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末以来,军阀混战不息,干戈常年不断,百姓有倒悬之苦。
皆因没有真命天子出世,以致世无奇才。再加上胡元窥我中华,更使支离破碎的泱泱大国真是雪上加霜,人民苦不堪言。
却说这一年,弘农邵华阴县,有一位名震朝野的大贤进世隐居在此,此人就是后汉太尉杨震。
那时节,桓、灵二帝蒙难。军阀横行,肆虐百姓,奸淫妇女,他一人势单力薄唯有仰天长啸,徒有雄心而已。
后来他和王允合谋,用美人计除去董卓,以为天下从此太平。
谁知又冒出个曹操胡作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目睹这些权欲费心的军阀的恶嘴脸,心灰意冷。就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悄悄收拾细软,带着妻儿老小,驾一辆小牛车,乔装打扮,混在难民之中,逃出京师,弃官归隐于此,从此不问世间事,唯以教导儿孙为乐。
闲暇时,画几笔字画,吟几句诗。早起看山林之朝霞,日暮则柱着柺杖到村头,观雀鸟归巢。
看不够山泉淙淙,听不厌雀鸟哟哟,悠哉游哉。
谁知传至六代之后,到高洋篡国当了皇帝。
把齐国改为周朝的时候,他的第六代玄孙杨忠跟随宇文本起兵。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匹马单架,万军阵中立下赫赫战功。
周帝大为赞赏,于是到地封爵,拜为隋公。 这时, 混战的局面得到稍稍的平挪。
吏治比较清廉,人民乱后思想,世道安宁。此其时,隋公的年纪已过不惑之年了。
这天,杨忠下朝回府,对夫人吕氏说道: “明日乃八月半。我想和夫人好好过一个团圆节, 不知夫人心下如何?”
夫人吕氏说:“夫君说哪里话来, 你我夫妻结婚虽然20余年,我哪一天不是盼着夫君能平平安安的回来聚首、 谁知你成天临阵颇杀,为国忘家, 使妾常有白头之叹。所幸天公保佑国运;夫君又高官显爵,平安归来, 你我夫妻正该好好欢度这光景。若天可怜见, 再为君赐一佳儿俊女,这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哪能不乐意呢?”
杨忠听了夫人的一席话,不由得愧疚万分。 他对夫人说: “这些年我虽然常年在外统兵, 心里也是牵挂不下你呀。明天我陪夫人去太庙进香,祈求皇天赐我几个儿女, 接续我香烟,夫人可要仔细准备了。” 言毕夫妇双双就寝,一夜无话。
翌日,杨忠夫妇去太庙进香归来, 家人在前厅花园里摆上一桌精美的酒席,二人对坐饮酒赏月。 金风送爽,蟋蟀低吟,一轮明月光照大地。
夫妇俩面对这良辰美景饮几口酒,谈些国事,兴致勃勃。
他细细打量这二十多年的结发爱妻,按耐不住一腔柔情蜜意, 一把抱过夫人,坐于腿上,吕氏不由娇羞万状,她羞红了脸,俯在丈夫耳边小声说:“你看身边这些终日辛劳的丫环们,都在看着我们呢?”
