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
因为这次静默,回忆了许多,转眼过年就是三十三,突然对这个年纪有了意识,闲来无事,讲讲我的小故事。
整体来说这十年去过工厂,进过京,创过业,搞过金融,干过教育,还跟老外做过买卖。
上学时,偷尝禁果
上学时,生性贪玩,好奇,喜欢探索,所以精力分散,成绩有起有落,期间还有过两次留级,用高中刘老师的一句话来讲“好钢用不到刀刃上”。中招失利,本来没了信心,在家人老师的鼓舞下,还是上了高中。
高中时,起初奋发图强,对学习还算专一,成绩也还可以。奈何出现个“她”偷尝了禁果,也没修成正果。自己这个没出息的,突然不爱学习爱上了生活……期间闹过辍学,但最终还是在劝说下参加了高考,上了个民办的大专。
这个大专院校,我们是办学的第二届,在郑州周边上的一个市的半山腰上,回宿舍像爬山,上课就是下山。大学期间进了社团,入了党,开始了抽烟喝酒,唯独没把握住机会的恋爱。机电系女生少,加上刚办学,学生不多。晃晃荡荡到了2012年11月份,随着最后一场考试交卷,看着教室门,好像要被催促着离开一样,心里面突然有说不清的感觉,熟悉的教室忽然陌生了,又像被抛弃一样,又像被分手,那一刻没了对社会的向往,心中莫名的眷恋不舍,可能是自己心中油然而生的自己16年的学校生涯彻底告别吧。要开启新的生活,离开安逸的环境,去承担更多,接触更多。
为不负所学,选择跟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学是机电系,对CAD兴趣浓厚,为了不负自己大学生活,刚实习的时候选择了本专业的行业,进了今年最火的工厂富士康。
富士康对我们这些学校去的人,为期是三个月的培训,也就是军事化生活管理,每天军训,文化学习,后期实操,最终送到工作岗位。我是被拉到了济源这个培训基地,剃光头,管吃住,一月几百块钱的零花钱,每周出去一下午。
记得有次因为抽烟,烟头没藏好,被发现后,篮球场罚蛙跳三圈,本以为身体素质还行,结果三圈之后的几天,大腿酸爽到抽筋。原本三个月的培训,直到2013年3月28号才给我们这批学员分配到岗。
这次分配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留在了济源富士康,而我被分到了太原富士康。初到厂区,新鲜感浓厚,厂区内免费的台球厅,健身房,起初的几天,几乎每天都去。工作岗位是钳工,一周后被调到了机加放电岗,带我的师傅挺好,是个老乡。三班倒的生活,加上偶尔的休息,很少出厂区。不是不出去,而是厂区是真球大,比我们村都大,高高的围墙,厂内人来人往,感觉每个人都像牢笼困兽一样。急促的脚步,吃饭,上班,睡觉,偶尔也会去下网吧,每件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也会有点不甘和失落,对外面的生活也充满幻想。
紧接着就迎来了学校5月份的毕业典礼,这两天,同学之间聊了好多,典礼结束,就各奔东西了,可能这也是最后一次同学之间聚的这么齐了吧,少了学生时代的团聚。也就是参加完这次典礼,坚定了我要离开工厂的决心。工厂不是不好,而是实在对外面的生活好奇,不想把自己的青春禁锢在围墙之内。我辞职了,这天是2013年5月28日,厂区生活不足两个月,还没培训的时间长,只是想让自己对大学生活有个交代。
迷茫中做选择
辞掉富士康,并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家中老大,没有堂哥堂姐,没有表哥表姐,所以也就没了建议,那时候的自己也是迷茫,要干啥,去哪干,成了每天都要考虑的事情,不像在工厂,睡醒就有安排,下班就想睡觉。
那时候好多同学在郑州,自己也就找了个同学,寄宿到他那,期间去找工作,抽空回老家考自己报名而还没拿到的驾照(报名时间有点久,想着尽快拿到,后期不在考虑这块事情了)。本想选择离老家近的地方工作,郑州也属于省会城市,逼格也算可以,奈何工资实在是太低。除了工厂,就是一些销售性的工作,一月1500-1800元,不过那时候房租也算便宜,刚毕业的人都选择陈寨庙里这个地方,房租一月二三百块钱,筒子楼,一张床的小单间,带个卫生间,就像蚁族的奋斗里面演的那种房子差不多。
