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此时此刻,媚娘正坐在轿子里黯然神伤,好像这世间的繁华和喧闹与她无关。
轿夫步履匆匆,一言不发,只顾抬着轿子赶往南门巷,生怕去晚了遭到齐官人的斥责。一行人来到清泉街,就见路边上围着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整条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媚娘撩开轿帘向外张望,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跪在地上卖身葬父。贾府的三少爷不知廉耻,当着众人的面摸了一下男子清秀的脸庞。
“啧啧,看上去文文弱弱,好一张俊俏的脸,如果是个女人本少爷马上带你回家,只可惜你投错了胎,我从来不在男人身上浪费银子。”说完嘿嘿一笑,摆出一副令人作呕的模样。
媚娘喝住轿夫,挤进人群,接着从手腕上摘下一对金手镯递到男子手里,说道:“去换些银子吧,好生安葬你的父亲!”男子闻言,泣不成声,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磕头致谢。
“哎哟,这不是怡红院大名鼎鼎的花魁吗?少爷我正想去找你喝酒听曲,想不到竟在这里相遇”。贾少爷扯着嗓子大喊,故意让她当众出丑。
媚娘羞得满脸通红,匆匆坐上轿子径直离去。在场的人议论纷纷,谁也没有想到一个青楼女子竟有悲天悯人之心。男子拿着手镯起身去了当铺,众人也一哄而散。一对妇人边走边聊,谈论着媚娘的身世。
“听说,这个女子出生于官宦之家,曾是一个富家的千金小姐。半年前,父亲遭恶人暗算,全家人受到牵连。父母含冤离世,儿子被流放边疆,女儿媚娘被卖入青楼”。王娘子说完,忍不住摇头叹息,感慨世事无常。
媚娘身处烟花柳巷之地,想要出淤泥而不染谈何容易?她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有一天失了女儿身。富家少爷觊觎她的美貌,不惜一掷千金,可是媚娘只卖艺不卖身,那些好色之徒只能望而兴叹。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媚娘来到齐官人府上,一个丫鬟出门相迎将她带到厅堂。两个轿夫揉着腿,蹲在门外等待。
今日,齐夫人回娘家,齐官人趁此良机让人将媚娘带到府上,说是要喝茶听曲,其实他早就动起色心。媚娘正襟危坐,手抚琴弦轻弹一曲,齐官人听得如痴如狂。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曲终了,他起身走到媚娘跟前,笑着说道:“小姐本是千金之身,却屈居青楼,实在可惜。如果你愿意来齐府做妾,我马上为你赎身,此生定不会亏待于你”。
媚娘脸颊绯红,微微一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齐官人上前将她抱住。“官人请自重,小女子只卖艺不卖身”,媚娘一脸惶恐,使劲推开齐官人,从怀里掏出一把剪刀紧紧握在手中。
“如果官人再有非分之想,小女子就死在你面前,反正我孤苦无依活着也没有什么盼头,倒不如一死了之解脱得好“。齐官人是何等精明,见媚娘一脸怒色,生怕她血溅当场。
“快放下剪刀,都怪我刚才太过鲁莽,只是小姐长得国色天香,在下一时难以自持。如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媚娘听罢,收起剪刀,又弹了几曲匆匆离去。
齐官人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感慨道:“好一个贞烈女子”。烟花柳巷之地,像齐官人这样好色之徒比比皆是,媚娘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年。
一个初春的早上,媚娘坐在窗前向外张望,只见一对鸟儿正在空中展翅高飞。她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一对翅膀,赶紧逃离这人间地狱。
正思虑间,一个富家公子走进青楼,点名要让媚娘陪她去船上饮酒作乐。老鸨见到银子喜笑颜开,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二楼,“媚娘,快收拾一下,随我下楼,别让公子等久了。
媚娘面无表情地来到门口,一顶小轿早在门前恭候多时,丫环扶着她上了轿。大约一炷香的功夫,两个轿夫抬着轿子走出城门,很快几个人来到河边。
媚娘登上游船,湖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富家公子听得如痴如狂,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一个劲儿地上下打量。媚娘看着他那副色相,恨不得上去给他一巴掌。
小船行至湖中央,男子开始对她动手动脚。媚娘无处躲藏,横下心来纵身一跃跳进水中。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自己正躺在一艘渔船上。
船家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长得慈眉善目,天生一副好心肠。老人得知媚娘的不幸遭遇,深感惋惜,关切地追问她以后有何打算。
媚娘孤身一人无家可归,听老人这么一说忍不住掩面痛哭。天大地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媚娘怎能不伤心落泪?
