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作协“301期”长篇连载 | 岁月有痕(17)

2022年11月01日05:07:47 故事 1311


金堂作协“301期”长篇连载 | 岁月有痕(17) - 天天要闻

金堂作协“301期”长篇连载 | 岁月有痕(17) - 天天要闻

作者 田永安

公是神仙一事仍深信不疑。

若干年后,我们几位要好的同学相聚谈到此事时,大家无不为当时的幼稚无知感到好笑。有时我们中有人也会当面拿蒋祥林开刀,追究他当时的动机和目的,要他向大家作一个交代,而这时的他却不说一句话,只是“嘿、嘿、嘿”地笑。

我们班街上学生较多,比其它班的学生更调皮。那时,班上的同学都喜欢给人1963年9月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就读。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班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位名叫周树镐的男老师。周老师是1962年底调来广兴小学任教的,他来那天我亲眼看见他手上柱着一根长长的竹棍,背上背着一个薄薄的被盖卷步履蹒跚地走进学校大门。也许是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经受过饥饿折磨吧,那时的他骨瘦如柴,身体十分虚弱,衣服很旧且打着几个补丁,乍一看,很像一个逃难的农民。

后来从他口中得知,他很小就死了爹娘,是当地政府把他抚养长大、送他上学。周老师平时为人正直,工作很负责任,对共产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在教学上周老师一直非常认真。他接手我们班后既当班主任又负责上我们的语文课,这门课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是写作文,为了给我们以启发,每次布置作文时他不仅围绕作文题目反复给我们讲授不同的写作方法,还总是不怕麻烦提前亲自写出一篇范文在班上朗读,供我们写作时参考。在他的精心讲授下,那学期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周老师还主动在校内办黑板报。为了将黑板报办得丰富多彩,以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内风气,办报期间,他不仅自己写稿,还不断地在学生中物色通讯员,指导、鼓励同学们积极投稿。一天,我被叫去他的办公室,有幸成为他发展通讯员的最早对象。自那以后,在他的指导下,我时常将校内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以及近期出现的新气象、发生的新变化写成一篇篇小稿件,经他修改后陆续刊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对写作有了一些兴趣。

周老师平时对学生要求很严,他凡事都很认真,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错误言行和不好苗头就立刻进行批评、教育,而且每次批评时总爱虎着脸。由于平时表情很严肃、批评人时又从不讲情面,所以班上的同学除了非常怕他外,还时常对他的作法产生不满。为了发泄这种不满情绪,针对他走路时脚一拐一拐有点拜(方言,其意为跛或瘸)这一特征,有同学私下里给他取了个绰号“镐拜拜”。不久,这绰号很快在全校传开,同学们当着他的面叫他周老师,背过身来就嘻嘻哈哈地叫他“镐拜拜”。

周老师的绰号传开后,学校很快形成了一股给老师取绰号的不良风气。校长唐焕如的妻子秋老师长得又矮又胖,因体型较圆、好似冬瓜,有同学便给她取名“秋冬瓜”。另一名教体育课的唐老师,因上体育课时对学生非常严厉,经常把学生叫到一边罚站,一些学生对他非常反感,于是大家根据他嘴唇有点往外翘的特征私下里口口声声叫他“猪八戒”。

周老师因在生活方面格外节约,在人际交往方面又显得很古板,致使多年来一直单身一人。后来在我初中毕业下农村后,经人介绍他才和一位死了丈夫的农村妇女结婚,组成了一个完整家庭。如今周老师早已退休搬去乡下,我已多年没见到他,很是想念。

就在周老师当我们班主任这一年,我们班几个家住街上的同学相继迷上了看武侠小说。那时的武侠小说是指《七剑十三侠》、《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不同朝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武侠小说,现代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创作的《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神雕侠侣》等新武侠小说那时内地还无法看到。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七侠五义》中的南侠展昭和五义士之一的白玉堂争斗的故事。展昭因身怀绝技、飞檐走壁功夫超群在召入皇宫表演时很受皇帝赏识,当场被赐予“御猫”称号。消息传出后,一向心高气傲、被称作“锦毛鼠”的白玉堂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与其分个高低。于是,他用计将南侠展昭从京城引诱到江南,在自己的家园内让其遭受戏弄、屈辱,上演了一场有趣的“老鼠戏猫”游戏。

我们之所以迷上武侠小说,很大程度上跟高我们三个年级、同住广兴街上的蒋吉祥有关。蒋吉祥生母早逝,从小跟父亲长大。他父亲蒋见田是广兴业余川剧团团长在剧团负责打小鼓,人称“蒋打鼓”,是川剧锣鼓的总指挥,平时和我父母同在广兴饮食店上班。蒋吉祥小时候很顽皮,是我们这批街上学生的娃娃头,关于他,有两件事我印象一直非常深刻:一件是一次下午放学后,他和几个同学在学校临街的那幢木楼上玩藏猫猫时,不慎从高高的栏杆上摔了下来,当场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之后被送往街上的卫生院抢救;另一件是一个星期天他和我们几个街上的孩子在四年级教室里玩耍时,由他带头故意将放在木架上的黑板垫高,形成时刻都会滑下来的危险状态,第二天当被称作“秋冬瓜”的秋老师在该教室上课时,当场被滑下来的黑板压倒在地,久久爬不起来。