周边是各种摆摊的,人来人往,其实跟工厂里面下班的场景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地方没有了外面的围墙,借宿的那个同学就在这个地方。有天晚上走岔路,绕道回去,胡同里面各种红灯区,从那路过,拉着就要上楼,什么八十五十的,不过自己还是低着头走了回去,刚毕业的青涩,兜里没钱,另外心里也比较抗拒和厌恶。
郑州这边的收入,让我暂时放弃了这个地方,备选工作地一个是厦门,一个是北京。之所以会对厦门这个地方有所了解,是因为家里有人在这个地方工作,初中毕业,打工去过这个地方一个月。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一方面担心家人可能会管着,另外一方面是工作不合适的时候自己因为有了依靠,会轻易放弃,又或者最后会被选择进工厂。排除了厦门,能做的选择也就剩下了北京这个地方。选择北京的理由是因为有同学在这边已经工作生活一年有余,到了不至于没住的地方,再者就是大城市选择多,机遇广,想着要去试试。
500元闯北京,手拿199海信手机
拉个密码箱,带着仅剩的500块,揣着199元买的海信触屏手机(上学时1600元的诺基亚E66屏幕前几天压碎了)被褥都没带,踏上了去往首都的火车。这天是2013年8月23号,到达首都已经是晚上了,同学小区门口接住我,就此开启了京城生活。
在来北京之前,听别人说,好多人去了都是住地下室,不过好在我没经历。我同学他们租的房子是三环边边上的一个老小区,树木成荫,没有电梯,在二楼的一个两室一厅,加上我一共七个人,两个女孩一个卧室,另外两个在北面的一个小卧室,我跟我朋友还有另外一个伙计在客厅住。房租5200元,押一付三,平摊。我最初去的那个月不收我房租。就这样算是把住处解决了,记得后来有一次打扫卫生,掀开床垫,角落里面都是蟑螂,密密麻麻的像蚂蚁窝一样,原本都不认识蟑螂的我,这次算是长了见识。
紧接着就是找工作,学历低,没经验,也只能选择一些销售的工作,有飞信的营销,邮箱群发,还有其他类型的一些销售。
最初的一个面试还算顺利,底薪3200,提成另算,有社保公积金。看来找工作并不算难,我并没有选择去这家公司,决定再找找还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工作,后来证明眼高手低了。那时候销售岗位门槛最低的就是房屋租赁(链家,麦田),金融类的。这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大专本科底薪至少差别1000块。在找工作期间,印象特别深的就是199块的海信触屏手机是真不好用,手机放兜里,屏幕会自动跳转,有时候去哪个地方导航,快走到了,更新过来才发现在另外一个地方。期间多少次想要放弃北京,把手机摔了,可最后还是忍了忍。
找了将近一个月的工作,即将中秋节,还没找到合适的,开始有点沮丧,迷茫。中秋回家的室友并不多,期间跟我同学聊了聊,他建议先找个干着,骑驴找马会更好一些。马上又要国庆了,如果这样一直晃荡着,也不太好。国庆前,算是确定了一份工作,微信公众号的营销,工作性质属于电销加面谈,感觉比较新颖,所以选择了这份工作,上班时间却是在国庆之后。
国庆假期期间,室友们全都回老家了,只剩下我自己,虽说第一月没收房租,但最初带的500块钱也就剩下寥寥无几了。我就买了几把挂面,没有油,就用别人吃剩下的方便料包煮着吃。第一天挺好过,打扫下卫生,收拾下,一天过去了。可到了第二天晚上实在是睡不着,就选择了熬夜,晚上看电影,白天睡觉,这样自己会想得比较少一点,吃饭也就没有了三顿,进入社会以来的第一个长假期就这样过了。
公司是一个初创公司,人员不多,两个业务组。第一次参加工作,普通话不标准,电销有点紧张,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开单,有时候后线运营看到我,都会怼几句,又或者QQ发消息问我在干嘛那,那时候自己也没做出成绩,也不知道该不该反击,最后被带我的师傅发现后,很好的给解决了。
那时候特别受打击,有次早上起床,我同学给我说“哥,要不你再换个公司吧,昨天晚上做梦,你把你同事提着名字挨个骂了遍”。那时候的自己还算有点韧劲,并没放弃,但也有点想要放弃,带我的师傅超哥,我们一个省的,对我还算照顾,记得后来他离职的时候,都瞒着我,临走时,才给我说,我差一点哭出来,感觉靠山没了。第二个月的时候,有次抽烟,经理看到,跑到抽烟区怼了我一顿,说不开单还抽烟嘞,殊不知她个傻屌也是才毕业的小姑娘,但是没办法她就是我经理(后来我也特别不喜欢女领导,直到)。我回去后打了两个电话,约到了一个客户,可能也是有点逃避的感觉,自己拿着合同去见了这个客户,并成功签下我人生中的第一单,当时合同都不知道怎么填。
