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舟来使的传说,雪山神明的震怒该如何平息?

2022年07月08日07:21:03 故事 1209

第二章 五丈红墙

沈沐秋赶到雪山明宫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初十。

她没有骑马,也不喜欢坐船,一路上全靠两条腿。她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喧闹和扎堆的人,这一路上便很少打尖住店。所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十月初十这一天,沈沐秋赶到了雪山明宫。

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明宫正门正在修缮,她不得不绕道旁门。

近侍遴选是东奉教的大事,一路上走着但却没有见到张灯结彩的庆祝,更没有人山人海的围观。这让沈沐秋再次想起临行前夜师父陆海对她说的话——血染五丈原,尸堆过山墙。

1.2 舟来使的传说,雪山神明的震怒该如何平息? - 天天要闻

面对十年一场的盛会,挑战者们孤身而往,没有欢迎与庆祝,只有落寞与悲凉。而这其中的渊源必须从东奉教的历史讲起。

——

传在最初,东奉雪山,积雪千年不化,山下数百里内少溪无流,是飞鸟不落、走兽不栖、牲畜难养、谷物不丰的贫瘠之地。

突然,有一天迷雾腾起,遮云蔽日,一瞬间天昏地暗,而后一阵地动山摇,东奉雪山从中间裂开,高耸的山峰碎裂,山石夹着积雪跌入裂缝,东奉雪山的尖峰成了平顶。

一股暖流从东边山脚下的裂缝处涌出,和融化的雪山一起汇集,最后形成了溪流和河川,滋润空气、大地,流水所到之处长出了青绿的小草、开出鲜花的花朵,飞鸟歌唱传送,动物接踵而至……迷雾散去,阳光普照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这时,溪流中飘来一叶小舟,白衣少女静坐舟上,雪山雾气缭绕其周,飞鸟伴其周围,宛如仙子降临,世人奉其为神使。

少女来到东奉山下,教导山民耕种土地、圈养牲畜、捕鱼养蚕。之后她还游历四海,引导各地的农人、工匠、郎中、读书人来到东奉山下定居屯垦。一步步建村落、通河渠、修医馆、开学堂……

这少女便是东奉教的创教人——舟来使。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教主代代相传,但宗旨不变,就是倚仗东奉雪山下流淌的水繁衍生息,享受喜乐平和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个神志不清的男子用木棒击碎了流卿教主的后脑,然后将她埋进了自家的冰窖……

教民不敬神使的行为激怒了雪山之神,于是降下惩罚。

东奉山上的雪不再融化,溪流干涸、庄稼枯萎,无论牲畜还是人,不是胎死腹中,就是生后即夭,总之,雪山之下不再有新生命降世。

暴风雪日夜不停地撕扯着每一寸土地,冰冻着每一颗生灵的心脏……

这一切一直持续到流卿教主僵硬的尸首被人们从寒冷刺骨的冰窖里找到为止。

为了平息雪山之神的愤怒,告慰流卿教主的亡魂,教民将她安葬在东奉山北腰的苍松之下,将那个神志不清的男子生生焚烧,之后把他的灰烬连同他的所有的族人一起丢入了苍松之旁的寒潭……

然而,雪山之神的愤怒并没有停止。

直到教民中最智慧博学的一百位长者联合做出决定,选出两位集忠诚、无畏、胆识于一身,而且武艺卓群的年轻人,祭祀雪山,陪葬于苍松之下,这嘶吼的暴风雪才终于停止。

阳光再次普照东奉雪山,溪流河川开始流淌,花草树木展露新颜,新的生命终于降生了。

经此一劫,东奉教旨开始改变,教主作为雪山之神的使者,她的生命是雪山下万千生灵的根,她的安宁是教民享受喜乐平和生活的源。

于是,在东奉山南腰为教主修建了明宫,设立六行、十所,选派精明强干的人担任主事,分担教务。之后又增选了一名聪颖健康、家世清白的幼儿入明宫,悉心培养,这就是第一位主教。

从此之后,教主便有两位弟子,一位继任教主,一位继任主教。

主教开始接管各项教务,成为东奉教教务处理和决策的实际操作者,统管着六行、十所。教主则逐渐从教内事物中剥离,深居简出,除了每年的几次祭祀外,教民是很难得见其真颜的。

东奉教的雪山神使慢慢成为一个真实存在而又遥不可及的神。

然而,教民虔诚的祷告声和对教主的无尚敬仰并没有因为教主的遥不可及而衰减,反而愈演愈烈,近乎痴迷。

无论是东奉山下,还是千里之外。即便是东奉雪水未曾流淌过的土地上,都有东奉教虔诚的教民,教庄也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东奉教下已划分形成十二个洲。

东奉教的日益强大,不仅得益于雪山之水的娇惯滋润,更得益于主教引领下六行十所的勤劳努力。教民们依赖的生计也渐渐由采桑农耕增加到制造商贾,甚至控制了很多地方的漕海陆运、医药铸造。

在东奉教强大财富和武力的庇护下,教民们既避免了流寇饥荒,也远离了战乱瘟疫,生活的富足安康,喜乐平和。

东奉教的教义不允许泥胎胚塑,所以心存感念的教民只好跋山涉水来到东奉雪山。在这里尝一下清冽的天河水,得一壶教主赐福的雪山泉。

或者用进贡牲畜粮米、蔬果布匹换来的金银,买几个山石做成的吊坠、环佩,然后虔诚地佩在腰间、挂在门栓、埋在地头……

他们固执地相信,这些石头是雪山之神借教主之手赐下的圣物,可以使得土地丰产、六畜平安、人丁兴旺、喜乐平和……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和得见教主真颜相提并论。

可作为雪山神使的教主岂是普通人轻易得见的。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呆在明堂,一个地势比雪山明宫还要高出几十丈的地方,一个只有在阳光晴好时才若隐若现的神秘殿堂。

即便尊贵如主教,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见到教主的。不过有两个人却可以日夜不辍的陪伴在教主身旁,这就是近侍。

近侍,实际就是教主的近身护卫。

为了延续雪山之神的庇佑,保护神的使者,避免流卿教主的悲剧再次发生,教中选拔忠诚无畏、智勇双全且武艺高强的青年日夜不辍的守护教主的安宁,这就是近侍。

能够守护在教主身边,在东奉教绝对是天大的殊荣,是可荫及子孙后代的无上荣耀。因为某个人一旦成为近侍,对他出身的家门乃至所在的行所洲庄,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接踵而至了。

从选定的那一刻开始,雪山明宫便会专拨钱粮、选派师匠到他出身的洲庄,修桥铺路、建房造屋、开荒拓地,包括健通所、博学堂也都会一一设立。

在近侍侍奉教主的每一年中,这些地方都可以免水供、仆役。每三年还可以选送资质优良的少年送到雪山明宫,接受最好的培养。这些人在将来是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东奉教的后继人才,最差的也会成为教庄的主事。

可谓是一荣俱荣!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诱惑!

1.2 舟来使的传说,雪山神明的震怒该如何平息? - 天天要闻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