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家中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姑娘若是不嫌弃可以随我回家。虽然不能让你丰衣足食,可好歹一日三餐有个着落”。
媚娘闻言,感动得泣不成声,只是眼前的老者衣衫褴褛,脸上写满沧桑。她实在不忍心拖累两位老人,婉言谢绝了他的一番好意,待小船停靠岸边,拜别老人独自离去。
媚娘出门时未带银两,只能卖掉头上的发簪艰难度日。她不舍得住客栈,晚上就随便找个地方休息,多亏不是寒冬腊月,不然肯定会冻死在街头。从那以后,她开始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日傍晚时分,天空忽然下起大雨。媚娘见不远处有座寺庙,连忙跑过去躲雨。一个胖头和尚看到有人站在廊下避雨,连忙将她迎进大殿。
媚娘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其他僧侣,不免心生疑虑,柔声问道:“恕小女子冒昧直言,难道这偌大的寺庙只有师傅一个人?”
胖头和尚双手合十,缓缓说道:“女施主有所不知,这寺里可不止贫僧一个人。城里有个富家老爷病逝,方丈带着众师兄做法事去了,只留我一人在此看守寺庙”。
媚娘听完和尚的一席话,渐渐放下戒备之心。这时,她忽然看到大殿后面闪过一个人影,一颗悬着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儿,很明显胖头和尚在撒谎。
外面雨下得正急,她想走又没有地方可去。正思忖间,胖头和尚说道:“施主稍坐片刻,我这就去厨房给你弄点儿斋饭”。媚娘点点头,见他已经走远,连忙起身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快步来到媚娘跟前,二话不说拽着她就走。媚娘刚想呼救,却被和尚一把捂住嘴,他轻声说道:“别出声,跟我来,走前门你根本逃不掉”。
两人四目一对,媚娘忽然认出眼前之人,他就是一年前在街上卖身葬父的那个男子。情况紧急,她来不及细问,直接跟着男子走进密室。
“在下名叫鲁广升,想不到还能有机会与小姐再次相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小姐速速离开,如果能有幸脱身,记得一定要去衙门报官,让官府将这伙贼人捉拿归案!”
说话间,两人来到密室的尽头,媚娘抬头一看,头顶上有个出口离地面一丈有余,一个人根本爬不上去。鲁广升蹲下身子,让她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帮着媚娘逃离魔窟。
她听从鲁广升之言,顺着小道一路向前。来到衙门口,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看门的衙役听说她有重要的事情禀报,领着她走进后堂。
知府大人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吃一惊,让人给媚娘弄了点饭菜并帮她安顿好住处。随后,叫来捕头商议此事,他们准备明天一大早亲自带着官兵包围福济寺。
媚娘奔波了一整天,脑袋一沾枕头就沉沉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之时。她来到大堂门前,就见王知府正在开堂审案,堂下跪着一群和尚,其中包括鲁广升。
经过审讯,为首的男子曹秉怀说出实情。原来,他以前曾在广平府出家当和尚,只因触犯清规被方丈赶出寺门,从此以后就游走四方,靠着化缘为生。
有一天,他路过福济寺,见寺庙已经荒废就干脆在这里安顿下来。后来,有几个乞丐来此借宿,他们一商量就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个人。
为掩人耳目,这伙人故意假扮成和尚,借着化缘的名义出去踩点,看准机会夜间入室抢劫。两年来,他们作案数起,屡屡得手。
王知府以前曾多次接到当地百姓的报案,可迟迟未能将贼人绳之以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曹秉怀等人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
据鲁广升所说,他正是在寺庙借宿时遭到恶人的胁迫,曹秉怀见他长得文文弱弱,就让他留在寺里给大家烧火做饭。
他暗中寻找机会想逃出寺庙,可是寺里戒备森严,根本无法脱身。多亏媚娘及时出现,鲁广升才得以虎口脱险。
鉴于鲁广升和媚娘举报有功,王知府特意赏银百两,并有意撮合他们的婚事。媚娘见鲁广升老实本分值得托付终身,当场点头答应下来。
后来,他们用这笔钱买下一处宅子,夫妻二人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小两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日子过得平安顺遂。
结语: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鲁广升能和媚娘结为夫妻,正是缘分使然。鲁广升卖身葬父,媚娘慷慨解囊,一次善举结下善缘。
两人在寺中再次相遇,鲁广升帮着媚娘逃离魔窟,贼人悉数落网,鲁广升也因此获救。帮助别人正是帮助自己,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民间故事:女子身亡,尸体一丝不挂,男子半夜移尸,牵出一桩大案
民间故事:寡妇惦记穷小子,不惜翻墙入院,不料他竟是自己的女婿
民间故事:男子无良,设下色局,女子受骗,靠着一屉包子逃出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