过年期间,自我反省了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好,而自己不行。当时分析的原因是:自己太胆怯,主观立场不强硬,放不开,认知浅,不知道怎么去做,受别人左右比较大。经过自己的调整,其中一个月的一天,我签了其他老员工一个月都没有的业绩。那天几乎都是在地铁和签约的路上,中午没吃饭,回到公司楼下已经5点左右了,自己就点了个菜。回公司的时候,整个公司给我响起来掌声。而这天并没有见到之前说我的一些老员工。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算是找到了一点点自信了吧,知道怎么见客户,敢去跟客户去谈了。第一份工作在这年的9月22号结束。原因是公司老板失踪公司关门。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成熟比较晚的人,对有些事情认识不到位,认知浅,不透彻,对有些事情没有很好的一个判断和应对。而且每年我最怕十月,不喜欢女领导。工作这么些年,几乎每次换工作,做选择都是在10月份左右,搬家也是。因为我们原先合租的房子是通过中介租的,过年期间房租提前收了,年后房东收不到房租,然后中介跑路,我们只能再交一份钱给房东。后来就搬到了西六环边上住,每天早上挤公交车,每个站点都有一个类似于辅警的工作人员,只要推着你,能把门关住,就给你推上去。选择在这里住,是因为另外一个同学在这租房,偶尔能过去蹭饭。房子一排一排的,类似于宾馆的样子,单间加个卫生间,一个月800块。每栋楼隔着一条路宽,窗外能看到对面在干嘛,门下面一指宽的缝,更别说隔音这块了,不巧的是我隔壁住了一对情侣,三五天让无奈一回啊。
离开了这家公司之后,进了另外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电销招加盟商,期间因为女主管群里说脏话,骂人,我们整个团队在即将年底的时候同时离职,然后我们一起进了一家跟我最初工作类型一样的公司。
转眼就到了2015年,这时候大家对这个微信公众号也算是有了一个认识和接受度,有人粉丝30万,一月能挣十来万,有人也开始在这个平台上面卖水果,卖拼盘,销量还可以,利润也不错。那时候最火的有罗胖子一天60秒,还有papi酱。清明到五一期间有两个同学去北京找我玩,也跟他们聊了聊在郑州做公众号营销的想法。加上自己跟北京这座城市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感觉,自己的收入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年龄也不小了,将来还要找女朋友,于2015年6月25号回到了郑州,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创业之路。
现在想想,在北京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总感觉经历了好多事情一样,不知道是因为那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地,还是因为这个地方每人都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一样。如果你足够的优秀或拼搏,这个城市绝对有你的一席之地。这里的信息比较前置,大城市里面,我们的起点几乎都差不多,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成长。
冲动合伙创业,注定是个失败
2015年06月25日,回郑州创业。
