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好喝的酒厂难道不卖酒?刘姐在80岁大寿时的这个疑问成了十里八乡村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
我们村里的刘姐论年纪当属我长辈,但论辈份,她只能算是我的表姐。刘姐嗜酒,是村里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每餐一小口,活到九十九,这句话是刘姐的口头禅,更是刘姐座右铭。别看刘姐已经79岁了,但她依然脸上红晕,行走自如,说话利落,眼不花耳不聋。刘姐说她的身体这么好的秘密主要得益于自己平时喜欢喝白酒。
喝酒能增寿?这个观念放在当下依然令人费解,但是刘姐确实几十年如一日的喜欢喝酒,除了早餐,每餐必得小二两,二两当然不是她的极限,她说她的最高极限至少是二斤的白酒量,但是,她认为微醺的感觉才更好。53度的二锅头二两刚好可以达到微醺的状态,也是刘姐每天乐此不疲的事。
炒一盘花生米,或者一盘辣肠,有时是一盘素炒土豆丝,或是一盘拌面,刘姐也都能就着她那一小杯酒吃个半天;有时是与邻院里的好朋友唐老太喝酒吃饭聊天,有时是与儿子或者女婿碰杯小撮,更多时候是她一个人。
刘姐喝酒挺讲究地,她慢悠悠地,拿出一瓶二锅头,一个白色的玻璃酒杯,拧出酒盖,对着玻璃杯,小心地倒出满满一杯,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盖上瓶盖。端起酒杯送至嘴边,小抿了一口,啧啧!她咂巴着嘴,再夹上一筷子菜放嘴里,慢慢咀嚼,微闭着眼,只觉得那时刻神魂全都飘上了云端,这世间的快乐莫过于此了……此后,刘姐便在这一口呷一口的微醺中,感受着这人生难得的快活时光。
听人说年轻时的刘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村花,但是她命苦,刚嫁彭家木匠,生下一对双胞龙凤胎不久,彭木匠便因病离开了她,留下年纪轻轻的她与一对幼小儿女,别提多艰难了。那年,刘姐才26岁。刘姐拒绝了踏破家门槛来说媒的媒婆,而是担起了一对儿女的扶养之责,上有瘫痪的婆婆,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可以想象,年轻时的刘姐扛过了多少生活的苦与累。但是她硬是靠着一副单薄的身子,把自己变成了强悍的男人,以一己之力打理着几亩薄田,将一对儿女培养成人。
如今刘姐的儿女均已成家立业,让她同去城里享福,但是她却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她觉得还是自己现在的石砖房住起更舒服。
儿女们只得隔三差五的回村里看她,每次回来,必得给她带上两瓶好酒。
前几日,刘姐80大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本来想给她大办一场,但被刘姐拒绝了,她说生日年年过,咱不用那么操心费力了,自个小家,邀请三五个邻里好友过来热闹热闹就好。
儿女们孝顺,按照刘姐的嘱咐请了两桌亲戚朋友给她庆生,刘姐很开心,最让她乐得合不拢嘴的是女婿拎的两瓶贵州茅台,让她特别感叹,说是自己喝了一辈子的白酒,还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酒,口感醇香,余味悠长,舒服得很,她还一直问女婿说这酒少不得二三百块钱吧?
女婿听了哈哈大笑,告诉她说,不贵不贵,也就二三十块钱,谁知刘姐一听这么便宜,就笑呵呵地从兜里掏出二百块,让她女婿再给她买个八九瓶来。这下子,轮到女婿愣住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接过钱笑着说,这个酒的批发买卖是桩大生意 ,您老先喝着,等喝完这一瓶再告诉我去买,买多了酒厂不卖!
买多了酒厂不卖?这回换作刘姐犯愣了,她还追问,难道酒好喝的酒厂还能不卖酒?众人笑得七倒八歪,刘姐喝茅台的故事,于是传遍了整个十里八乡。
刘姐一辈子也没有喝过超百块的酒,与她相伴最多的是几块钱的二锅头,她不懂得茅台酒的价格,更不知道茅台价值几何,在她过往的光阴里,她只知道那窖藏的岁月如同酒一样的醇香,她喜欢在酒味里寻找艰苦的奋斗时光,一如她芬芳般的年轻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