杨忠哈哈一乐,吩咐道: “你等众人,日夜伺候大人,也辛苦了,快去另备几桌佳肴,下去饮酒赏月吧。”
丫环们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谢过杨公夫妇,偷偷抿嘴乐着,转身去了。
一时间,诺大的庭院中,单单剩下这恩爱的夫妻俩。
且不说隋公府上下人等都在饮酒赏月。只说花园中杨公夫妇俩,二人推杯换盖,不觉都有醉意,已是夜阑更深之时。
杨公正要传令撤席罢宴,就在这时,只见灿烂的星空徒起一朵乌云,这块云彩转瞬之间迅速飞来。
它带着呼呼的风声,疾如流星,势如奔马;直刮得银河失色,枝断叶飞,一时昏天黑地。
说时迟,那时快,那朵乌云一飞到杨忠夫归的头顶上,就不动了。只见闪电霍霍,雷声隆隆。
杨忠叫声不好,刚要转身站起,就见乌云中一条五爪金龙张牙舞爪的从天而降,扑向吕氏。
吕氏刚挣开丈夫的怀抱,一见金龙扑来,大惊失色,一下摔倒在地,人事不知。
杨忠一边大呼,一边拔出护身室剑,他不顾生死,飞身扑到夫人身边,抱起夫人,手中握剑,且战且退。
多亏杨忠仗着有些臂力。且又久临战阵,胆略超人,对于厮杀是不畏惧的。但是因为他一只手抱住妻子,一只手持剑,身子就闪动不灵便了,时间一长,几个回合下来,杨忠就渐渐地有些招架不住了。
那条龙见杨忠死战不退,它可来劲了,驾起云,唤来风雨、在云雾中盘旋探爪和杨忠大战起来。
众家人正在酣饮,忽见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场暴雨哗哗而下。接着就听见主人杨忠大呼小叫,众人连忙朝花园跑去,只见庭院中一条巨龙围着杨忠盘旋纠缠,杨忠气喘声嘶,形势危急万分。
众人本想来救,怎奈哗哗暴雨淋得人睁不开眼,呼呼狂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步。
众人那见过这种阵势,一齐吓得如泥塑一股,傻愣在那里不敢动。
不一会儿,杨忠一个手眼不到,手中剑就被金龙一个探爪,抓住剑一爪抢过去了。
杨忠大吃一惊,抱紧妻子引颈等死。
这时,意想不到的怪事发生了。 只见老龙把头一摇,尾巴一甩,就化成一道金光, 钻入吕氏夫人的怀中去了。
金龙不见了,天地间又恢复光华, 一切像什么也没发生一般。如不是满地枯枝败叶。污水横流, 几乎以为是南柯一梦。
杨忠目睹怪异,瞠目结舌。 他忙把夫人送回卧室,请医诊治。又吩咐众人对此事要守口如瓶,不得乱说。
医生连夜进府,把脉诊治,竟断不出是何病症,唯摇头而已。
不一会,金鸡报晓,曙光隐现, 又一个白天来到了。
杨忠守在夫人榻前一夜,此时已趴在椅子上睡着。
夫人吕氏一觉睡醒,只觉浑身通泰,心神愉悦,她叫醒丈夫! 猜不透是何异兆。谁知自此之后,竟感有孕。 杨忠心下暗自惊讶不已。
转眼已满十月,吕氏夫人生下一个白胖胖的小子。
而且发生不少奇异事情,俩口子不敢明言,谁知接生婆不知好歹,竟四处张扬去了,连同那金龙闹中秋的事情,一并传扬得越来越玄,只把杨公蒙在鼓里。
百日之后,隋公杨忠宴请亲朋,热闹非常。菜过三味,酒品三巡,奶妈抱出公子杨坚讨赏。
众亲朋好友,有送长命金锁的,有送玉如意的,正在欢闹之间,忽然老管家急匆匆跑进来来,俯在杨忠耳边嘀咕了几句,就见杨忠大惊失色,慌慌忙忙朝众人一拜,说:“有事离开,稍后谢罪!”然后和老管家出去了。
众人大惑不解,相互交头接耳地猜测起来。
杨忠和管家离开厅堂,走出圆形拱门,在墙壁后站住问道:“你再说一遍;是什么人敢来大闹我钦赐隋府?”