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北京,回郑州的那天晚上,跟几个朋友喝了个大醉。说是创业其实也谈不上,就是套用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看别人利用公众号卖果盘,加上自己在北京近两年的工作,也是做的微信公众号,所以想着在郑州也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这件事情的雏形就是,公众号运营引流,里面带商城可以直接下单,在上面卖水果,拼盘,果汁。针对人群主要是上班族,没有实体店,线上引流,线下配送的形式。之所以也选择卖水果,主要是水果每个季节都有人在吃,做拼盘跟果汁的原因,其实是仿照卖豆腐的那个原理。水果时间一长,就不新鲜了,这时候可以用它做成拼盘,时间再久一点,可以用来做果汁。
虽说没有实体店,但是这个需要线上运营,线下配送,定期采购水果,自己一个人没办法完成。当时在北京的时候,跟一个高中同学(白同学)聊天,他也经常提起,要找个事情做做。白同学大学专业是食品,工作是卖酒水,就是给饭店超市做地推。当时给他说了我的想法后,白同学也过来了,但最初并没有辞职,这边跟他的工作同时兼顾着,可能是对这件时间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吧,直到两个月之后才算彻底辞职,这算是有了合伙人了,我们最初达成的想法是,投资一人一半,利润一人一半的形式,我主要负责公众号的运营,他负责配送和反馈客户意见。前期的有些事情大家一块去做。
后来我们用名字中的一个字,给平台起来个名叫:田园鲜,为了更高大尚一点,我还厚着脸皮找了北京一个做美工的,给免费设计了logo,同时也起了个广告语“最新鲜的水果不是长在树上,而是走在路上”。定位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上班族,所以我们在CBD边的中州大道立交桥的旁边租了个一室一厅。为了方便,我们先买了个台铃电动车(就像现在别人跑摩的,送外卖的那种),把借朋友的电车给还了过去。交完钱的第一件事情,就骑车来到了万邦市场转了个遍,后来我们也骑着电车转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水果批发市场,那时候手里钱不多,对郑州的水果批发市场也不太熟悉,也是为了找到价格更低更好的水果。
后面又采购了操作台,工作服,冰柜等一切的必须东西,我们都尽可能的把成本压到最低。然后也采购了第一批水果,由于经验不足,放冰柜里面,全部冻坏了。平台建好,我们想法推广,比如关注公众号送果汁或水果。下班的时候,路口宣传,衣服后面是个二维码,想办法让别人扫。后来感觉效果太慢,我们又印了宣传页,每天早上CBD周边路口,地铁口去发。后来有招了两个兼职,把CBD周边能跑的写字楼全部发了个遍,就这样,关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关注量上去了,订单有了,有时候需要制作拼盘,又要送货,还要进货(前期我们不敢大量的进,量没上去,毕竟水果也是有保鲜期的),两个人总是手忙脚乱的。那时候我老表在家没事,过来帮忙。一个跑船的王同学,在家没事,这时候也过来玩了,呆了两天,决定跟我们一块干。然后他拿点钱算是入股,挣的钱三个人平分,又买了个电动三轮车。这样订单多了,一人采购,一人配送,算是也不耽误了。但是随着人员的增加,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两个人的时候,我们意见还比较好协调,白同学不懂平台运营,有问题了,我们两个协商后,还能很好的解决,有时候也会迁就我一下。但是三个人一块的时候,都拿钱了,挣的钱也是平分,这样遇到问题了,都想说说自己的意见,想着分下工,各司其职。王同学想着是订单多了,他去采购,后来有一次他去买的葡萄,上面是枝,下面全部是豆,放在一起是好的,拿起来,枝是枝,豆是豆,也没法给别人送。时间一长,矛盾越来越大,平台运营本来就需要时间。后来,他们两个商量着一块骑着三轮车,在路口也卖点,说是能增加点收入。
后来有次,我跟白同学去采购东西,王同学在家负责订单。一个订单,打包了一个小时都没包装好,客户那边也在一直的催。随着意见的分歧越来越大,矛盾的剧增,后来的有一次,我和王同学动手了,之后也就撤了。起初我们讲的是中途撤出,净身出户,王同学也没纠缠。不过同学之间闹着这样,实属不应该,一块做事的时候,他还想着把他妹妹介绍给我做对象类,但是我考虑到,三个人合伙,如果我跟他妹子谈对象了,影响团结,也就没有同意。
