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友友们,我回来了,带着新故事《六巧食肆》大步走了,以后周二、四、六更新。
第一章 东坡肘子(上)
1
午后,青石板往上冒着热意,双桥县南边安业巷传来一声大吼。
“臭小子,你给我站住!”
听到声音,圆滚滚地身影跑到更快了,东窜西窜跑进巷口的食肆里。
食肆门上的招牌写着“六巧食肆”,店里整齐摆着三张桌子,里面没有一个人。
小胖子踏进食肆门,喘着粗气,高声喊着:“钱姐、姐,救我!”
从里间布帘后探出梳着发髻的脑袋,瞧见小胖子满头大汗,钱六巧眼睛弯着笑问:“东坡,你又被你娘追得满街跑了?”
小胖子贾东坡摆摆手,嘴里小声嘟囔了句“读书有什么好的”。
钱六巧没听清楚,张嘴想问,听到东坡肚子传出“咕咕咕”的声音,话锋一转:“想吃什么?”
“东坡肉。”听到有吃的,贾东坡眼睛放光,摸着肚子,张嘴点了东坡肉。
钱六巧顿了顿,瞧了瞧他圆滚滚地肚子,皱着眉:“没有东坡肉,东坡肘子行不行。”
“行”还没从贾东坡嘴里溜出来,食肆门口传来梅姨喊声:“不行。瞧瞧你那肚子,别人装诗书,你装的都是肉。”
“这个点你不在私塾念书,还有脸吃肘子,给我过来。”
贾东坡的肩膀,随着梅姨的一句句脱口而出的话,慢慢垮了下去,低着头跟六巧说下次再来,转身朝着门口走过去,站在梅姨面前,喊了声“娘”。
梅姐扯扯嘴角,尴尬地和钱六巧打了声招呼,带着贾东坡朝巷子里走去。
圆滚滚地贾东坡耷拉着脑袋,沉默地跟在梅姐身后拖着步子往前走,周遭的热闹和他格格不入。
2
六巧站在铺子口看着母子俩远处的身影,一股糊味飘出来,她回过神拔腿往厨房跑。
锅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六巧用布垫着把锅端到一边,看着锅底端详半天:“好像没事。”
她舀了瓢水倒进去,听见“哗”一声,再探头往里看,锅底只剩一个碗口大的窟窿。六巧轻声叹气,这看戏的代价有点大。
换上新锅,重新准备晚上的吃食,第二锅包子刚蒸上,外面有人在喊:”巧姐。“
六巧往锅里添了一瓢水,在围裙上蹭了蹭手往外走,瞧见梅姐不好意思地站在铺子中间,双手握着,看不出一点儿刚刚拿着棍子满巷子追儿子的样子。
“梅姐。”六巧笑着迎上去,心里猜测她这会儿过来干嘛,也不是饭点,除了做吃的,自己也帮不上其他的。
梅姐踌躇半晌,说出了来意:“巧姐,我想把我家东坡刚要的肘子买了。”
“梅姐,那你得等一会儿,我得现做。”
“不着急。”梅姐摆手示意,嘴唇动了动:“巧姐,还有个事,梅姐想让你帮帮我。”
这话拦住了去做东坡肘子的六巧,她微蹩眉头转过身看着梅姐,等着她继续说。
梅姐今年双十有九,十五年前嫁到贾家,她娘家姓杜。
一开始她也不愿意,可是她弟弟需要钱读私塾,杜家爹娘连人都没见过,收了贾家五两银子的聘礼,转头就去私塾给杜小弟交了束脩。
这事儿没人告诉梅姐,她睡了一觉,早上想去干活,发现屋门被锁了,从门缝瞧见挂着两把锁,杜家阿娘哭着让梅姐安心嫁人,以后杜小弟有了功名,她在婆家也能直起腰横着走。
梅姐假意自己同意为了小弟的前程嫁人,想在嫁人前和家里人一起吃一顿饭,她提出自己想做饭,杜家爹娘说她马上要做新娘子,不好太劳累,让她等着吃饭就行。
吃饭时,爹娘一直给她夹菜,她体验到前十几年没有享受过的疼爱,即使知道都是为了用她换钱。
梅姐心情复杂地吃完这顿饭,第二天就嫁进了贾家,成了贾木匠的媳妇儿。
梅姐本以为十两银子能买断杜家的养育之恩,可是天不遂人愿。
贾木匠不仅手艺好,脑子还总能想出时兴的样式。
县里的张乡绅嫁女儿,找贾木匠打了一套上好的水曲柳家具,样式好看又实用,张乡绅心情大好,直言以后家里的家具都找贾木匠。
一时间贾木匠的手艺传开,家具不论大小,县里的人都喜欢找贾木匠,贾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
