写作业已经是不易了,妈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吵他,他难道没有自尊心吗?他会不会产生抵触和怨恨学习,如果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后果,肯定也不是那个妈妈想要的。


事实证明,在鼓励和爱中长大的孩子,对人生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更会关爱他人。

所以,当我们想要批评和责备他人的时候,应当在开口之前先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一、责备有用吗?

二、是不是用其他的方式处理更好,比如说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