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开春过去是同事,还曾坐过对过桌。身材魁梧的他言语不多,除了采访报道上有对接时交换过眼神,有不清楚的相互沟通一下,几年间也没说过多少话。
那时的报社租用的是公路站的一幢旧楼的第三层,墙体已经斑驳,留意一下,发现有时会有疏松的石灰轻轻掉落。
这幢楼的后面,是一排青砖瓦房,墙面上有一条文革期间的标语,标语的内容已经记不大清了,不过看了那条标语总会让人想起文革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来。
开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让人看上去敦厚和实在,当属他时常表露出的专注的神情。
图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淮安市作协副主席,江苏省科普作协理事韩开春
作为编辑科长,开春在报社以指导各版编辑、统筹版面为主。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吧,发现开春经常对着楼后面的那条标语发呆。我出去采访前就见剪寸头、戴着副眼镜的他身体后仰,睬起那双深邃的眼睛思考着什么,采访回来后他还在那儿思考,专注的劲儿无需我多说。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开春正在从事文学创作,从后来看到的介绍开春的相关资料中我才惊讶地发现,那时他正在紧锣密鼓地构思小时与他为伴、也是他万般喜爱的各种虫子脚本。
2
每年的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都要通过南京司麦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中和,邀请国内演艺界的诸多大腕到盱眙演出。晚会作为当天的重头戏,报社大多也会安排资深记者采写侧记。
开春写的是哪一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晚会侧记已经没有印象,但标题“视觉盛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的那篇侧记,好在准确把握住了一个“侧”字。他不求全,不是全面进行报道,而是选一侧面,择一角度展开述评。手法则灵活多样,如叙事、描写、抒情等综合运用,无一或缺。不过,虽然手法多样,但有一点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就是一点也不失真。严格按照晚会的本来面貌来写;引用现场观众的对话原汁原味;涉及一些评价性的词语悉心斟酌,不贬低不拔高,中肯实在。
交稿后回到办公室,开春告诉我,“写侧记其实并不轻松。虽然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晚会侧记,说起来只需要到现场看看演出,写这样的侧记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写作,并融入采访记者的观察和感受。但要写得出彩,只是参加活动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写出来了,那也只是写些皮毛,让记者羞于出手”。
3
不知是哪一年,报社曾经组织采编人员到位于黄山西南麓的宏村旅游过。当时听导游介绍,从空中俯视宏村,犹如一只大水牛横卧在田野之中,于是又称牛形村。至于哪是“牛肚”“牛肠”“牛身”“牛蹄”“牛头”“牛角”一个也没有记下来。
晚上,我和开春住在一个房间,只聊了几句,他便两腿交叉地躺到床上,双手托住后脑勺,面朝天花板,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了。那晚我睡得比开春早,第二天我还没有醒,开春说他的一篇散文已经成型了。
后来,他的那篇散文在好几种刊物上发表了。文章从宏村的秋景引出对荷叶的描写,从秋日残荷之美,进而写夏日新荷之美,抒发了开春对荷叶,特别是记忆深处少年时的新荷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流露出他对儿时岁月的留恋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未曾想,他的那篇散文后来被收入初中语文读本,作为阅读题让初中学生练习。其中有一个是要求“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有学生这样回答:①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②夏日的荷叶为我们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③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具有实用价值。回答得全面不全面?明天给开春打个电话,让他给个标准答案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