杜家爹娘知道后,几次三番跑到木匠铺和贾家门口大闹,说梅姐嫁人后不顾父母死活,只自己享受。贾木匠是个实在人,更是个孝子,手里的钱一次次都给了岳家。
这种情况在杜小弟考了童生后更是变本加厉,杜家爹娘四处炫耀“我儿子以后肯定是秀才公”,还让梅姐给小弟出聘礼,给他讨媳妇儿。
为了摆脱娘家,梅姐给儿子取名东坡,还把东坡送进县里最好的私塾,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参加科举,比过杜小弟。
谁知道贾东坡只有东坡先生的吃货属性,没有东坡先生的学识灵性,天天只想着找好吃的,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厨子,把梅姐气个半死。
3
梅姐把她的经历一吐而尽,六巧给她添了第三次茶水,等着她继续说,半天没听到下文,六巧想想厨房里那堆事,没忍住开口问梅姐想让自己帮什么忙。
“巧姐,我知道你见多识广,求你想个办法,能让我家东坡好好读书,给我争口气。”
瞧着梅姐攥紧的拳头,六巧感到头大,这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烫手山芋她一点儿也不想接。
“梅姐,我先去做东坡肘子,其他事儿容我想想再说。”
六巧没看梅姐的反应,三步并两步进了厨房,感慨一声为人父母不容易,着手准备起东坡肘子。
小火炒糖色,糖色变深后加入热水,把桂皮、香叶和桂皮等香料丢进去。
六巧想起自己第一次炒糖色,是为了做红烧肉,结果火太大,糖色成了黑渣渣,甜口的红烧肉成了微苦的,可是肉不便宜,她爹一边骂她一边吃的干干净净,一晃七八年过去了,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和爹娘留下的这间小铺子。
香味让六巧回神,她把提前准备好的肘子放进锅里,加白酒、葱段和姜片,加开水没过肘子,沸腾后用小火炖煮。
这是个费时辰的菜,调好火候,六巧继续忙活晚上需要的食材,时不时把肘子翻个面。
等一个时辰后,她开锅查看肘子乱烂了没,然后用大火收汁,把汤汁分次淋上去上色,直到肘子色泽均匀,把肘子捞出来,锅里的汤汁继续熬的稠点,淋到肘子上。
一道东坡肘子做好,六巧晚上的食材也差不多准备好了,她端着肘子到外间,发现梅姐还坐在原地,眼睛盯着茶杯,就像个木雕,她暗自叹气,让梅姐把肘子先拿回去。
“我会找时机劝劝东坡的,天快黑了,梅姐,你先回去吧。”
夕阳西下,六巧在食肆里穿来走去,门口陆续来了几波熟客,探头一看坐满了,摇头离开。
等最后一个食客踏出食肆,六巧收拾桌子,看着装不下几桌食客的小铺子,好像是该加几张桌子了。
日子晃悠到月底,旁边开杂货铺的马老汉被儿子接到隔壁县养老,铺子开价五十两银子转卖。
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六巧盯着转卖告示仔细看了两遍,盘算着手里的银子,算来算去还差三十两,只能摇着头暂时回了食肆。
4
第二日,六巧带着马老汉喜欢的芙蓉糕上门打听情况,一只脚刚迈进杂货铺,马老汉瞧着她笑哈哈:“巧姐也是为这铺子来的吧。”
六巧把芙蓉糕推到马老汉面前,大大方方坐下:“是啊,马叔,铺子大点,才能多赚钱啊。”
“巧姐,咱也是多年邻居,你拿四十两,这铺子就归你了。这糕好吃。”马老汉吃着芙蓉糕,给了六巧底价。
六巧还想讨价,马老汉摇头,这钱是为了去隔壁县置办院子的,不能再少了。她只好住嘴,跟马老汉道别。
就在六巧筹集银子的时候,小胖子东坡跑过来说:”钱姐姐,马爷爷让我告诉你,有人出五十两买铺子,明天你要不付钱,铺子他就给别人了。“
钱六巧愣了一下,拔腿跑到杂货铺,问马老汉情况,原来是对面山海楼的少东家,想要开一间点心铺子,瞧上了杂货铺。她让马老汉等她一天,她肯定把钱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