管家说:“公爷,门外有一老道姑,口口声声要来化缘,我初时不以为意,就叫人送她个大元宝, 因为今天是公子的吉期, 所以多赏她些。
谁知她竟看也不看,我以为嫌少,又添了她二锭,她还是不走。我气极了,就吓唬她说: 好你个不晓事的疯尼婆,你要看清楚了,这是万岁爷钦赐功臣府。
今日又是公爷的头胎儿子过百日,你要是活得不耐烦了, 让我们公爷写个指定的条子,把你送入公门治罪。
就这一句话,那老道姑火了,说:我今天什么也不要,要来化个徒儿,给个善缘,不给人我是不走的,就这么着, 我才把你喊出来。”
杨忠听了,心中一楞,他来不及多想,再不出去, 那道姑就要破门而入了。
杨忠心头疑云大起,只觉得这道姑来得蹊跷, 他大步如飞,直朝大门口跑去。
他刚转过花园拐角, 就看见一位道姑口涌:“无量佛,得罪了。”
她大袖飘飘,旁若无人,直进大门,众家人虽然极力阻拦, 却谁也碰不着道姑的 身体,竟让道站飘飘然进来了。
杨忠不敢怠慢,迎上去深施一礼:“道长请了, 下官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那道姑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眼, 只见杨忠身高几尺,虎背熊腰,不愧是百战百胜的一员上将。 情知必是杨忠,她打一首道:“公侯免礼,恕贫道私闯候府之罪。”
杨忠把道姑一边向书房谦让,一边问道: “不如仙长哪处名山,哪座洞府,是何法号,来我处有何见教? ”
那道姑哈哈一笑,扬了杨拂尘说:“贫道的法号, 公爷不问也罢, 我今天听说贵府公子百日大喜,群僚毕集,可谓乐极, 贫道特来与公候结个善缘,请公爷把公子化给我, 我带回洞府中,教他文韬武略,将来去闯天下,立基业, 留名青史,不知公爷肯否?”
隋公杨忠一闻此言,不由激凌凌打一个寒颤, 心想,坏 了,看这道姑,一派仙风道骨,必有来历, 要是不给,惹恼了她看来要有一场麻烦。
我杨忠东征西讨, 陪王伴驾,能有今日这个结局,也是很不容易的。
如今好不容易盼来这么个儿子,这个道姑却又来收徒,如不答应,后果难料。 如果轻易给他,夫人可就要伤心难过了,怎么办?
想到这里,杨忠已是眼中含泪。 此时只见道姑默然端坐,不发一言。
杨忠没有办法,只得又打恭作揖, 向道姑求情,又命家人献上素斋,请道姑用膳。 接着命管家去请夫人把公子抱来,只说有长者要看公子。杨忠吩咐毕, 重新施礼坐下。
不一会儿,夫人抱着公子来到书房。
道姑从夫人怀里抱过公子一看,说:“请贤夫妇放心,贫道乃梨山圣母, 不历风尘已近百年,昨日云床打坐,算算真主有太难, 所以冒昧前来,特来救驾。若错过今日,必有血光之灾! 请公侯夫妇三 思,让我把公子抱走,十八年后,定把公子送回。 那时公子文武汉全,你一家团聚,岂不是美满?”
杨忠夫妇听是梨山圣母,知道是有道的真仙。只不过孩子太小,又要分别十八年,那里割舍得下。
夫人吕氏怀抱公子泪如泉涌,不由哀哀痛哭起来。杨忠见夫人痛哭, 也是虎目含泪,叹气连声。
圣母见状,微微一笑,对杨忠说:“你们夫妇放宽心,舍今日之恩子亲情,等他日公子灾星褪去,武艺学成,成为一代君王,岂不美哉?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候可曾忘了去年八月中秋之夜否?那条金龙,乃今日之公子也!”
杨忠听梨山圣母这番话,不由触动心事,又想起那难忘的中秋之夜,既然天命难违,又何必贪儿女之欢,害了儿子性命。想到这里,他决心已定,他忙离座打恭道:“既然仙师能先知,一切我也放心了,就请仙师速把小儿抱去。”他转身从夫人怀里把公子抱过,双手送给圣母,说也奇怪,公子见了圣母,竟似认得一般,呀呀欢笑,手舞足蹈。
此情此景,把杨忠夫妇看得泪如雨下。
尤其夫人,想到儿子转眼就要离开爹娘,不知流落那座名山,不知要受多少苦楚,真是越想越难受,直哭得泪人似的。