分歧的结果,要嘛解决,要嘛分道扬镳,收入的浅薄,平台的没有起色,我跟白同学也算是和平分开了。剩下我自己的时候,还想着再坚持下,想着再试试。但随着天气的变冷,自己一个人进水果又不是特别方便,就由水果转成干果了。这样的话,去市场的次数就减少了。其实,随着两个同学的离我而去,我也没了最初的劲头,也有放弃的打算。后来另外一个陈同学给我说,让搬他家去,这样没了房租,能省点钱。
原本他母亲给他看小孩那,说是回老家,年前不准备来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在我搬过去的第三天,他母亲突然过来了,可是已经没了住的地方了。现在想想,我心里还有那个尴尬的阴影,当时的我,真真的体会到了为啥要找地缝钻下去。最后他母亲眼含泪花,住在了我同学他舅舅家。后来去陈同学家很多次,但是我都没办法提及这件事,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解释。随着各种事情的挤压,2015年12月31日,自己也彻底放弃了这件事情。年前跟刘同学在其他地方租了房子,从陈同学家搬了出来,准备年后的打工生涯。
创业失败,转战金融
金融行业挣钱快,花钱也快,我算是抓住的挣钱比较容易的最后一波,到头来也是没落下什么钱,但也收获的一些东西。
合租的刘同学就是做金融这块的,就是现在常说的贷款行业,那个时候P2P还不规范,市场上面公司多,从业人员也多,用钱的也多。跟着刘同学还有另外一个伙计一起去面试,但是由于没有从业经验,只要了他们两个。后来在刘同学的陪同下,去了另外一个综合性的公司,车贷,房贷都有,面试的时候说的好好的,让办个卡,明天去上班,可是卡都办好了,晚上被通知不用去了。后来在刘同学的引荐下,去了另外一个专门做车贷的P2P公司。
一个客服室,一个老板室,一个洽谈室(两张圆桌子),一个员工办公的地方(两张长桌子),放几个凳子。刚开始干,做了简单的培训,然后发了张产品大纲,上面有利息,期限,杂费,放款条件等,记得一头雾水。带我的师傅是个平时不爱说话的人,但后来跟着他却收获了一些东西。
接下来就是怎么找客户,那时候常见的获客方式就是跑同行和自主获客,自主获客比较好理解,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晚上往车上插名片,去是周边拉条幅。但是最初跑同行确实不知道怎么回事,同行也是做这块的,为什么会把客户介绍给你。后来慢慢理解到,虽说做贷款的公司有很多,但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侧重的一个点,要求也不同,有些同行把不符合自己公司产品的客户介绍到别的公司,这样能挣个手续费,你也能拿个提成,而且公司也是默许这种形式的存在的。
那时候市场热度比较高,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公司在开业,有的公司还会办一些同行交流会,弄点水果、瓜子,大家一块聊聊产品,加加微信,后期能相互合作。公司老员工每天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带我的师傅也是,我就跟刘同学一块出去跑一些同行。但是最初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去跟别人去聊,也不知道要聊些什么,有时候离开了,还像在北京一样,跟别人尴尬地握下手。后来发现,其实跑同号加下微信,再见到也不一定认识,因为每个公司每天都会有人去。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加一些同行群,然后在群里面加一些同行,在微信里面里聊,但是收效甚微,因为不知道加哪些人会给你转单子,也不知道怎么去聊会更好一些,只是简单的做了个介绍,发下产品,平时发朋友圈,效果也不明显,整个行业都在以这样的方式去宣传,这条朋友圈刚看过,一刷新,又好多条。
有时候也会往车上插名片,那个时候插名片都分好几波。白天一波,下午下班一波,晚上8点、10点、12点、凌晨1-3点、第二天早上5点-8点,都有人在插名片。晚上插名片,是为了让吃饭的车主第一时间能看到。路边停的车,其实概率就不好说了。在车动之前,永远都会有下一波插名片个人给你拔了扔地下。而且我还见过,我前面插,后面有人给你拔的情况。其实插名片也是个比较好玩的事情,碰到同行了,加下好友,这些勤奋的人后期给你转单子的几率比较大一些。有时候也会遇到车上激情的男女,是不是两口子就不知道了,一般都是快到车前的时候,看到车在晃或者车灯开车,都会绕过去,避免中途打扰别人不是。