除了顽皮,蒋吉祥还喜欢在课余时看古代神话、武侠小说。那时我们这批街上的孩子家里都养有兔子,每天下午放学后,蒋吉祥便牵着他家喂养的一只黑山羊领着我们一起去野外扯兔子草,回家后晚上大家便聚在饮食店对面的街沿上在黑灯瞎火中听他讲《封神榜》故事。其间大家除了对里面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外,还一度对姜子牙的打神鞭、雷震子的轰天雷,以及土行孙的遁地术等神仙使用的法宝和具有的神奇魔力非常着迷。后来蒋吉祥去了竹篙读初中,他走之后,因再也没有人给我们讲故事,于是我们只好到处去借古代武侠小说看。

武侠小说当时被校方称为黄色小说,禁止学生阅读,而我们对它却很痴迷。为了满足这一爱好,我们四处打听线索,想方设法寻找书源,每当有人找到一本这类的书,大家便抓紧时间传阅。为了加快阅读进度,大家不仅利用课外时间争分夺秒地看,一些人还偷偷将其拿到课堂上放在课本下偷看,以至于不时发生被老师发现、当场收缴的情况。为了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将禁止阅读这类书籍列为整治重点,我们几个街上的学生因在这件事上影响最大,于是成了学校的重点整治对象。那段日子,我们一次次被叫去学校办公室接受老师、校长的批评、教育,最严重的一次竟差点被学校开除。

在我们这几个被整治的对象中,蒋祥林位于首位。他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好,会打一手算盘。在我们刚学珠算时,他便会打“三盘清”、“七盘清”,我们刚刚学会加减法运算,他就能熟练进行乘除法计算,在算盘上进行斤和两的换算(以前的计量单位是十六两一斤),即所谓的“斤求两、两求斤”。除了擅长珠算,他还对中国象棋有浓厚兴趣,在当时大多数同学对象棋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就懂得了什么是“马后炮”,什么是“烈马车”,敢于和一些成年人对弈。由于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后来他的棋越下越好,在县上举办的一些比赛中不断取得名次。

除象棋外,蒋祥林对武侠小说也很痴迷。离他家不远处住着一位叫“王瞎子”的中年人,“王瞎子”一生和母亲相依为命,靠替人推磨为生。他虽然是一个盲人,但记忆力极好,很会讲武侠小说,有一段时间蒋祥林每天晚上都要去他家听他讲《火烧红莲教》的故事。除了会讲书外,“王瞎子”的家里还有很多藏书,由于经常来往,蒋祥林时常会借到一些武侠小说,因具备这样的便利条件,我们班的同学中,他看的武侠小说数量最多。也许是受那时的影响吧,直到现在他这一爱好仍未改变,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一直爱不释手。

不知是为了暂时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还是想炫耀自己让别人羡慕,就在五年级的课程即将结束时,蒋祥林忽然编造了一个让大家非常心动和向往的谎言,他对我们说他外公是一位仙人,不仅身怀武功绝技,还会飞檐走壁,腾云驾雾。我们当时正痴迷神仙、武侠,见有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几个人便一起商量、决定利用蒋祥林这层特殊关系由他引荐去拜他外公为师,学习“飞檐走壁”、“腾云驾雾”之术。

他外公我们几个都认得,逢场天时常会来街上赶场。他身材不高,较为清瘦,平时穿一件黑色长袍,蓄着齐胸的雪白胡子。他的脸色很红润,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很快,乍一看去,真还有童颜鹤发、仙风道骨之状,和我们当时想象中的神仙模样差不多。

因拜师心切,我们一直缠着蒋祥林要他带我们一起去他外公家。他外公住在“永济桥”靠河边的一个小山沟里,离街上约四五里路程。也许是因实在无法推脱,想自圆其说吧,后来蒋祥林曾先后两次利用星期天带领我们去他外公乡下,然而令我们失望的是:每次只要一走到离他外公家不远处、能看到那座村庄时,他就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找借口死活不肯向前,最后迫使大家不得不从原路返回。但尽管这样,我们对他外取绰号,学校老师的绰号大多最先出自我们之口,之后再流传到全校。除了给老师取绰号外,同学之间也互相取绰号。康兴洪同学较老实,平时在班上表现很好,从不调皮,也不和老师作对,但不知何故有同学竟给他取了一个 “毛利太君”绰号。“毛利太君”是当时出版的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中一个日本军官的名字,此人相当残暴,曾杀死过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绰号安在康兴洪身上实无半点相称之处。不料这绰号很快在全校传开,一些同学为了便于称呼居然还将他的姓也套了上去,直接称他“康毛利”。后来这绰号一直跟着他从小学传到中学,以至于后来很多人只知道他的绰号而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如今时光虽然已过去了近五十年,他早已来到县城建立了家庭并有了儿女,但一些同学或家乡人只要一碰到他,仍不忘以当年的绰号相称。 

刘元兴同学在班上表现较好,对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非常积极,被老师安排担任少先队小队长。平时我们班的同学对老师重视的人一直很反感,于是有人根据他脑袋长得较大,又担任着少先队小队长职务这一特点,称他为“猪头小队长”。“猪头小队长”和“毛利太君”一样,也是《烈火金刚》中日本鬼子的绰号,将这一绰号安在刘元兴身上,单从其头部特征和担任的职务看,似乎比康兴洪的“毛利太君”更相符。

(未完待续)


金堂作协“301期”长篇连载 | 岁月有痕(17) - 天天要闻


金堂作协“301期”长篇连载 | 岁月有痕(17) - 天天要闻

2022年11月1日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