圣母接过孩子说:“公侯夫妇听我一言,时辰已经不早,外边贺客众多,万一有人闯进来、走漏消息,反而不美。贫道就此告别,十八年后,再相见也。”说罢,只见她把袍袖一抖,口念真言,就见脚下生出一朵祥云,拓着圣母冉冉向空中飘去。
圣母向杨公夫妇微微点了点头,转眼不见踪迹。
此情此景,直把杨忠夫妇看得呆了。
众人见杨忠久去不回;又见夫人匆匆进去不久,就听见书房中有哭声传出,更是吃惊不小,问又不敢问,只有相互猜测而已。
杨忠见仙姑远去,儿子也不在了,那团喜庆之情早就化为泡影,他无精打彩地回到大厅,众人见杨忠象霜打的叶子,蔫了。知道不妙也相互寻个借口,告辞而归,一天喜气,顿时无影无踪。
第二天早朝,一个和杨忠平时不睦的大臣向周武帝奏了一本。
说杨忠的儿子生有异相,手有龙纹,足心有痣,纹为锦绣河纹,痣为乾坤日月。
而且怀孕时有金龙入怀之兆,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是篡国的祸根,应及早剪除云云。
周武帝平时最信异端邪说,当时大怒,立时传旨,下令速将此儿抱来验看,如所奏是实,立即斩除。这道旨意一下,御林军立即困住场府,命杨忠抱子上殿面君。
杨忠夫妇自儿子昨日被圣母抱走,此时两口子正在相对痛哭,一闻此信,吓得目瞪口呆。
众人搜不出儿子,就把杨忠带上金殿,见了周武带,杨忠只得撒一个谎道:“吾主万岁,昨天午后,不知什么原因,一阵大风把我儿刮走,至今无法找问,眼见小儿是凶多吉少,请吾主详查。”
周武帝一听,也就不好认真,只能好言抚慰,这事就不了了之。
杨忠夫妇见儿子化险为夷,心中着实感激圣母有先见之阴,从这时起,也就把思子之情,暂冷下去了。
再说梨山圣母把公子抱回洞府,因为公子杨坚还还得喂乳,圣母又抱着公子下山去寻奶妈。
这天,圣母来到一个村庄,在大街上来回乱走,众人好奇,纷纷围上来问长问短,圣母一说,人群中当时就走出一个妇女来。
此人是本村李大之妻,也因才生一个孩子,谁知生下没几天,就得病死了。
李大怕妻子在家闷坏身子,就带她出来散心。
这天,他们见道姑怀抱小儿,不由动恻隐之情,李氏挤进人堆,抱过场坚,见小杨坚红红的小嘴吸食手指,小脸粉嘟嘟的十分可爱,她一逗弄。小杨似熟人一般,不由手舞脚蹈。
李氏忙解怀喂乳,杨坚随即大吮起来。
圣母见状,忙合掌道谢。怀中取出纹银百两,虽谢李氏,就托她暂时喂养数月。
圣母就回山去了。这一天,李氏喂过杨坚奶水,她见杨坚呀呀学语,一时心里高兴,就和他逗乐起来。
她陡然想起,数月之期将至,就要和场坚分开了。心中不由又想起自己的儿子,泪水蒙住了她的双眼。
就在这时,她忽然见杨坚头上隐隐生出两只龙角,浑身粉嘟嘟白嫩嫩的皮肤上长满鳞甲,宛如一条小龙。
李氏不看则已,一看吓得一声尖叫:“妖怪!”她把杨坚胡地下一扔,转身就朝外跑。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杨坚刚要落地的时候,忽见圣母自外而人。大袖一挥,只见杨坚稳稳当当地落在圣母的袖袍之中,杨坚被李氏那一声惊叫吓得大哭起来。
圣母长出一口大气,说,“好险,差一点葬送一朝天子。就这样,吾徒也要迟几年当皇帝了。也罢,从今天起我就把他抱回山去。”说完,向李氏施了一礼,抱着杨坚飘然而去。
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回,岁月如穿梭,杨坚在梨山圣母的说教之下,已长成一个五大三粗,威风凛凛的大人了,他精通文韬武略,治国安民之策。一十八般兵器样样皆精。最使得顺手的是一条长矛。
舞到妙处泼水难湿,有万夫莫开之勇。
这一天,师徒俩拣了一个偏僻的峡谷,圣母又指点杨坚的论法,杨坚为显能,他大吼一声,力贯长矛,刚舞到妙处,谁知“啪”的一声,枪断两截。