后来合租的刘同学,因其他的一些事情,回老家了一段时间。跑同行的次数也就少了些,主要以自主获客为主。5米的伸缩杆,60*150cm条幅,背面抹上万能胶,用杆往高高的墙上一推,在胶水粘力的作用下,条幅就留在了墙上。有时候用线卡钉往墙上钉,也有人买个伸缩梯往墙上钉的。条幅主要粘在了市场下面的停车场,郑州周边的村庄。那时候也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我亲身经历的有两次吧,一个应该是看到我的电话,直接给我发短信借钱,说是急用,先转几千块钱救下急,弄的跟朋友借钱的一样。还有一次遇到了一个GAY,半夜发信息,上来就说他也是男的,不要钱等等之类的话……
那时候的郑州,周边拆迁的村庄比较多,好多年轻人,拆迁款一下来就去买了车,也喜欢去场子里面耍两把,突然的有钱,让这些孩们失去了理智。没钱了都会选择贷款,有人今天贷的钱,第二天就能还上,更多的是车被拖回来,让公司给卖了。
那时候的P2P车贷公司,都会配一个专门拖车的团队,车上装的有定位,公司留的有备用钥匙,一旦逾期两天以上,就会根据定位把车拖回来。那时候也有一些专门做押车的公司,别管全款、按揭还是抵押过的车,都可以选择押车,给的成数还不低。不押车的P2P公司为了避免客户把车押给别人,都会把一些押车公司位置和停车场做下标记,一旦长时间在这些地方停留,就会想办法把车拖回来。一旦车被拖回来,拖车费少了大几千块,一般都是一两万块钱,市场比较乱,也没人去管。不过,后来好多公司的人因为拖车这块被弄进去了。刚开始也配合公司去过一次,后备箱放几个棍,好在没找到车,碰到人。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那,后来也就没再参与过这种事情。
那时候P2P公司收的利息都比较高,最初的时候先息后本2.98%,等额本息1.88%,这还不算GPS安装费,流量费,抵押费,还有手续费。手续费算是员工额外的收入,如果是同行介绍的话,这个费用是转给同行的,一般都是贷款额1-5%,具体收多少,看自己去谈。那时候找客户最快的一个是跟一个新同事一块去西郊插名片,到地方都是同行的咨询电话。一起的那个同事有点不耐烦了,说一块插名片类,你光打电话,不干活。说来也巧,大概插了有30张左右的名片吧,在一个工地门口,一个大哥主动咨询,本来还想着刚开始干活,不行明天在办嘞,结果大哥说今天必须拿到钱,明天就不办了,结果大哥带着我到公司就办下来了。
那时候的业绩并不好,别人业绩一月都是百十万,我一个月不到二十万,有时候还不开单。这年5月份的时候,在北京的那个同学跟他对象回来看房子了,那时候首付还是20%,想着三环内找个8000/㎡的房子,其实那时候的房子价格并不高,三环里面最多也就是8500-9000左右吧,部分小区可能会到万,但是最终没找到合适的。跟他们一块看房子的时候,我同学说一块买个吧,住一个小区挺好的。
其实家里面也给说过,有合适的可以替我把首付交了。奈何自己这时候的这份工作吃了上顿没下顿,卖水果时欠点钱(现在看那都不叫欠钱),自己没勇气去还3000左右的月供,只想着尽快挣钱,挣了钱不靠家里面,自己想法买房。随着当时屋价一天一天地涨,我同学在国庆节的时候把房子定下啦,首付由原本的20%调到了30%,屋价1000万左右,三环里,利率打折。后来证明,这次机会是真没把握住。
也是这个国庆节过后,我被离职了。看着别人挣钱,我被考核掉,心里面确实有点质疑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这个行业,原先我都以为只要自己愿意干,踏实干,总会能做出点成绩来,但是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心里面真心的不爽。这时候自己也有想过要不要再去北京或者换个行业。不过这时候大量的P2P车贷公司涌入郑州市场,一个同事要去一家新公司带团队,期间还见了公司的领导。另外一个就是带我的杨师傅,也要去另外一家公司带团队,由于他平时不善言谈,可能也是缺人的原因吧,让一个组的另外一个同事给我说了这个事。最后我选择了底薪比较高的,提成也不错的公司,就是跟我杨师傅一起。
