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2期:天医殿的故事(民间故事)

2022年08月22日07:21:10 故事 1475

文/金 阿 根(浙江)


杭州萧山长山脚下有个寺庙叫天医殿,庙里供奉着一尊菩萨。萧绍一带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群来了一批又一批,整日里香烟缭绕,木鱼笃笃。

为何那个地处偏辟的长山山脉末端的一座小庙,一个被百姓封为“天医菩萨”的赵姓中医,引得这么多人信奉,香火始终旺盛?个中原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1922期:天医殿的故事(民间故事) - 天天要闻

清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东一汪西一块的淤泥地,长满了芦苇和水草,也有高出水面的荒丘。当时的百姓称为草荡,有点像沙家浜的芦苇荡,按照现在的说法叫湿地。

旧时的钱塘江常常塌江,东沙南沙连同毗邻的绍兴灾民,拖儿带女,先后逃难过来,看到这里的草荡便停下脚步。挑一处高地,搭一个棚子住了下来。这些人特别勤劳吃苦,用铁耙泥锹,开垦土地,种植粮食,收获杂粮聊以度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垦种的土地不断扩大,生活渐渐走上了轨道。简易草木棚舍形成一条街道,取名新街。老百姓不求荣华富贵,但求风调雨顺,有饭吃有衣穿日子安稳就好。

不料这一年秋天,淫雨成灾,草荡到处积满了水,开门便是白茫茫一片。连续的阴雨天,到处混漉漉粘乎乎的,不但不能干活,连住的草棚舍也“东也漏,西也漏,漏到癞子头上尿屎臭”。草丛中的蚊子大如老鸭,叮牢脚胖吃饱血才跌落地上。因为吃用都是咸碱水,当地人用一根毛竹打通接到屋檐下的七石缸里,供平时烧茶煮饭。

忽然有一天早上,一间络麻蓬里草屋里传来哭声。原来,这户人家的当家人突然发病,上吐下泻,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滚,生姜红糖水喝了也没用。旧时的乡村大多是草头郞中,而附近连脚麻麻草郎中也没一个。第二天,村上患同样毛病的人多了起来,东家西家大人小孩毛病一个样。怎么办?萧山县衙得到讯报,急得当晚派人坐夜航船去绍兴府。那时萧山属绍兴府管辖,因为郎中大多在绍兴地界。当时绍兴最有名的郞中下方桥骨伤科方氏传人,因医术高超上门求医者太多,只得规定每逢二、五、八日接诊,故称“二五八”。另一位是斗门郎中赵世炎。

说起中医赵世炎,也是门庭若市,上门求医者踏破门槛。以至于闹出其年轻娇妻恶作剧,把一个肚痛病人用砒霜治病的闹剧。原来,赵郞中除了在家门诊,常常不分凌晨深夜出诊,而他年轻的妻子叶氏在家孤独一人感到寂寞。这天一个中年男子领着六七岁男孩上门求诊说是肚子痛。正好赵郎中出诊不在家,他妻子抓了一撮砒霜,心想伢勿缺铜钿,吃煞了以后省得介多人来看病。谁知过了几天,那男人领着孩子前来道谢,说赵夫人医术也很高明,药到病除,拉了两天肚子毛病痊愈。天下真有命不该死的事,原来小男孩误把蜈蚣仔吞下肚子里,服下砒霜后杀死了蜈蚣仔,从肚子里拉了出来,恢复了身体。待男子走后,在赵郎中逼问下才知道她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气得把妻子骂得狗血淋头。还在堂前贴了对联:“家有不贤妻,砒霜当药医;乘我十年运,有病快来医”。此事一出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名声,人们赞誉他不但医术更赞誉他的医德。

绍兴知府也知道这一传说,知道赵世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特命他速去新街等地为患者治病。正好夜航船昨晚从西兴开船,凌晨到绍兴,赵世炎立即出发,知府派出几名衙役在萧绍运河岸上等候,中午就到萧山境内,马不停蹄到了新街。这时病人越来越多,他挨家挨户诊疗,原来得的是霍乱,此病若不紧急治疗,一旦扩散就成瘟疫,后果十分严重。他不顾疲劳,爬到山上釆集草药。洗净后让人支起大锅熬制药汤,让病人赶紧喝下。过了两三天,见病人身体好转没有出现死亡,才乘夜航船回家。

为了防止霍乱、疟疾病发生,他一次次来到萧山新街等地,传授知识,培养徒弟,在山末址就带出朱姓徒弟好几人,还领着他们到长山、虎山、北干山认识中草药,釆集下来,指导他们煎药熬膏,如何掌握火候和时间,一直到晚年。

第1922期:天医殿的故事(民间故事) - 天天要闻

在一次晚间出诊中,赵世炎不幸落入浙东运河遇难,人们惊闻噩耗不胜悲痛,纷纷加入他的葬礼,绍兴知府亲自主持丧事,被他救治过的新街人都赶去送他最后一程。在回来的路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如何世代不忘这位救命大恩人。有人说,清官也好,义士也罢,后人为纪念他,大多建起庙堂封为菩萨。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大家支持。回到家就着手捐款,那些乡绅开明人士纷纷出钱,很快筹集了所需资金。选择了山脚下一块土地,那些木匠泥工心甘情愿义务做工,建起了一座寺庙,为他竖了金身佛像。寺庙取名天医殿,侧面竖着汉代名医华佗,意即华佗再世。赵世炎封为天医菩萨。

自此,这座寺庙香火不断,声名鹊起。赵天医在民间越来越成了传奇人物。据说百姓们谁得了病,只要他面前点上香烛,磕头跪拜,向主持和尚讨一小包中草药,温水吞服,疼痛很快消失。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条件改善,新街有了卫生院,人们在看西医时总不忘中医中药,所以这家卫生院有好几位中医师,也许与赵天医有关。当地人及周边乡镇,对这位“天医菩萨”的顶礼膜拜也始终不减,人们纪念他的恩德从未间断过。

其实,这是萧山的中医中药文化的故事,人们可以更加了解我们中医药的功能和疗效,对于当前抗疫防疫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