杨坚气闹,就把手中的那半截枪柄“嗖”的一声扔出老远,他朝圣母面前一跪,说:“师父,请恕徒儿力大,使用不当,请再踢我一件超乎的兵器吧。”
圣母刚要答话,忽然峡谷中阴云密布,腥风猛起。呼呼风起处,就见一条巨蟒,贴着山坡上的草皮,张着血盆大口,吐着血红的蛇信子,嘶嘶地叫着,直扑杨坚。
原来这条白蟒,它在这深山峡谷中已潜身修炼千年。
这天它正在洞中修真养性,就听见洞外有人说话,又听见劈啪之声,接着是闷雷似的一声大吼,直吵闹得它再也静不下去。它忍了又忍,接着又是嗖得一声,似有东西砸在它的洞口,这下它可气坏了,心想,这是那里来的东西,敢在我的洞口叫阵,看我不出去吃了你。
于是它伸伸懒腰,张口哈出一声长气,窜出洞外,他看见洞门口,有一个小伙子,正在和一个老道站着说话,心想,好哇,正好尝尝人味,于是就张开大口,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直扑上来。
杨坚一见,且惊且喜,心里说:我随师学艺多年,不知手段如何,今日且拿你这畜生试试我的武艺如何。当时他不慌不忙,气沉丹田,双手运气,等待将白蟒刺杀。
巨蟒贴地飞窜,直扑场坚,看看来到近前,它把大嘴一张,对着杨坚就喷出一口毒雾,一时间,山谷中阴风惨惨,日月无光,杨坚早有准备,立刻腾跳空中,使出浑身解数,一人一蟒,斗在一起。
白蟒翻卷劈抽,杨坚闪展腾挪、山谷中碎石飞溅,呼喝连声。
圣母见徒儿打斗良久,深怕累环了他。于是手中拂尘一扬,口念咒语,镇住巨蟒说:“徒儿回来,看为师吩咐它几句。”
杨坚见师父有话,就回到圣母身边站下,只见圣母子指着巨蟒道:“孽畜, 你不在洞中修炼,随意出来伤人,我若把你斩了, 岂不可惜你的千年修炼之功, 如不听我良言相劝,眼下你就命归黄泉。”
说来奇怪刚才还狰狞可怖要吃人的巨蟒,此时竟似懂人语的一般。
它把头点了三点,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动也不动。 圣母吩咐说:“既然有心受戒,我允许你功德圆满之后,收你为徒, 名列仙班,切记,切记”。说完此话,他把手连拍三拍, 大喝道: “孽畜,还不快变,更待何时?”
话音刚落,就见滴溜溜刮起一阵狂风, 迷得人睁不开眼。
杨坚站在师父背后,等风过去不见大蟒踪影, 却见地下有一条闪闪发光的白龙枪。
心下惊喜非常, 不等师父吩咐, 连忙跑过去,拿起来一看:只见光滑的枪杆, 粗细称手,铮亮的枪身闪着寒光,枪刃有一尺多长, 红缨似火,甭提有多漂亮了。
他欢呼雀跃地跑到师父跟前说:“师父, 这就是白蟒所变的白龙枪”?
师父含笑点头:“徒儿, 这杆枪你要好生使用,不可滥杀元辜,枪在人在,枪去人亡, 你要记住了。”
圣母又爱怜地看了看杨坚,说:“从今日起; 我再教你这白龙枪法。看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十八年之期,已经到了。”
这一天,杨坚功课已毕,正无事远眺,看那鹤鸣凤舞,鹿奔熊戏。
正看得心花怒放之时,只见师弟来说:“师兄,师父命你快去见她。”
杨坚听了,立即和师弟进洞,只见圣母端坐云床,面沉似水。她见杨坚雄纠纠,龙行虎步而来,一时动了不舍之情,她把杨坚拉到面前说: “徒儿,你我师徒十八载,今日就要分别了。这十八年来,你我虽名师徒情胜母子,我今陪你下山和你父母团聚,你要牢记为师的话。两军阵前,斩将擒敌,不可一味嗜杀。以德治国者,才能长治久安。现在,你去洞外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来,让为师替你占卜一课,看你今后的命运如何。”
杨坚领命而出,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刚才的一点难舍之情就烟消云散。
他一步三跳地来到山前,望望四周,心想,到底拿什么好呢?