最初去这个公司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没底,十月中旬试营业,公司在市面上,利息比较低,条件比较松,放款比较快。就是自己没客户,期间总监开会的时候说,月底不开单,下月就不用来,这么好的产品,就微信里面造造势,群里面发发广告,也不至于不开单啊。期间想了好多办法,杨师傅也给我说,要是同行没介绍,多去找找一手客户。趁我有车的同学休息时,他开着车,带着我去郑州西面钉条幅,下着雨,可是打伞太不方便了,自己就淋着。星期的时候,自己背一书包条幅,坐个公交车,看那边有盖房子的,就在哪边下车,自己一个人去拉条幅。那时候脑袋里面浮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了开单,请上家公司的同事吃饭,而且给他们说,单子做成了,提成给他们一半。最终在月底,在上家公司同事的帮扶下,开了两单。
十一月份,自己也转变了一下思路,每天定期加些微信群,在群里广告轰炸。加上杨师傅的挂单,在这个月最后一天的中午,我做了整个公司的第二名,不过只拉开了第三名几千的业绩。下午三点的时候,她做成了一个小客户,成功的把我赶到了第三名,然后还笑盈盈的走到我面前说,不好意思,把你超了。就在这无奈之际,一个老同事送来了助攻,搭夜放款,守住了自己的第二。之后的十二月份,算是找到了方法,也给杨师傅说,想试试自己能做多少业绩,先不用挂单,这个月我做了公司第一,还给别人挂了单子,后来也带了徒弟。
2017年杨师傅升成了门店经理,我挣的钱装修了老家的房子,娶了当初带的徒弟,现在已经一儿一女。2017年年底在家结婚的时候,听说有个公司被抓了好多人。2018年上班的时候,感觉市场好像不如从前了,不知道还是自己有点飘了,懒惰了。2018年7月底老大出生的时候,公司宣布合并,我们这个分公司解散了。当时给了一个月的赔偿金,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的工资平均值。员工里面我是最高,整个公司里面我是第二。其他P2P车贷公司也在淡出这个市场,然后找了两份工作,都没了原先的优越感,在十月一假期后,随便找了个P2P车贷公司过度了下,2019年3月底主动离职。离职后遇到了一个房源,价格合适,还算喜欢,就是还没下房本交了个定金,算是定下了(人家是2016年买的房子,当时总房款大概70万左右,我住进来下来是145万,利率是上浮8%)
房子定下来后,P2P从郑州市场淡出,自己又处在了一个迷茫期,恰巧5月份有个做房产抵押的渠道公司开业,就义无反顾的去了这家公司,连工资提成多少都没了解。直到发工资才知道,底薪2000+,业绩100万提成240元,一个件做下来快则半个月,慢了需要一个月。但是之前的工作经验都是跟P2P打交道,那时候要求松,正好借这个机会熟悉下银行的产品,也就没想太多。2019年底,疫情大爆发,直到2020年3月底才让来郑州,这段时间的焦躁,能让一个人废掉。房子也稍微有点掉价,公司也没发工资,公司的渠道合作4月底到期,原先定的房子不满两年,房本下来正好是5月份,满两年,省了个税,也就没再过多的去说什么。
5月份忙忙房子的过户,也就没怎么去公司,算是离职了吧。之后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跟我老表两个人装修了一下,买卖家具之类的,随后把老婆孩子给接了过来,中间自己也做了几个客户。稳定之后,处理下手头客户,又到了每年的国庆节。
一句戏言成了真
一句自我介绍,我干过的金融公司都关门了,想着换个行业,进个大公司试试。没想到两个月后,这家公司也算关门了。
车贷的杨师傅,从公司关门后,也遇到了好多波折的事情,背上了负债。各种压力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做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等招生部门招来人之后,他们带着督促学生学习,在合适的情况下,由原先的基础班升成价位更高的班型。听说一个月也是好几万,正好十月份之后,他有个机会要晋升,我就奔着钱来投靠他了,买房之后的压力,莫名地让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钱多少。
