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不离本行
从前,有个村子里出了6位匠人,他们分别是席班主、车老板、范厨师、林木匠、倪瓦匠和冯裁缝。他们个个不仅技艺好,口才好,而且人缘也好。因此,村里有个大事小情什么的,常常邀请他们来调解说事儿,主持公道。
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因弟兄俩分家闹的不可开交,就请他们去调解。
席班主把其他5位匠人提前召集到自己家里商量。席班主说:“咱们明天就要亮相,今天先吊吊嗓子、走走场子,提前演习演习,不要下不了台,到时候红黑生旦一齐上。具体咋个唱法?你们要各领各的行头,各拧各的调子。”
车老板接着开言:“赶车全凭好把势,架车靠得是辕马好。平时还好说,因为前有车、后有辙,就怕这上下坡回头拐弯儿的有个闪失!”
范厨师笑咪咪地附和着:“说的对,冷嘴吃不得热油糕,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嘛!众口难调,大师傅难当,有的说咸,有的说甜。到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卖片儿汤;不过话又话回来,也不要着急,俗话说若要捞稠,慢下勺头;要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不能把大烩菜端上去,办出些糊糊煮粘糕的事来。”
林木匠也提醒大家:“这家人,老大是个榆木疙瘩——不开棱瓣,老二是个桦木板板——赖材地,咱们要把这件事情办的合铆对缝,就得破料拉大锯——上下配合好,还要先上顶梁柱,一只眼儿吊线,才能瞅得准!”
倪瓦匠叮咛道:“咱们要以理服人,不能无理取闹,人活脸树活皮,墙头活得一层圪渣泥嘛!也不能让弟兄俩拆了东墙垒西墙,糟塌了这份儿家业。万丈高楼平地起,想当初一把泥水一把汗水的,盖起来多不容易呀,这房可不能拆了分椽檩呀!”
冯裁缝提出异议:“量体裁衣看身材,分家调解看主儿家。咱们应该起个穿针引线缀扣子的作用。当然,鞋大鞋小也不能走了样子。”
席班主的老伴儿一边喂鸡一边听他们说话,听着听着不由地“噗哧”一笑,张囗来了一段顺口溜:“唉呀呀,你们真可是:
划船的离不开桨,
当兵的离不开枪,
磕头拜佛离不开香,
三句话离不开老本行;
不管你们是白鸡黑鸡芦花鸡,
能下蛋的就是好母鸡,
能打鸣儿的就是好公鸡!”
从此以后,“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句俗话便在民间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