正在犹豫,忽然他见数步之外,有丛花草,开得分外惹眼,奇怪的是这丛花草之中,有一枝带刺的玫瑰,大喜道:“我就摘这朵玖瑰去见师父吧。”
他不管三七一二十一抬手就摘,谁知冷不防让枝上的刺把手指刺破,疼得钻心,他“哎呦”的一声,甩手一看,手上鲜血涌出,他气上心头,一掐而掉,然后又愤愤地在那片花丛中又猛采了一把,回洞去交给师父。
圣母一看徒儿采回来一把花草,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知道天意难违。她说:“徒儿,你今天所取的东西,有些不吉利,为师不能泄露天机,但又不忍心看你误入歧途,所以还是多说你几句,以示警戒。勿忘为师的临别教导,否则,祸不远矣。”
杨坚连忙跪倒在地,听师父训示。
圣母说:“徒儿,你采这一朵玖瑰,被花刺破中指出血,这预示着你中宫犯冲。今后,如果有名犯独孤二字的,千万不能成婚,花开一枝,即此验也。中指流血;主你有杀子之灾,悍妇,妻命强硬,于大事不利。后代子孙不长。”杨坚叩头受教。
圣母又说:“二次你又采一把野花,你之子孙,必止于妇人之手,所采花数,共有39朵。这代表你父子两朝为君,只有四十年天下矣。尽管如此,你还要修德修好,或者还可久长。切记吾训,不可有忘。”杨坚再拜而起。
虽然圣母临别再三教导,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徒儿忘了,谁知杨坚还真的一句也没听过去,他此时心情,真是乱透了。
一是急着去见亲生父母,二是年轻人小胜,无忧无虑惯了、万事听不进心里去。
所以,师父说完了,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闲话少说,他带好师父给他打点的行李,恋恋不舍地拜别了师父。扬鞭催马,直奔京师而来。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杨坚在路上并非一日。
这天来到隋府,叩门而进。众人一听是十八年前失踪的少爷回来了,一齐飞跑着去告诉老爷。
隋公杨忠夫妇一见阔别十八年的儿子回来了,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再一看儿子长得一表人材,走路虎虎生风,真是威风凛凛的一条好汉,那本事也就可想而知,当时全家高兴的比过年还热闹,家人像群星捧月一般把杨坚的一切安经好了,杨忠下令,十八年前的那次百日喜宴没有吃完就散伙了,心里很对不住大家,这次,再大宴亲朋,以示庆贺。
这天,京都五城兵马司独孤阳正在衙中理书,忽见老管家兴冲冲奔进大堂,送上一个请柬,独孤德昭拆开一看, 原来是隋公请他过府赴宴,于是欣然允诺。
他回府后与夫人商议道:“夫人,今日坐堂理事,接到隋公邀请,邀我明日去杨府赴宴,据说那个失散十八年的儿子学艺回来了。我想当年因为这个儿子曾惹下抄家之灾,闹得满城风雨,如今十八年了,谁知他又平白无故地冒了出来,总之是吉人天佑。如今又大宴宾客,我想隋公乃我顶头上司,平时又比较谈得来,我今此去,有一个打算,想把女儿玉容许配给杨公子,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夫人听了,半响道:“相公你我年已半百,膝下只此一女,如果找了这么个惹祸根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苦了我夫妻俩个。我看相公还是三思为要,不可贪他富贵,只须挑一老实后生,比较可靠吧。”
独孤德昭听了,拈须沉思不语。
却说独孤德昭有个女儿,只因生她那天,从远处飞来一只五彩斑烂的大鸟,这大鸟似熟人熟路一般,一直飞到德昭夫人的卧室屋顶上,一连三日不去,招来满城百姓看热闹。
这大鸟一天只叫一声,叫声宏亮悠长,直透云霄。
这一声叫过,就见百马臻集,恰似排班朝圣的一般,一队队,一行行,轮番飞舞,有的鸟还叨来食物,供大鸟啄食。
三日之后,一声长鸣,直冲云霄,不知去向,有人说这是风凰来朝拜娘娘,这家必生一贵女。
果然众人说中了,独孤夫人生下一个女儿。独孤德昭有此异兆,把个女儿爱得宝贝似的,轻易也不许配人家,至今还待字闺中。
一家有女百家求,起先还有不少王公贵族请人来提亲,谁知德昭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家能看中的,所以一直蹉跎至今。玉容小姐平时只是吟诗作画,抚琴焚香,把终身委之于天。
德阳见上门提亲的人绝迹了,心里反而急了起来。女儿出落的天仙似的,总不能养在家里一辈子吧。
所以他听说杨公子学艺归来,就有了个想法,可是再一想十八年前的那场风波。心中又不敢冒然出口,心里一直沉吟不定。
再说隋公杨忠见儿子回来,老俩口第一件事就是为儿子相亲。立即大宴宾客,让儿子在众位宾客面前亮亮相,让有女儿的人家快来提亲。
可是他搬着指头数了几数, 也没有几个合适的人选。后来还是管家向他提起, 独孤德昭家有一女儿,所以立即去请德昭赴宴, 顺便为儿子提亲。这一 切,都把杨坚蒙在鼓里。
上回说到德昭对着杨公的请柬沉吟, 不防女儿玉容来了,她近前说道:“爹爹在上,请受女儿一拜。 ”
德昭说:“女儿不在绣楼写字抚琴,来此为何?”
