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灌肠”的来历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有位名将“张飞”,在涿州开了一家店铺买猪肉,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许多同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想逮着个机会对他下手,以解心头之不快。

这一天的到来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张飞如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干活,先是宰了一头猪,又将切下来的猪肉洗干净后剁成肉碎,原因是昨晚有位老婆婆交待他说,要买些猪肉回去包饺子。


说来也巧,这时刚好有人来找张飞议事,粗心大意的他随手将肉碎往旁边一搁就出了门,这下可好了,两同行早已守候多时,一直愁找不到机会捉弄张飞,张飞这一脚刚走,他们就溜了进来。这两个同行看起来贼眉鼠眼,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瞅见了砧板上的肉碎,又看见了放在灶边的面粉,就将面粉倒进了肉碎里,乱搅和了一番,另一名同行还提议说,将拌有面粉的肉末灌进猪肠里,走的时候,还随手将其丢进了蒸锅里。

就这样,他们心里畅快极了,以为这下张飞一定会出丑……


张飞办完事情回家的路上,远远的就闻到一股奇香,这味道直叫嘴馋的人口水直流,心想:会是谁家的巧媳妇做的饭菜这么好吃!可离家越近,香味更浓,没想到是来自自己的厨房,张飞推门而进,迫不及待掀开锅盖,一节节猪肠子胀的鼓鼓的映入眼帘,转身一看发现早上剁的肉末不见了,面粉也不翼而飞。

哈哈,张飞终于明白了,一定是有人捣鬼想整自己,不过没关系,反正都是食材,能吃就行,于是他拿来一把小刀将猪肠切开,尝了一小块,没想到这一口下去再也停不下来!


好心有好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聪明的张飞动了一下脑筋,在此发明的基础再调以佐料,吃时或蘸点酱油或蘸着蜂蜜,以新品种上市的方式摆上了店铺售卖,还免费让围观的人试吃3天,并拟名“灌肠”,吃过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从此,张飞生意更是好上加好,“灌肠”也因此流传开来,至今仍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