底薪不低,主要是以电话为主,前期新人先干招生,收了一定的学费之后,才能转成跟班主任。培训结束,组内自我介绍,上面那句就是我当时说的原话。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干金融的时候自由惯了,一直没办法完全投入进去,直到第二个月,自己还没完成任务,即将面临再次被考核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同行的一个公司,因为话术问题跟办证这块,被全部带走了。我们也被迫居家办公,没几天的时间,公司说暂时先让去西安上班,我没过去,这时候媳妇已经怀了老二了。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因为当初的一句戏言成了真。
不甘心,想挣快钱,被熟人割韭菜
工作离职后,实在没什么想干,当初听其他朋友说,之前的一个同事跨境做的还不错。其实在2020年初,疫情被封在老家的时候,我也有想要做这块的一个打算,只是无从下手,正好这有个原先的老同事在做这块,想着跟他去学学。期间也考察了其他的一些公司,但是这边算是熟人,想着有什么问题可能更好沟通一些,更好解决一些。奔着熟人不会骗熟人的态度,交了钱。
其实后来才了解到,这两人,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年底了,没什么钱,想着学被人招商弄点钱过年。当初一直教我们铺货,后来没效果,直到2021年4月,教我们找僵尸链接做跟卖。当给我开通其他站点的时候,直接把我店铺搞关联,被封了。期间还找了好多理由搪塞。做产品了,打广告了,什么的他们自己也都在摸索,据听说,他们现在还在做跟卖。后来的一个合伙人做跟卖,店铺被封,套了10来万。在他们非专业人的忽悠下,我做到了2021年10月下半旬,我的其中一个店铺也被封了。这次没犹豫,我直接选择了去上班。把它搁置在那了。
对于这个事情,怎么说啊,交钱不可怕,自己不专业,大家一块商量着解决也没事。但是两人一通装逼,最后还是没把问题给解决,太浪费时间了。这也是后来的一次遇到他们其中的一个合伙人说的话。
算了,这就是个浪费时间的事,这里不再多聊这两个羊驼了,被荒废了一年。
再回金融业
店铺被封之后,选择了从新去干贷款,但是由于中间时间的荒废,加上现在的客群转变,原先那种找客户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在。为了前期给自己一个过度,我选择了一个电销公司,做税票贷。年后好多同时离职,加上原先没有氛围,2022年2月,也就是今年过完年我也就选择了离职,后来听说不久他们也关门了。
这次离职之后,我对整个行业做了一个分析,目前除了电销公司有底薪外,好多渠道公司都没底薪,而且有些产品,我自己也能做。同行之间的转介绍,也没了原先的疯狂,加上自己这近两年时间没干贷款,之前的好多合作都已转行。所以决定以一手客户为主,找个有氛围的公司去上班,能够自由地外出,最终选择了平安普惠。
今年注定也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五月份因疫情静默一周,国庆假期之后到现在,疫情也没有彻底的消散。今年做金融,跟之前大不同,客户群体转变只是一方面,好多客户因为这两年疫情的原因,选择了躺平,有个客户因为疫情期间投资失败,车房全卖,小孩学费都没着落。有些是在吃力地坚守着,但是征信烂的没法说,现在的产品也都看征信。还有一部分人虽说征信没啥问题,但是就目前这情况,也不敢轻易地投资,更别说贷款了。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也奉劝各位,这两年投资需谨慎。
这段时间在家的比较久,想了许多许多,毕竟已是一儿一女的爹,需要有更多的担当,更多的责任,闲来无事,就对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做个总结,希望接下来的路会越来越宽,日子越来越好。多谢您耐心地读完,也祝愿屏幕前的你越来越好。
一个想起了自己工作10年青年男人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