“是的,爹爹,女儿听说杨府有书到, 特来为父亲释疑。”
德昭一听女儿说话有因,忙问道:“女儿, 你看为父去还是不去?”
“去,小女认为,父亲去赴宴,并无大碍, 皇上万一问起,父亲亦有理说。上司呼唤下属焉有不去之理? 再者,朝中满朝大人都去,父亲又不是一人独往,有何不可? 再说上次杨公设宴,万岁下令查抄杨府,不是并没涉及诸臣吗?此次 杨公特邀爹爹,必有要事相告,久闻杨公子是大器非凡之人,上次不知何故,幸免于难。此次又学成归来, 必有因由。”吾常听说:“凡大器之人。必有天佑, 请爹爹匆疑。” 德昭闻言大喜。
翌日赴宴, 果然杨忠独留德昭在小书房叙谈。
德昭席上很留意地打量了一番杨坚公子, 只见他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龙行虎步,虎背熊腰,隐隐帝王之相。心下大喜。 所以听说杨公留他小书房叙话,心中就很佩服女儿玉容的先见之明。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杨公对德昭说:“德公,小儿久离膝下, 今日侥幸归来,眼看着老夫离天远,入地近。今有一事相求,久闻令爱,贤淑美丽,想为小儿求亲,请德公俯允。”
德昭说:“久闻杨公令郎有天日之表, 惹得万岁动怒。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所以久有高攀之心,今日辽蒙大人亲口许亲,下官敢不应允。下官要谢老大人成全之德,小女亦三生有幸也。”
二人越说越近乎。三言两语,竟订下儿女亲事,把杨坚还蒙在鼓里。两下里一个嫁女心切,一个抱孙嫌晚。
不数日,两家布置一新,鼓乐喧天,竟轰轰烈烈地办起喜事来了。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杨坚婚礼一毕,新人送入洞房,杨坚揭开盖头一看,只乐得手舞足蹈,这哪里是人间淑女,分明是月里嫦娥!独孤氏在含羞带笑之中,偷眼一看场坚,真是要人有人,要貌有貌,谁知晚上上床,叫上芳名,把个杨坚惊得一蹦三丈高,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料成亲才过百日,隋公杨忠无疾而终。
合府上下,忙了个里外朝天,一片哀声。周武帝追念杨忠勤恳王大,一时动了怜悯功臣之心,下旨令杨忠之子场坚子承父职,当了隋公。
又二年,武帝驾崩,宣帝嗣位,哪知宣帝为人懦弱,眼看着杨坚兵权在握,扶植党羽,竟借伐陈之机,把宣帝囚于后面,篡夺了周国,自立为大隋,改年号为开皇元年,号文帝。
文帝杨坚乃升温裂上之五,几留守法度,可是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件不足。不知怎的,他只要一见皇后独孤氏,就心里打鼓;这独孤氏悍妒异常,三宫六院,成百的嫔妃,竟被她管得满水不漏。
这独孤氏所生二子,长子杨勇,次子扬广。结果杨广杀了长兄夺了东宫之位。
二十年后,隋文帝杨坚也被杨广杀害了。果不出师父梨山圣母所料,此是后话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