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机关院子里散步,听到有人叫我,转身一看,认出来,这不是王科长嘛,我赶紧打招呼,“王科长呀,好多年不见了。”这个王科长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部门的,当时就是科长了,而且文采很好,部门一把手的好多材料都是经他手起草的,很得领导器重,只不过最后我去了其他部门,就再也没联系过。
“什么科长呀,我现在到老干中心去了,事少,难得清闲。”王科长笑眯眯的说。我吃了一惊,当时大家都很看好他,觉得他肯定能到县区去当个副县区长之类的。
也许是他看出了我的疑惑,才给我说出了他的经历。我从部门调走后不久,就遇上了2011年换届,当时大家都看好他,可是最后组织部门要求要选38岁左右的年轻干部配班子,可当年他刚好41岁,按照组织部门的解释,左右不能超过2岁。这样,他就被卡在了范围之外。眼看着比自己年轻的、资历浅的干部都提拔了,他有些急了,去找局长,由于情绪激动,又把局长给彻底得罪了,被调到一个边缘科室。这样待了三年多,局里空出个副局长位置,本来还可以竞争一下,可是推荐当天才知道,人家要求42岁以下,正科满三年的,王科长正科满三年没问题,可这一年,他已经44了,又一次错过了。
经过这两次打击,王科长已经心灰意冷,再加上在单位又不受领导待见,就主动要求转岗,领导就顺水推舟,把他调到了老干活动中心,继续任科长。去年,由于老干活动中心竞争小,才被提拔成为副主任,算算,也已经50出头了。
说到这,王科长一声叹息“年龄是个宝呀,我就在这个岗位上退休了,你好好干。”眼中充满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